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楊
摘要:意大利美聲歌曲《偷灑一滴淚》選自歌劇愛的甘醇,通過分析這首詠嘆調了解與認識西方歌劇史進程。這首著名的詠嘆調是世界各地男高音必唱金曲,是一名優秀男高音的試金石,本文通過分析這首詠嘆調《偷灑一滴淚》在演唱技巧、氣息的加入、半聲唱法的運用以及情感的表現、角色的帶入這幾大方面,可以更深層的讓我們認識欣賞這首多尼采蒂所創作的作品。
關鍵詞:《偷灑一滴淚》? ?情感表達? ?演唱技巧? ?換聲點
中圖分類號:J605?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07-0018-02
一、美聲唱法的起源
美聲唱法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16世紀末的復興時期。其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佛羅倫薩最早開始了歌劇的雛形,17世紀逐漸傳播到歐洲其他的音樂中心,其中有威尼斯、羅馬、那波里、米蘭。在剛剛形成美聲唱法的那段時間里,許多從事聲樂作曲的人既作為聲樂教師又是舞臺表業者,當然現在也一樣,出現這種情況是在當時要求培養歌手可以在固定調式上再擁有即興加花的特點。那時候的歌唱演員基本都擁有與作曲家幾乎相同的理論知識和藝術修養,這源自于他們在小時候就對在樂理、復調、和聲、視唱、鍵盤等全方面的培養與訓練。同時很清楚嗓音的規律,他們對情感的運用以及聲音上的表現能力也為自己創作的歌曲提供更好的輔助作用,又以自己獨到的見解把聲樂演唱技巧的創作發揮得淋漓盡致,所以他們所創作出來的作品旋律優美,歌唱性也比較強。
二、美聲唱法的發展
美聲唱法的意大利文是Belcanto,根據詞意可以理解為就是美好的唱歌,它是一種發音自然優美,聲音洪亮,聲音具有活力且有穿透力,這是一種具有共鳴腔震動與圓潤的連貫發音特色的歌唱方法,運用滑音、持續音和有規律的漸強、漸弱以及修飾音可以使演唱更加華麗、更加的靈活、更加的圓潤、更加的富有感染力。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羅西尼認為美聲唱法要具有三項最基本的能力:歌唱者要有自然年輕且優美富有吸引力的嗓音,在唱歌時能保持氣息的均勻聲音位置的統一;在長時間經過系統的培訓后,來達到聲音的穿透力,氣息的平穩保持以及豐富的情感;通過對比不同,演出者可以取長補短,趨利避害。
羅西尼對于這三項要求的完整總結對17、18世紀美聲唱法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意大利美聲唱法當時正處于一個蓬勃發展的時期,閹人歌手就是在這個時期大量出現的,他們用華麗的技巧將整個歐洲的聲樂發展推上了頂峰。這一時期被人們稱作聲樂發展的巔峰時期,但是他們的缺點也是非常的明顯,他們有些只是炫耀演唱的技巧,歌唱讓觀眾們感覺沒有了真實感并且與現實不符。在社會的蓬勃發展后,當時的人們更加喜歡藝術的現實性,而不再喜歡閹人歌手炫技試的歌唱形式,在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后也就慢慢的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三、演唱技巧
歌唱是一門藝術,在歌唱的過程中節奏、音量、音質、樂感、演唱技巧這些都是至關重要的,歌唱者就是把譜面上的文字還有音樂符號變成音樂的過程。在演唱的過程中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演出風格,但是初學者也許只會把最基本的旋律唱對,但僅僅這樣是無法打動聽眾的。在演唱這首《偷灑一滴淚》時要從這五個方面開始入手:氣息的運用、換氣點、半聲唱法、吐字咬字、情感的表現以及角色的代入。
(一)氣息的運用
在《偷灑一滴淚》這首著名的詠嘆調中,氣息的支持就顯得格外重要。歌唱者的原動力始于呼吸,在這首抒情的詠嘆調中聲音的漸強和漸弱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沒有氣息的控制就很難做到漸強與漸弱,聽起來音樂干澀沒有吸引力。在演唱這首《偷灑一滴淚》作品的過程中如果演唱者從頭到尾一直都是以一種方式或者說一直在喊著唱的話那么就完全無法演唱出這首作品的吸引力與感染力,在演唱這首歌曲時巧妙地把握聲音的力度變化、氣息的控制和對比來處理這首詠嘆調《偷灑一滴淚》,可以成功的描繪出這首歌曲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和更好的抒發主人公對愛情的見解。
