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寶樹
摘 要: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將問題引導策略法有效應用于高中物理教學中。問題引導策略不但符合素質教育的需要,而且對教學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通過設置問題、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打造問題探索氛圍、教學內容與實際相結合的教學形式促進高中物理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問題引導;高中物理;教學質量;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15-0063-01
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對高中物理教學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高中物理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它包含了很多物理定義、計算公式、定律等知識點。教師為了促進高中生更好地學習物理知識,可以合理采用問題引導策略,以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質量。本文就問題引導策略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的意義和策略進行分析。
問題引導策略主要是將問題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使學生在設置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同時激發學習欲望,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提高學習能力。高中物理教師應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將物理知識以簡單易懂的方式教授給學生,并在教學過程中和學生一起解決物理難題,探討物理知識,將知識轉變為理論依據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這種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還可以拓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從而促進高中物理教學的進一步發展。
傳統的物理教學方式大多是以灌輸式教學為主,讓學生死記硬背,然后進行大量的習題練習,這樣的教學方法容易導致學生對物理學習失去興趣,嚴重者甚至會討厭學習物理。對此,高中物理教師應積極引用新型的教學方式,如問題引導策略。它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提出問題,讓學生針對不理解的知識大膽提出問題,教師給出解決方案。教師設置問題應做到由淺入深,讓學生更容易掌握所學內容。
1.建立問題引導教學情境
教師在物理教學過程中使用問題引導策略時,應做到提出的問題與所要教學的內容和建立的情境相符合,還要注意問題具有層次感,從簡單到復雜,逐步引導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進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例如,在教學“生活中的圓周運動”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播放幾個生活中有關圓周運動的例子,或者將一條繩子一端固定,另一端系著小球,讓其在豎直平面內做圓周運動,然后向學生提出幾個問題:第一個視頻中洗衣機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在給衣服脫水時,機器是怎樣運轉的?在第二個實驗中,小球做的是什么運動?結果會怎樣?怎樣增加小球的運動速度?這些問題有助于學生思維的拓展,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2.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在課堂上針對要講解的內容設置問題,還應該積極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幫助學生做出合理的解答。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鼓勵和幫助學生積極地參與教學,通過思考解決問題,對物理學習產生興趣。例如,在教學“光的折射”時,教師可將學生分組,并讓物理學習能力強的同學做組長,讓組長和其他組員一起學習,讓學生感受光折射的現象和基本原理,進而掌握有關光的折射的知識點。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在探索知識的同時不斷提出問題,教師在其中起輔助作用,幫助學生解惑答疑,處理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各種難題。
3.打造問題探索氛圍
教師在營造課堂氛圍的時候,需要與實際生活相聯系,采取問題引導策略配合教學。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理解生活中的現象,還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教學“生活中的靜電現象”時,教師可以營造問題探索氛圍,使學生在提出問題的同時培養主動探索的能力。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出現的靜電現象,然后提出問題,再讓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進行實驗。如在干燥的天氣里,用塑料材質的梳子梳頭時,有時會聽到噼啪的聲音,手碰到公共場所的門把手時會發出“刺啦”的聲音,或者接觸到其他人的身體,如手、頭部時,產生一種好像觸電一樣的感覺,這些都是摩擦所產生的靜電現象。學生在這些問題的探討中不僅活躍了教學氣氛,也對課程學習產生了很大興趣。
4.教學內容與實際相結合
高中物理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系非常緊密。教師平時可以多收集一些比較實用和有意思的物理現象素材,將生動鮮活的素材作為物理教學的內容,可以使學生對這些例子更加感興趣,也更有體會感,能更輕松自如地學習。教師對這些生活實例進行分析講解,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內容,還可以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綜上所述,問題引導策略對高中物理教學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所設置的問題應與實際教學內容相結合,從而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加深理解,牢固掌握所學知識內容,培養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在物理教學中全面落實問題引導策略,能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全方面提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濮晨香.翻轉課堂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D].蘇州大學,2016.
[2]劉婷婷.先行組織者策略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現狀的調查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