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和高校招生規模的持續擴大,大學畢業生數量與年劇增。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人數將達到834萬人,和2018年比較增加了14萬人,再創歷史新高。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依然很大。通過多方面,多層次,多舉措構建就業指導體系來提升社會和高校的就業服務能力,提高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
關鍵詞:農林院校;就業多層次
一、當前大學生就業指導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學校就業指導服務體系不夠完善,缺乏專業就業指導教師隊伍
就業指導不僅僅是為學生提供就業信息,組織學生開招聘會等事,也包括對學生擇業觀、職業精神、職業前景的認識教育等等一系列相關知識。就業服務實質上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工作,需要從事就業服務的專業人員對相關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都進行全面的掌握。但目前我國大多數院校存在就業指導機構不夠完善,工作模式滯后,工作方法寬泛化等問題,而且沒有專業化的就業指導教師隊伍,再加上現有的指導教師缺乏對職業指導理論和實踐的系統了解,很難保障就業指導的實踐效果,導致就業指導與就業脫節,使許多畢業生在畢業時不能確定未來的職業選擇,對未來的職業沒有足夠的認識。
(二)缺乏就業心理指導,畢業生職業心理準備不足
就業心理指導是目前高校在人才培養中所大力推進的一環。因為一個人只有對自己做出實事求是的評價,才能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才能準確地為自己定位。當前,大多數畢業生缺乏就業心理指導,不能正確認識自己,不能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個人職業心理準備嚴重不足,導致在就業一年之內離職,降低就業質量。
(三)就業指導中思政教育缺乏針對性
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思政教育的內容缺乏一定的針對性,講述的內容和新時期的形勢不符合,不能反應出新的問題,結合新的政策,提出新的觀點。“兩課”教育中,一些教師對教材內容進行照搬,缺乏創新,不能結合學生學習的實際,無法把握住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導致了許多高校大學生對“兩課”的興趣不足。另外,高校中對于大學生的就業指導課程分配的課時較少,只是簡單涉及到就業形勢和一些就業政策,教育內容沒有針對性,解決不了學生的實際問題。而且還存在將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混為一談這一情況,做的工作主要是服務而忽視了指導,以為就業指導就是向畢業生開展幾次就業講座、政策法規咨詢、禮儀儀表培訓、發布就業信息、組織校內招聘會、收繳畢業生協議書等工作。事實上,就業指導是一個獨立的系統工作,不僅包括對大學生擇業觀、人生觀、價值觀、成材觀的教育,更包括對大學生擇業技巧、就業心理等方面的引導,還包括對學生個體職業生涯規劃的設計、導以及相關教育培養等。
(四)就業指導局限于畢業時的就業指導,沒有完整的職業規劃
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指導是一個系統工程,貫穿學生在校的全部時間,而對學生的影響將持續一生,其職業規劃應起始于大學入學時,因為大學生入學時的專業選擇就決定了未來的人生方向。但現實中,學生入學時相關的職業指導尤為缺乏,培養他們的高中教師沒有進行這方面教育,剛入學所接觸到的大學教師也沒有進行這方面的教育,使大學生在最關鍵的時刻職業指導卻是空白,以至于大學生到了學校不知道自己所學的專業是什么?將來要干什么?不能把所學專業與畢業后所有從事職業結合起來。
二、完善高校就業指導體系的有效策略
(一)落實“一把手”工程,全員做好就業工作
第一,領導高度重視。高校成立由黨政領導任組長的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小組,實行領導聯系畢業班級及幫扶就業困難生制度。領導分工分片走訪各地的企事業用人單位,邀請企業來高校參加專場招聘。每周舉辦黨政聯席會議公布就業數據,另外每月公布各專業就業率。
第二,全員做好就業工作。樹立全員服務學生就業理念,建立了“全員參與就業”體系,要求高校全體教職工全員參與就業工作,建立了一套以就業指導服務小組為主,各專業積極配合,教職員工共同參與的就業工作體系,成員分工明確,互相支持配合,幫助學生全方位實現就業。
第三,規范就業工作管理。加強就業工作制度建設,實施就業工作責任制,建立就業工作考評機制。定期公布就業光榮榜,畢業生就業意向調查統計。加強就業工作保障,配套了就業工作經費。
(二)精準做好就業創業指導與服務,努力提升就業
滿意度就業指導貴在精準,高校在工作中需做到“5 個精準”。
第一,就業觀念上做到精準引領。通過群體細分,結合社會需求、學生志向、高校發展的實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就業觀念,聘請杰出校友和優秀企業家為就業創業導師有針對性做好思想教育和引領,做到高能成、低能就。
第二,就業技能上做到精準指導。及早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實行高低年級學生“1+N”結對;細化就業培訓活動,提升職業素質和求職技能。通過職業技能比賽、職業生涯規劃大賽、模擬招聘會等貼近實戰的活動,培養學生職業素質與求職能力。
第三,在就業渠道上做到精準拓展。經認真調研就業市場行情和學生就業意愿、往年就業地區分布,高校通過拓展重點單位就業資源、培育新的重點單位增長點等方式,精準拓展就業渠道,提高了用人單位和學生滿意度。一是走訪用人單位,收集需求信息。二是與知名企業合作,建立就業實習基地。三是舉辦校園專場招聘會,為畢業生就業搭建平臺。
第四,在就業信息服務上做到精準推送。打破信息不對稱,建立高校網絡就業平臺,利用學校網絡就業平臺精準推送就業信息。就業工作人員建立了畢業生群,利用招聘會建立了用人單位微信群,并主動加入地方工業園企業人力資源群,做好信息的準確獲取和推送工作,為畢業生送政策、送指導、送信息,減少畢業生求職盲目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五,就業服務上做到精準幫扶。對家庭困難畢業生、少數民族畢業生、女性畢業生等各類就業困難群體,學院建立了臺賬,通過發放求職創業補貼、開展個性化輔導、推薦崗位信息、專人負責等多種方式,幫助他們盡快實現就業,做到不讓一個人掉隊。
通過以上種種舉措,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學生就業進行幫助,培養學生的就業觀,就能從根本上提升學生就業質量,讓更多的高中生選擇農林院校,讓他們相信農林院校的實力,相信農林專業的實力。
參考文獻:
[1]周月華.構建高校就業指導工作運作機制[J].新疆大學學報,2007(1):52-54.
[2]江俊.完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思考[J].科教導刊,2011(12):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