這首歌曲的前奏就充分的體現了這首詠嘆調的藝術風格,讓聽眾感覺是一種極其優美而且略帶感傷的一種感覺,所以在開口的第一句就對氣息的控制有著極大的要求。首先要做的是放松身體,但不能太放松否則身體就懈怠了。這首歌的起音就比較高對于男高音來說是一大難點,起音恰巧是大多數男高音所頭疼的換聲點,如果氣息運用不當就很容易把音唱擠從而脫離了氣息的支持,那么越唱嗓子就會越干,導致高音唱不下去也失去了對聽眾的感染力與吸引力。剛開始接觸這首歌的時候筆者只是單純的把音高唱了上去,對于氣息以及情感完全沒有什么概念,唱出來的聲音很亮很干沒有任何的變化,當時只是靠嗓子單純的把這首歌曲唱了下來,后來在老師的指導下認識到主要是沒有氣息的支持,再唱這首歌時知道了先不考慮音高主要是先要有氣。在唱“U-na”是要以氣帯聲,保持住氣息的平穩,不出現聲音擠、壓喉嚨的現象,良好的呼吸方法對唱這首歌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換聲點
男高音換聲點是一個難點,這是一個在真聲與假聲銜接的地方。大多數男高音唱到小字二組ei、fa升fa等幾個音就會有明顯的聲音改變,躍過換聲區域可能再高也不會出現破音,這種感覺一般感受是控制不住聲音,不統一忽上忽下的,當然有些人的換聲點不在mi和fa但只要出現了剛才說的那種感覺那就是聲音開始“換聲”了。從生理方面來分析這種問題是因為人體的兩片聲帶在發聲運用時不均衡,往往是其中一片聲帶繃不緊這樣才產生了破音。當然我們發弱音或假聲時聲帶不集中,喉肌有不用力,聲帶松弛也會出現破音,在歌唱時只有這兩種力量平衡平穩才能使聲音統一具有穿透力。如果銜接得不是很好就會出現類似于破音的現象,通常解決換聲點的問題中最基本的方法是在換聲點以下的幾個音就開始搭好走向關閉的引橋,也就是說使母音變形,也可以叫做母音著色。我們可以把a元音過渡到唱o元音的色彩,把o元音過度延長到唱u元音的色彩以此類推,這樣兩個聲區的音色銜接統一,在換聲點的問題上基本就能獲得上下通暢且具有穿透力的聲音。
(三)半聲唱法
在這首詠嘆調《偷灑一滴淚》中半聲唱法可以說是極為關鍵的,那么什么是半聲唱法呢?在深呼吸的狀態下,保持哼唱狀態的同時,增加聲帶的張力,加強氣息的支持,進一步打開喉嚨,用一定力度的控制能力來發出半聲來,記住在演唱時要用“哼鳴”和“小聲唱”的感覺來帶出半聲唱,聲唱只是音量上聲音擴大了,其歌唱的感覺并沒有變。
我們在歌曲演唱的過程中要求演唱者的氣息均勻且平穩,歌唱時的送氣也要柔和,這就考驗了對橫膈膜的控制以及腰腹肌肉的控制力。許多初學的歌唱者會認為半聲唱法那就是假聲,實際上如果用純假聲那就會打破歌曲的意境以及歌唱位置的不統一導致真聲換不過來。半聲唱法是以正常的歌唱狀態去唱歌,但是聲音的音量很輕卻不是假聲,也可以說是弱聲唱法,這很考驗歌唱者在歌唱中位置的高低
(四)情感的表現及角色的代入
在《偷灑一滴淚》中,可以把“我”想象成莫里諾,“我”愛著一個出身顯貴而且非常漂亮的阿狄娜,但“我”的性格比較靦腆缺乏求愛的勇氣從而為“我”失去了心愛的人而懊悔,這首歌曲所表達大致意思就是這樣。每個人的演唱水平不一,但都應該學會與作品交談,與作曲家對話,而不是一個只會翻譯譜子的“機器”。在歌唱中,尤其是這種歌劇選段在演唱過程中不僅僅要有聲音、節奏、氣息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情感的代入,只有情感的加入后才能唱活這部歌曲。聲音、節奏、和聲、織體等這些只是音樂的框架,但不是音樂的靈魂,一首作品如果想打動聽眾就一定要先打動自己,只有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到作品當中這樣才可以稱作為一部音樂作品,才可以稱之為有“靈魂”的音樂。
四、結語
本文從分析《偷灑一滴淚》這一首歌劇聲樂作品的背景人物、分析作曲家等一系列音樂、聲樂問題闡述了如何塑造歌劇人物形象與聲音處理,從氣息的運用、換氣點、半聲唱法、吐字咬字、情感的表現以及角色的代入等幾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作為多尼采蒂的代表性作品,它反映出了作曲家在音樂創作上的特點,通過對這部作品的演唱技巧的分析也可以使大家清晰地體會到美聲唱法的動人之處。
參考文獻:
[1]劉莉.“輕聲唱法”在歌唱教學中的運用[J].藝術教育,2006,(04).
[2]陶聯合.十九世紀意大利藝術歌曲研究[D].北京:中央音樂學院,2014年.
[3]康曉丹.“開喉吸氣吐字發音”在歌唱中的應用[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05,(04).
[4]秦鵬楠,王艷.多尼采蒂《偷灑一滴淚》的音樂分析與演唱處理[J].電影評介,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