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是高職計算機專業(yè)普遍開設的具有很強實踐性的專業(yè)基礎課。根據(jù)該課程特點,結合教學實踐,對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選擇、實踐環(huán)節(jié)與考核評價等方面進行了探討與實踐。
【關鍵詞】高職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7-0139-02
江西青年職業(yè)學院是一所高職院校,該校計算機應用專業(yè)從2013年起與聯(lián)想集團進行校企合作,開設計算機應用聯(lián)想訂單班,主要為聯(lián)想集團培養(yǎng)硬件工程師,從事聯(lián)想品牌電腦的售后維修工作。因此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在計算機應用專業(yè)中地位非常重要。本課程是一門知識更新快、實用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計算機專業(yè)基礎課,該課程依托江西青年職業(yè)學院現(xiàn)有的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實訓室與校外實訓基地,著重培養(yǎng)學生具有計算機組裝、BIOS設置、操作系統(tǒng)安裝及常用軟件安裝、系統(tǒng)維護與系統(tǒng)優(yōu)化、常見故障診斷與處理等職業(yè)能力,這些能力是計算機售后服務崗位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能力。
一、高職院校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存在的問題
雖然目前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yè)幾乎都開設了“計算機組裝與維護”這門課,但普遍存在一定問題,例如缺乏專門的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實訓室或者實訓室硬件較陳舊、教學內容有待更新、教學手段不靈活、考核方式單一等。如何在現(xiàn)有的狀況下,開展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果,是本文探討的重點。
二、教學改革
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通常對“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是比較感興趣的,那么如何突破現(xiàn)有硬件條件的瓶頸,讓學生能學到更多新知識,新技術,這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筆者已連續(xù)講授四年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除了不斷學習最新的硬件知識外,還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目前主要采用了以下手段開展教學活動:
1.采用項目引領、任務驅動教學法
經(jīng)過課程建設小組同聯(lián)想集團的講師深入、細致、系統(tǒng)地分析,將整個教學過程設計成七個項目,包括認識和了解計算機、組裝計算機、安裝操作系統(tǒng)及驅動程序、設置BIOS、安裝常用軟件、系統(tǒng)維護、計算機硬件常見故障與檢修等,并將七個項目分解為二十二個工作任務。做到項目驅動,任務引領,使學生學習目標明確,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真正實現(xiàn)教、學、做一體化。
2.采用多媒體課件、實物展示與視頻演示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通過課前筆者制作好的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能夠加深學生的理解,也大大增強了課堂的教學效果。眾所周知,多媒體輔助教學,它以直觀、形象、生動的演示功能,為學生帶來更多感觀認識,對于教學有極大的幫助。筆者在講授計算機各部件的性能指標、部件的參數(shù)及其在計算機內部的位置等內容時,由于大部分學生對這些都不太熟悉,所以筆者將實物帶到課堂。在展示實物的同時,向學生現(xiàn)場講解相關的實物參數(shù)、價格以及選購注意事項。要求學生列出自己電腦的硬件配置及詳細參數(shù),并讓學生上臺分享他們在購買電腦時碰到的問題。在講授臺式機組裝與筆記本組裝部分,利用錄制組裝視頻并播放給學生看的方式,使每個學生都能清楚地看到組裝的過程,為后期在工作臺上拆裝臺式機、筆記本打下良好基礎。
3.采用分組教學法開展實訓
一般4人一小組,指定學習效果較好的一人為組長,組長需協(xié)助老師負責指導本組學生完成實訓任務。在小組之間開展競賽以調動積極性,例如在臺式機組裝實訓環(huán)節(jié),每組組長交叉分配到其它組,為該組成員拆裝計算機進行計時,并檢查完成情況,對于用時最少的小組進行額外加分獎勵。在考核過程中,除對每生進行單獨考核,部分實訓也采用小組考核的方式。例如在實訓室的電腦上安裝操作系統(tǒng)和驅動程序,由于實訓室條件有限,每組只有一臺能正常裝系統(tǒng)的電腦并且裝系統(tǒng)耗時較長。那么,每組只要完成指定的系統(tǒng)安裝即可評分。這樣有利用學生養(yǎng)成團結互助、團隊協(xié)作的良好習慣,這也是就業(yè)單位對就業(yè)者的一項重要素質要求。
4.利用學生電腦進行系統(tǒng)安裝實踐,確保每位同學獨立完成系統(tǒng)安裝
雖然在機房利用虛擬機裝系統(tǒng)能保證每位同學均可以練習裝系統(tǒng),但有較大的局限性,如BIOS設置單一等,只能作為入門使用。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掌握系統(tǒng)安裝技能,筆者專門安排了在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實訓室進行實訓。由于每小組只能分配到一臺能用于裝系統(tǒng)的電腦,這就造成有部分同學只是在一旁觀看其他同學裝系統(tǒng),而沒有自己動手完成。于是筆者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重裝自己筆記本電腦的操作系統(tǒng),并自帶筆記本到實訓室進行系統(tǒng)改裝。這樣不僅使每個學生都能自己動手裝系統(tǒng),還使他們可以接觸到不同品牌、不同硬件的電腦在系統(tǒng)重裝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積累經(jīng)驗。
5.開展義務維修維護電腦活動,拓展學生的實訓渠道
學生在實訓室僅僅是完成了各種常見操作系統(tǒng)的安裝,但對于各種計算機軟硬件故障的排除都是基于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述,缺乏實際動手解決故障的機會。為了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處理計算機常見故障,提升學生的學習成就感以及對本專業(yè)的認同感,筆者讓學生精心組織校園義務維修維護電腦活動,讓學生參與到本校學生電腦以及學校辦公電腦的維修活動中,并給予現(xiàn)場指導。對于解決了計算機問題的同學加平時分進行鼓勵。這樣學生的參與熱情很高,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6.通過校企合作單位拓展實訓渠道
要讓學生了解最新技術,就應該讓學生走出校門,給他們更多的學習和鍛煉機會。由于我校與聯(lián)想集團進行了校企合作,每年寒、暑假,學院都會派出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到聯(lián)想服務站進行計算機售后維修實習。
7.改革考核方式
我院各門課程的期末總評是由平時成績+期末成績構成,一般平時成績占總評的30%,期末成績占總評的70%。由于本課程具有實踐性很強的特性,過程性考核顯得尤為重要,故平時成績占總評成績的50%,期末成績占50%。每個項目學習結束后,會安排相應單項技能考核,由小組互評。平時成績主要是由學生的單項技能考核成績組成。期末考核分為筆試和實踐兩部分。采用百分制,筆試題分值30分,實踐題為70分。本課程的理論知識以夠用為原則,通過考核方式的改革進一步引導學生加強實踐訓練。
三、結語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對《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的教學進行反思。本課程屬于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將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動手拆裝計算機、裝系統(tǒng)、優(yōu)化系統(tǒng)等。在學生實訓過程中,教師的角色主要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幫助者、促進者,鼓勵學生在實踐中探索、總結與提高。
參考文獻
[1]王秋紅.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教學做一體化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8):133-134
[2]孟宏源.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改革方案[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13):137-138
[3]劉明華.《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實訓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福建電腦,2017(1):74-75
[4]朱世美.混合式教學在高職《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中的實踐與反思[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7(17):228-230
作者簡介:
余麗娜(1983-),女,漢族,江西豐城人,江西青年職業(yè)學院經(jīng)濟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