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霞
摘? ? 要: 人類解放包括自然和社會解放兩個維度。馬克思著重于探討社會解放路徑。中國的無產階級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及改造使中國人民“站”起來,完成了無產階級自身的政治解放;通過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初步“富”起來,開啟了無產階級經濟解放的進程;新時代以“強”起來為目標,貫徹經濟發展、深化改革是推進經濟解放向社會解放的發展,是不斷向人類解放邁進的征程。
關鍵詞: 馬克思? ? 人類解放? ? 新時代
在紀念馬克思200周年誕辰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多次提到了“人類解放”。在“三個一生”的表述中,他首先指出“馬克思的一生,是胸懷崇高理想、為人類解放不懈奮斗的一生”①,接著提出“馬克思畢生的使命就是為人民解放而奮斗”②。在“四個理論”及之后表述中,他多次涉及馬克思人類解放的相關內容。由此可見,人類解放思想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一、對馬克思人類解放理論的基本認識
(一)人類解放思想的地位
在《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一文中,少年馬克思就已立志選擇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這種“為人類謀幸?!钡睦砟钬灤┧囊簧?。對于馬克思,我們不能只把他作為一位哲學家、經濟學家或者思想家,恩格斯說:“馬克思首先是一位革命家,無產階級以及全人類的解放是其畢生的事業?!雹垴R克思思想盡管涉及很多層面,但都是圍繞“人的解放”這一目標,他在哲學、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領域的闡述最終都是為了全人類的解放。在馬克思的共產主義理想中,“每個人自由而全面地發展,人類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飛躍”即是對人類解放的表達。事實上,馬克思“為推翻舊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戰斗的一生”④正是解放無產階級及全人類的探索與實踐。
(二)對馬克思人類解放理論的基本理解
馬克思所處的時代,是人們看到資本主義帶來更貧困、更罪惡的現實摧殘的時代,是淪為赤貧的無產階級與極盡手段獲取更多剩余價值的資產階級矛盾極為尖銳的時代。一般認為,馬克思針對這樣的時代狀況提出的人類解放只是要通過革命摧枯拉朽地推翻資產階級的政權,將無產階級勞苦大眾從水深火熱中解放出來。這種消滅資產階級的壓迫和剝削、建立無產階級統治國家的訴求是被壓迫無產階級最直接的反抗,是無產階級通過掘資產階級的墳墓達成的政治上的自我解放。這是最具現實關懷意義的人類解放,但這顯然不是馬克思人類解放理論的全部。
二、關于人類解放的進程
追求人類解放不是馬克思獨有的訴求。從人類誕生起,掙脫自然和社會雙重枷鎖的渴望就已內在地根植于人類心中。人類一直試圖將自身從被奴役、被束縛的境遇中掙脫出來而獲得自由。人類解放表現為自然解放和社會解放兩個維度,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人們對二者的側重有所不同。對自然解放的重視程度是隨著人與自然關系的變化而變化的,其內在地受到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制約。在生產力水平低下的原始社會,弱小的人類在面對強大的自然時心生恐懼和敬畏。被自然所奴役的人只能被迫聯合起來進行生產勞動以維持生存。這一時期,自然解放是人類解放的主題。束縛人類的枷鎖表現為強大自然力主宰下人與人強烈的依賴關系。整個農耕文明時期則表現出對原始社會的延續。
資本主義工業化時代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的迅猛發展使得人類有足夠強大的力量征服自然。人類逐漸擺脫對自然馬首是瞻的境況而成為自然的主宰者。盡管這種暴力征服式的主宰在后來被證明只是人類自以為的、不恒久的、非真正的主宰,卻足以使自然解放的主題暫時讓位給社會解放。因為對于此時的人類來說自然解放似乎是一個已然達成的命題。馬克思正是處于這樣一個工業文明昌盛、社會矛盾突出的時代,所以他更著重探討社會解放。
(一)政治解放
在奴隸和封建社會中,由于強大政治體制的束縛及自身能力的有限性,被剝削壓迫的勞苦者無數次爭取解放無果后,將擺脫苦難的希望寄托于上帝,企圖通過虔誠信奉宗教獲得自身救贖與解放。但“歷史事實證明,這種以神解放人的追求,人類非但得不到真正解放,恰巧相反,宗教式的種種說教,成為長期障礙人類謀求解放的精神枷鎖”⑤。所以新興的資產階級為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不斷抬高人的地位,試圖將人從宗教的束縛中解放出來。
在宗教帶來的束縛中,猶太人經歷的壓迫和歧視最為特殊。馬克思關于人類解放的集中談論開始于對鮑威爾的批判。馬克思1844年在《德法年鑒》上發表了一篇《論猶太人問題》的文章,針對鮑威爾《猶太人問題》和《現代猶太人和基督徒獲得自由的能力》進行批判。鮑威爾企圖讓猶太人放棄之所以被歧視的猶太教信仰以獲得公民的政治權利,并認為當資產階級取得政權在政治上宣布廢除宗教時,猶太人及其他宗教徒也就獲得了解放。
馬克思直接揭露鮑威爾混淆“政治解放”和“宗教解放”的謬誤,批判將猶太人的解放歸結于純粹宗教問題的不合理做法,否定鮑威爾提倡的猶太人通過放棄宗教信仰而獲得政治解放的舉措,繼而開啟關于無產階級的人類解放的學說。對于鮑威爾在政治而不是實際上廢除宗教而獲得解放的方式,馬克思稱為“政治解放”,確切地說是反宗教神學統治的“資產階級的政治解放”或“民主革命”。馬克思認為政治上對宗教的廢除只是“人把宗教從公法領域驅逐到私法領域中去”⑥,宗教本身并沒有消失,反倒成為個人自由選擇的信仰,其實質只是“國家從宗教中解放出來并不是現實的人從宗教中解放出來”⑦。
