李 雯,杜雅冰,馮 堃,焦義明
1.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科(鄭州 450052);2.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體檢科(鄭州 450014)
胃癌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其死亡率居惡性腫瘤第3位[1],且預后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治療胃癌的首選方法為化療,但化療有效率僅40%~50%,常用的如順鉑化療、奧沙利鉑、卡培他濱等方案,但毒副反應多,患者普遍難以接受[2]。有研究發現由于飲食結構的改變、工作壓力增大、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等眾多原因,胃癌呈現年輕化傾向[3]。尋找新的有效安全的治療是臨床工作中迫切愿望。歷代醫家認為胃癌本虛標實,虛實夾雜。多因情志、飲食不節、內傷、外感六淫等引起脾虛,氣滯痰凝,積聚成塊。治療以健脾益腎,化瘀解毒為原則,有研究顯示養正消積膠囊對晚期胃癌療效較好,不良反應少[4]。也有研究顯示腫瘤患者可通過心理干預來緩解惡性腫瘤不適癥狀及心理障礙,延緩發展[5]。但目前對養正消積膠囊聯合心理干預晚期胃癌患者的報道較少。本研究旨在探討養正消積膠囊聯合心理干預對晚期胃癌療效、患者生活質量及情緒的影響,為臨床提供一定參考。
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住院部2016年6月到2018年6月收治的120例晚期胃癌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齡平均(68.75±7.38)歲;病程平均(1.82±0.49)年;卡氏評分平均(66.25±4.37)分;臨床分期中ⅡB期16例,ⅢA期15例,ⅢB期12例,ⅢC期17例;病理類型中低分化腺癌18例,中分化12例,管狀14例,黏液10例,印戒細胞癌6例。觀察組:50例,平均年齡(69.03±8.47)歲;平均病程(1.75±0.54)年;卡氏評分平均(67.13±5.49)分;臨床分期中ⅡB期18例,ⅢA期14例,ⅢB期10例,ⅢC期18例;病理類型中低分化腺癌20例,中分化11例,管狀15例,黏液10例,印戒細胞癌4例。兩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本試驗已獲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西醫診斷參照《胃癌診療規范(2011年版)》[6]標準;中醫診斷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7]標準;均經病理確診;預計生存期6個月以上;基本檢查正常,具有化療適應癥;神志清楚,具有良好依從性。排除標準: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內分泌、凝血功能異常及全身系統性疾病者;過敏體質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腦轉移及其他惡性腫瘤者;近期有大手術史、外傷史或使用其他抗腫瘤藥;嚴重精神疾病者;酗酒或吸毒者。
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完善相關檢查,如血、尿常規、肝腎功能、凝血功能、心電圖等。醫生需和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告知使用奧沙利鉑聯合卡培他濱的相關過程、并發癥及應對措施。
2.1 對照組:第1天,奧沙利鉑130 mg/m2;第1天到第14天,卡培他濱100 mg/m2,口服,2次/d,服用14 d后停藥7 d。
2.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養正消積膠囊聯合心理治療。養正消積膠囊口服,4粒/次,3次/d;若伴腹滿,質硬,惡心,尿赤,大便干,舌黃膩、質紅,脈數,辨證熱毒,加黃芩、半夏各15 g,大黃9 g,野菊花 10 g;若腹脹,口渴不喜飲,見黃疸,小便黃、便溏,舌紅苔黃,脈數,辨證濕熱,加茵陳30 g、梔子20 g、黃芩10 g;若腹痛,按之舒適,胸悶氣短,便溏,乏力,舌淡苔白膩,脈濡細,辨證脾虛濕阻,加陳皮、蒼術各15 g,半夏、茯苓各20 g。同時加用心理干預:醫護人員關心患者情緒變化,耐心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晚期胃癌疾病的相關知識,消除患者疑慮,緩解患者恐懼、緊張,并可指導患者選擇安靜的環境,讓患者以呻吟的表達方式來釋放心理不適感。舒適的音樂能有效改善情緒,激發感情,振奮精神,緩解疼痛時焦慮、恐懼,提高應激能力。根據個人喜好,選擇“同質”音樂,轉移注意力,改善心理壓力;引導親朋好友多給患者一些關愛,爭取家屬及朋友能夠給予其生活幫助和精神支持,讓患者感受從未脫離家庭和社會;以14 d為1個周期,兩組均連續治療2個周期。
3 療效評價標準 臨床癥狀:參照2002年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分級計分法。0分:無癥狀,1分:輕度癥狀,2分:中度癥狀,3分:重度癥狀。療效指數減少超過70%為顯效;療效指數減少超過30%為有效;療效指數減少低于30%為無效。腫瘤客觀療效:參考實體瘤RECIST標準。完全緩解(Complete remission,CR)及部分緩解(Partial remission,PR)、穩定(Stable disease ,SD)及進展(Progression disease,PD),總有效率(Response rate,RR)為CR加上PR;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為CR加上PR加上SD;中醫癥狀體征參照《胃癌癥狀分級量化表》[8],按無癥狀、輕度、中度、重度進行0-3分的標準評分。中醫證候評分標準分7個方面;顯著改善:治療后積分值比下降超過70%;部分改善:治療后積分值比下降超過30%;穩定:前后積分處于改善、惡化間;惡化:治療后積分值比增加超過20%。總體健康(General health ,GH)、軀體功能(Physical function ,PF)、軀體角色(Physical role ,RP)、活力(Vitality ,VT)、社會功能(Social function ,SF)、情緒角色(Emotional role ,RE)、心理衛生(Mental health ,MH)。心理評價:采用HAMD及HAMA評定。

