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華
【摘要】高職院校在我國教育行業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應該重視高職院校輔導團隊的創建工作。高職院校輔導員的自身素質直接關系到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實,也關系到高職院校教育工作的順利落實。本文主要針對高職院校輔導員的自身特征提出了創建方案,希望能夠有效提升高職院校輔導團隊的綜合素質,進一步提升人才的培養水平。
【關鍵詞】高職院校 輔導員 創建 水平
在我國高等教育工作中,高職教育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為了進一步落實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們應該不斷提升高職輔導員的綜合素質,使其為人才培養貢獻自己的力量。高職院校應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輔導員隊伍并使其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得以充分發揮。根據高等職業教育的特質,高職院校對輔導員職業特質、工作特點和心理需求進行分析,有利于提升輔導員隊伍建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一、高職院校輔導員需求的自身特征
高職輔導員的自身特征直接關系到工作需求的體現,我們應該通過深入研究高職輔導員的自身需求,不斷激發輔導員的自身潛能。根據多年的實踐調查,高職輔導員的需求具有以下特點:
(一)高職院校輔導員的認知具有發展性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不斷變化的,高職院校輔導員的認知也具有一定的發展特征,到目前為止,不少高職院校的輔導員缺乏歸屬感和自我認同感,當初選擇輔導員崗位多出于無奈,職業思想和情緒極不穩定,對所從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管理缺少激情,缺乏堅定的職業信念。因此,高職院校應積極幫助輔導員明晰職業生涯發展目標,增強職業認同感,調適職業心態,有效克服職業倦怠,增強發展活力和動力。同時,輔導員也要提高思想認識,不斷提升自我認知水平,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當作一項崇高的事業去追求,把學生的思想政治進步和成長成人成才當作輔導員職業價值的體現和延伸,通過認真履職,不僅實現學生的發展,而且也贏得自身的成長,力求實現“雙贏”。
(二)高職院校輔導員的選擇具有強烈性
通過研究相關的心理學知識不難發現,如果需要主體對現實生活缺乏相應的認知,就會延遲需要的滿足。高職院校輔導員作為一個較為特別的團隊,他們易于接受新事物、新信息。作為學習型、知識型和創新型人才,輔導員有著基于實現自我價值的高度責任感和內心需求,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比較注重實現自我價值、發揮自身能力,他們希望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在事業上有所建樹,在發展上有所突破。因此,在個人面臨多種社會需要時,他們有著傾向于選擇高層次需要的強烈要求。
二、不斷加強高職院校輔導員團隊的創建力度
(一)進一步明確高職院校輔導員團隊的自身職責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高職院校輔導員團隊的創建工作得到了人們的重點關注,我們應該進一步明確其自身職責,出臺相應政策吸引和激勵優秀、年輕的教師愿意從事這項工作。輔導員是學校與學生之間的紐帶,是做人的工作。高職院校需嚴格按照教育部要求,選聘政治強、作風正、業務精、敢擔當的人擔任輔導員,其隊伍建設規劃必須加強頂層設計,要充分考慮輔導員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年齡結構、學科結構、性別比例等因素,并根據專職與兼職相結合的要求進行配備、選聘輔導員盡可能考慮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專業或與所帶班級專業相同相近原則。當前,高職院校要明晰輔導員的主要工作職責,讓他們聚焦、回歸思想政治教育主業。因此,人事部門要對輔導員職責進行明確界定,確保輔導員中心工作放在思想理論教育與價值引領、黨團和班級建設、學風建設、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工作、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職業規劃與就業創業指導等方面,要讓輔導員從繁雜的事務中解放出來,真正聚焦主業。
(二)進一步完善考核制度,激發工作潛能
為了更好地落實高職院校輔導員團隊的創建工作,我們應該深入了解輔導員的心理需求,不斷完善考核制度,激發輔導員的工作潛能,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了解輔導員真實的內心需求,并根據輔導員的實際需要,建立、健全和完善輔導員目標管理、績效考核和評價體系,盡可能將輔導員工作科學量化,從思想政治素質、理論政策水平、工作業務能力、職業能力素養、工作業績實效、科研創新能力等方面實行綜合評價,使輔導員工作切中思想政治教育內涵,做到導向明確,有章可循。就學校而言,輔導員隊伍建設機制的構建應以輔導員的個人需求為出發點,設計各種各樣的外在性獎酬形式和具有激勵特征的工作,以滿足輔導員個人的內在性需要。高職院校還需充分把握輔導員的個體需要差異,通過問卷調查、個別訪問、群體座談等形式了解和分析輔導員的外在性和內在性需要,找準激勵的切入點,并通過恰當時機、適當形式對輔導員的需求予以滿足,最大限度地激發輔導員的內在動力,發揮他們的最大潛能,使輔導員隊伍始終煥發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機。
(三)創建科學的培養制度,創建輔導員成長平臺
當前社會是一個大數據時代,為了提升高校輔導員的綜合素質我們應該創建科學的培養制度,并結合實際需求制定好輔導員的培訓規劃方案,建立國家、省級和學校三級輔導員培訓體系,確保每名專職輔導員都能足額完成國家、省、市有關文件規定培訓時數,讓他們系統地學習黨的理論方針政策、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職業生涯規劃、學生事務管理等方面的知識,通過專業知識和職業能力培訓,使他們全面適應專業化職業化的要求。此外,高職院校還應根據學校實際情況適時開展校本培訓,探索建立學生工作項目化管理,不斷提高輔導員的系統組織和科學管理能力,提升工作效率。在此基礎上,學校還應重視輔導員的學歷和職稱提升,大力提供政策和資金支持,鼓勵輔導員在職攻讀碩士、博士研究生,報考心理咨詢師、職業指導師、創業培訓師等,指導輔導員積極參與教學、科研工作,獲取相應的業績成果,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術職稱,引導他們向專家學者型的目標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