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紅飛
摘? 要: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力求實現與中學教師職業標準對接,在專業建設中存在如下幾個問題:成熟的課程體系與職業期待沒有明顯對接,教師觀念陳舊落后,與行業對接錯位或欠缺;學校硬件缺乏,導致職業能力訓練的缺位;地方中學不支持不配合,合作愿望不強烈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了中學語言文學專業與中學教師職業標準不能充足的對接,使得學生在學習后不能夠應用到實際的工作當中去,從而造成學生就業難的尷尬局面。這也為我們今后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關鍵詞:專業? 行業? 就業
中圖分類號:G633.3?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3(a)-0114-02
隨著社會經濟的轉型發展,地方高校就業率頻頻亮黃燈,與重點大學相比,這類院校大學畢業生在有限的就業崗位面前成了失業主力軍。究其原因,關鍵在于大學畢業生所具備的職業素養、專業技能、就業能力與職業崗位的需要不匹配,專業人才輸出質量令人堪憂。為此解決學生就業問題就要在人才培養上下功夫,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建立并完善教學和實訓模式,從而達到提升學生對職業崗位的認知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社會綜合能力的目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作為一個傳統的老牌專業,面對我國現階段人文學科普遍被弱化、邊緣化的困境,形勢益發嚴峻。為此,漢語言文學專業力求實現與中學教師職業標準對接,在專業建設中一些制約因素與瓶頸也需要進一步化解和突破。存在的問題如下。
1? 成熟的課程體系不能與職業期待對接
漢語言文學專業屬于歷史悠久的傳統專業,課程體系比較成熟。對此很少有人去質疑其合理性,更不會對其進行顛覆性改革。但隨著時代的高速發展,現有的課程體系根本無法應對現代社會的人才需求,不能滿足實際崗位需要,在人才競爭中處于劣勢。因此,專業要與中學語文教師職業標準對接轉型,首先從課程設置方面進行。筆者對衡水學院近5年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做了調查,受調查的大學生普遍認為有些專業課程與今后的就業崗位即中學語文教師教學崗位沒有實際的直接聯系,因此對相應的課程很難產生足夠的學習興趣。對地方高校畢業生來說,就業生存是他們走向社會首先要面臨的問題,當所學課程與職業目標沒有明顯對接,又不能實現將枯燥的課堂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能力,學生的興趣點自然就會逐漸降低直至消解。因此,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改革的關鍵在于根據中學教師職業需求設定符合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體系。
2? 教師觀念落后,與行業對接錯位或欠缺
漢語言文學專業除了課程體系設置封閉外,教師觀念陳舊也是影響對接的一大障礙。“教而不思,教而不研,教而不變”的現象普遍存在。衡水學院本科辦學歷史不長,從2003年專升本到現在只有16年時間,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剛剛適應本科教學模式,此時要向應用型、實踐型轉變,實現與中學語文教師職業標準對接。很多資歷較老的高職稱教師存在抵觸情緒,客觀上來看,他們很難突破自己固有的授課模式,教學手段、教學語言也已經趨于成熟穩定。年輕老師(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高學歷青年教師)即使在主觀情緒上不抵觸,但對“如何對接”的問題也相當困惑。他們一般是從重點高校研究生畢業直接到地方高校任教,“學校—學校”的簡單履歷使他們缺乏基層閱歷、實踐經驗。而且他們深受自己畢業院校的潛移默化的影響,重視知識的理論性和學科體系的完整性,重視人文教育的培養。但是,我們必須看到,隨著新媒體時代的來臨,大量的知識信息充斥學生的生活中。學生的接受心理已經發生改變,學生接受知識方式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更多的是碎片化學習。大量枯燥的、遠離未來職業的理論內容,已經很難吸引地方高校學生的注意力。這種長期“一言堂”的單純的理論講授模式使學生漸漸消磨了學習的興趣,導致學生不愿主動思考問題,不愿參與課堂教學。而教師理論教學思維的慣性仍然存在,創新意識不強,思想和行動的惰性直接導致與行業對接錯位或欠缺,一些和中學教師職業標準對接的新課不愿上、不敢上、不能上,一些專業課基礎課還是固守著幾十年不變的教學模式,因此,專業要想與中學語文教師職業標準順利對接首先教師就要在思意識上轉變,拋棄舊有觀念,以積極的、與時俱進的心態教書育人。
3? 學校缺乏基本的硬件基礎,導致職業能力訓練的缺位
漢語言文學專業與實訓無關的錯誤理念積重難返。很多人固執地以為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畢業后賴以生存的教學技能、職業素養的提升在只需要走進圖書館,而不需要走進實訓室。因此實訓室對于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來說是比較遙遠的。而在當下競爭壓力激烈的就業市場,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需要準確而豐富的口才表達能力、扎實而出色寫作能力(文學作品與應用文)以及設計與完成中小學語文教學的能力,簡述為能寫、會說、善教。漢語言文學最需要的能力訓練有三筆字書寫、語言交際、語言禮儀、語言溝通、公文寫作實訓等。這些能力的獲得不是坐在圖書館中刻苦攻讀就能得到的,必須在畢業生走向就業崗位前為學生提供這方面的職業規劃和相應能力訓練。目前由于狹隘的認知和資金的短缺導致缺乏必要的實訓室設施,學生的相關專業技能訓練很難有效開展。
4? 地方中學不支持 ,缺少對接的心理期待
地方中學的不支持不配合也是導致專業發展舉步維艱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大多數中學尤其像衡水中學這樣的全國名校眼中,地方新升格的本科院校整體上看,辦學層次不高,師資力量不強,科研實力薄弱,人才輸出質量較低,和地方本科高校建立合作關系并不能獲得相應的智力支持,很難從中獲益。因此目前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實習實訓的基地是一些縣級中學,這些單位之所以接收學生實習實訓,原因有二:一是這些學校的領導一般是地方高校的往屆畢業生,為了回饋母校的培養,希望自己的學弟學妹有機會來鍛煉;二是通過文學院領導和老師的私人關系“求”來的。地方高校與本地中學之間是以被動的“求”與主動的“施”構架的一種不平等關系,更談不上平等互助、互惠互利。他們很少主動參與到與學校的合作中來,對共同設計課程體系、研發實訓教程等更是提不起興趣。地方中學的消極態度,從某種程度上導致了合作不能深入開展。殊不知,目前地方高校的就業市場已經悄無聲息地轉移到了基層地方,中小學鄉村教師成了就業主方向。這種漠視的態度也直接影響了鄉村中學師資水平的提高。
5? 結語
總之,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要想在眾多的高校中脫穎而出,并具備足夠的競爭力,必須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職業意識。只有明確專業培養定位目標,構建以人文素養為基礎、職業能力為導向的培養模式,才能使漢語言文學專業更具較強的內驅力。
參考文獻
[1] 彭玲.地方本科高校轉型背景下文學院轉型的困境及策略研究——以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文學院轉型發展為例[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17(3):107-112.
[2] 高巖.應用型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綏化學院學報,2014(12):134-137.
[3] 張菊紅.師范類本科生實踐教育現狀調查與分析——以山西大同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為例[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2013(4):84-8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