繼而馬克思跳出宗教解放的視野,指出“猶太人的解放,就其終極意義來說,就是人類從猶太精神中得到解放”⑧。馬克思認為猶太精神“并不是到猶太人的宗教里去尋找,而是到現實的猶太人里去尋找”⑨。根植于世俗基礎中的猶太精神即自私自利的精神,這是對資產階級利己主義的影射。那么,人類從“猶太精神”中解放出來就是從市民社會、從資產階級的壓迫中解放出來。承擔這一解放任務的主體不再是資產階級這個市民社會的既得利益者,而是無產階級這個誕生于市民社會卻游離于市民社會利益鏈之外的非市民社會階級。只有它才具備將自身及全人類從市民社會的利己打算中解放出來的革命性。所以馬克思指出“人類解放只有通過無產階級的解放才能實現”⑩。這種解放在政治上的實現就是無產階級的政治解放。
(二)無產階級經濟的社會解放
馬克思不認為政治解放是人類解放的完成式。無產階級的政治解放是無產階級通過掌握政權的方式實現了自身在“政治上”的解放,卻不是完全的解放。馬克思認為“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解放自己”{11}。無產階級只有以巨大的物質財富為基礎才能達成人類的解放,即經濟的社會解放。
如果在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足夠充分的國家,無產階級只需通過政治革命就可以“將這些生產財富的力量從壟斷組織無恥的枷鎖下解放出來”{12},那么政治解放的同時能達成經濟的社會解放。如果在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資本主義給不了現成的經濟力量,無產階級只能先取得政權完成政治解放的任務,然后運用其統治地位促進生產力的極大發展完成經濟的社會解放,從而為人類徹底解放創造經濟和社會條件。
(三)無產階級與全人類的解放
當無產階級通過政治解放獲得統治權,通過經濟的社會解放創造出足夠的物質財富和社會基礎,人類解放的序幕就已經拉開。當集體財富充分涌流時,人類將徹底擺脫商品經濟物化導致的人被物所奴役的狀況,從而實現“類自由”;同時,由于生產力巨大發展促進生產關系的變革,迫使個人奴隸般服從的舊式分工消除,取而代之的是源于個人勞動需要的新式自由分工,每個個體的人擺脫了異化的勞動而成為真正自由的個體。人類通過擺脫一切異己的力量最終實現自身的自由。這時,無產階級專政完成了過渡階段的任務而退場,包括無產階級在內的一切階級將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獲得“類自由”和“個體自由”的自由人的聯合體。這時,無產階級才通過解放全人類真正解放了無產階級本身。這種解放不是人類歷史的終結,而是真正意義上的人類歷史的開幕。
三、新時代對人類解放進程的繼續推進
中國的無產階級在舊中國資本主義經濟并沒有獲得充分發展的情境下毅然扛起了反壓迫、反剝削的解放大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意味著無產階級在政治上實現了自身的解放,但是舊中國的母體并未給予無產階級足夠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物質力量實現無產階級和人類真正的解放。這就需要無產階級在取得政權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為人類解放創造充分的條件。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在無產階級率先完成自我政治解放后,在經濟的社會解放層面的實踐;當資產階級并沒有創造出充分的物質財富時,無產階級與其被動地在資本主義社會等待著它的緩慢孕育,不如直接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創造。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證明,無產階級通過專政擁有更強大的力量創造比資本主義更高的生產力水平和更巨大的物質財富。
中國的無產階級通過建國及社會主義改造使中國人民“站”起來,完成了無產階級自身的政治解放;通過改革開放四十年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努力初步實現了“富”起來的目標,開啟了無產階級經濟解放的進程;新時代“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則是深入推進經濟解放至社會解放的實踐過程,這就意味著仍舊保持“經濟為中心”的解放策略不動搖,卻要擴大和加強經濟對社會其他領域的輻射力,推動“社會解放”直至達成“人類解放”。
共產主義必須以高度發達的生產力和極大豐富的物質財富為基礎,只有在集體財富充分涌流之時,自由勞動、按需分配才得以實現。生產力水平的發展和物質財富的增加是人類逐漸擺脫物的奴役實現自我解放的前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根本原因在于生產力水平的發展、物質財富的增多。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創造美好生活是對經濟的社會解放的深入推進。盡管新時代生產力水平的發展并不足以使人民根本擺脫物的統治,卻足以使人松綁對物的依賴關系,減輕在世俗層面對“物質”的關注力,轉而奔向“美好生活”?!懊篮蒙睢辈粌H包含對“物質增長”的追求,還包含對平等、自由、和諧等其他層面的追求。
經濟的社會解放階段不如政治解放階段那樣突出階級對立,所以解放的主體“無產階級”由階級性不那么強的“人民”一詞代替,但二者在本質上是相一致的。主體表述詞的轉換正好體現出中國無產階級在完成政治解放任務后向經濟社會解放層面的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深化經濟的社會解放并朝著人類解放邁進的征程。
注釋:
①②④習近平.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200周年誕辰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5(02).
③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⑤劉德厚.對馬克思人類解放歷史進程學說的再認識[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6).
⑥⑦⑧⑨⑩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論猶太人問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給工人議會的信[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