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療效比較 觀察組顯效28例,有效20例,無效12例。對照組顯效17例,有效11例,無效21例。觀察組總有效率80%顯著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65%(P<0.05)。
2 兩組患者腫瘤客觀療效比較 觀察組RR、DCR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腫瘤客觀療效比較[例(%)]
3 兩組患者中醫癥狀體征比較 治療前,觀察組中醫癥狀體征(4.32±0.47)分,對照組(4.35±0.65)分,兩組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中醫癥狀體征(2.35±0.63)分,對照組(3.51±0.38)分,自身前后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且觀察組積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4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兩組患者在接受不同治療干預后,生活質量比較情況如下,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的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5 兩組HAMD及HAMA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HAMD評分、HAMA評分均顯著降低(P<0.05),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HAMD及HAMA評分比較(分)
胃癌屬祖國醫學“胃脘痛”“伏梁”“積聚”“反胃”等。《靈樞》記載:“胃病者,腹脹,胃脘當心而痛……膈咽不通,食飲不下。”《丹溪心法》云:“噎膈、反胃……多由氣血虛弱而成。”《金匱要略》記載“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名曰胃反。”《臨證指南醫案》記載:“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此百病之大綱也。”《黃帝內經》提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采用整體觀,辨證施治,根據不同情況,選擇相應藥物,調節功能、改善癥狀、提高抗病能力,達到治療目的。賀凡等[9]認為“治病求本”,提出理氣、化痰、除濕法,創立“疏肝理氣”、“化痰散結”等法。在治療上,認為“得脾胃者得中央,得中央者得天下”。葉天士曰:“凡治噎膈大法,當以脾腎為主”,調理脾胃是核心。《證治匯補》提出“治宜開胃順氣以調上,培脾扶土以和中,壯火回陽以溫下。”“虛者補之”。眾多醫家認為胃氣盈虧與胃癌發展密切相關,胃癌患者整體屬虛,局部屬實,正氣不足是基礎,且貫穿始終[10-11]。
養正消積膠囊是一種抗癌中藥制劑,由黃芪、人參、靈芝、女貞子、半枝蓮、莪術、土鱉蟲、炒白術、雞內金、絞股藍、蛇莓、茵陳、徐長卿、蒲公英、茯苓、白花蛇舌草、瓜蔞、梔子、枳實、山慈菇等藥組成。其中,黃芪健脾益氣[12],現代藥理學發現黃芪可增強機體免疫,抗腫瘤;人參復脈固脫、補脾益肺[13],《日華子本草》提出:“調中治氣,消食開胃”;女貞子滋肝益腎[14],《本經》曰:“主補中,安五臟,養精神,除百疾。”現代藥理學發現女貞子可顯著提高免疫及抗癌能力;靈芝可滋補強壯,促進脾腎精氣恢復,促進造血,調節中樞神經、消化功能、抗疲勞等效[15];半枝蓮清熱解毒,具有抗癌功能[16];莪術行氣破血[17]。《本草圖經》提出:“治積聚諸氣,為最要之藥。”土鱉蟲破血逐瘀;炒白術健脾益氣,《醫學啟源》曰:“和中益氣,溫中……除胃熱,強脾胃,進飲食。”雞內金健胃消食;蛇莓清熱解毒;茵陳清化濕熱;茯苓健脾[18],《本草正》提出:“祛濕則逐水燥脾,補中健胃。”白花蛇舌草清熱利濕,可化瘀解毒,改善血運,殺死癌細胞[19]。全方補、消兼施,圍繞“絡息成積”,扶正不留邪,祛邪不傷正,共奏健脾益腎、化瘀解毒之功。
心理護理強調“以人為本”,其主要關注點不僅限于對患者普通護理,且要提供患者精神及情感的服務,以達到滿足患者身心健康的目的。對于晚期胃癌患者而言,其病情較平穩,但極易殘留較多的如抑郁、焦慮、恐懼等心理壓力,影響患者的個人自我照料能力及社會功能。有研究顯示,心理護理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況,促進個人及社會功能的回歸,利于患者早日康復[20-21]。需充分理解心理服務的重要性,從思想和心理上主動接受并積極參與;心理護理使患者擁有良好心情,樹立積極向上的心態,努力改變目前不良狀況,積極配合醫護工作[22]。在本次研究中將觀察養正消積膠囊聯合心理干預晚期胃癌患者的影響。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RR33%、DCR73%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該結果說明本次觀察組織治療方法可有效提高臨床療效,改善不良癥狀;觀察組中醫癥狀體征積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養正消積膠囊聯合心理干預可補脾腎、改善腫瘤客觀療效。干預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表明養正消積膠囊聯合心理干預可健脾補腎,改善食欲、乏力,提高生活質量,抑制腫瘤轉移,為臨床醫護工作者進一步選擇有效方案提供有力的證據[23-24]。兩組患者HAMD評分、HAMA評分均顯著降低,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隨著對胃癌病情的深入研究發現,消極不良的心理情緒可誘發患者疾病的驟然變化,機體失穩,促進病情進展[19]。而中醫辨證論治,根據患者變化,適當進行心理干預,達到身心舒暢的境界,利于病情康復,本次研究發現養正消積膠囊聯合心理可有效改善晚期胃癌焦慮、不安情緒,體現護理人員對患者的人文關懷,增強患者的社會能力和興趣,鍛煉溝通能力,增進個人及社會功能。本次研究也存在一些欠缺不足之處,比如研究的病例數相對較少,還沒有進行大樣本的研究,雖然本次結果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兩組療法的效果差異,但是如果能夠擴大樣本數量,更深入的進行對比研究,將會使觀察組的結果更有說服力。這有待于我們在以后的工作中進一步完善。
綜上所述,養正消積膠囊聯合心理干預可提高晚期胃癌患者近期療效,提高生活質量,緩解焦慮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