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文創專業項目化教學課程現有評價模式的不足,提出構建一個符合職業崗位要求、多維度、更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探索、合作、可視化學習評價體系。
【關鍵詞】高職院校 ?項目課程 ?評價體系
【課題】本文系2015年紹興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課題《基于項目課程的MOPV學習評價體系研究——以《三維影視動畫制作》為例》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6-0012-02
考核與評價,是所有具有教學過程課程的必備環節,是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其結果進行價值判斷并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由于高校課程教學組織形式比較多樣,課程的考核評價方法也比較多,本文所談論的評價體系,主要針對的是文創設計類專業以項目教學為主要形式的專業課程,其評價對象是實施項目教學法的教學主體(老師和學生)。
一、項目化課程特征
項目化課程,是指面向職業崗位需求,以面向實際應用的獨立項目作為教學載體,基于工作過程設計教學流程,采用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師生共同實施項目內容進行教學活動的課程,這類課程讓學習者的知識、技能、職業素養在項目的完成過程中,自主地進行建構。
文創類項目化課程既包括藝術類學科的基本內容,又包括工程學科的一些內容,,主要特點有:(1)課程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同時強調團隊的協作性。(2)以項目為主要載體驅動知識、技能的學習,學習成果表現為產品或服務,實現理論知識傳授和實踐技能培養“一體化”,即“教、學、做一體化”。(3)項目化課程往往具有學科交叉性特性,特別強調綜合能力的運用。(4)項目化教學要求教師的“雙師型”發展,教師的角色有以往的主導者變為引導者。(5)考核與評價更注重學生在項目活動中能力發展的過程。
二、文創專業項目化課程實施對評價體系的要求
文創類項目化課程,關注對學生藝術設計知識與技能掌握程度以及整體藝術審美能力發展水平的評估,還強調對學生通過學習,在文化修養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人文素養上獲得發展的評價,因此在具有項目化課程普遍特征的基礎上,文創專業的項目化課程課程內容更具感性色彩,更注重質、量并重的評價方法,傳統教學評價體系并不能很好的與之匹配,首當其沖的問題就在于對評價的內容、對象、形式、標準的選擇不準確造成評價不夠到位,很多項目化課程的評價對教學過程影響不大,或者僅僅把教學評價當作實施教學的一個不可少的環節而已,這導致它對于學生來說,不是一種指引和反饋,更多的是一種衡量標準,學生不在乎他們所學的內容,他們只關心怎樣才可以從老師那里拿到一個好成績。
三、MOPV學習評價體系的構建
基于對課程評價體系現狀的研究,本文提出了“MOPV學習評價體系”的概念。“MOPV學習評價體系”是基于項目化課程的教學實踐、面向學生的職業能力與素養養成、多角度、多層面、可視化的學生學習評價體系。體系旨在以更科學的、更具引導性的方式,引導學生的學習,促進教師與學生全面審視課程學習狀況,提高學習方向性和有效性。
多維度、符合職業崗位要求、評價過程化、數據可視的MOPV學習評價體系,更直觀、更立體的為項目課程的教學設計、教學節奏提供依據,為學生學習方式方法、學習努力方向和努力程度的調整提供信息,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MOPV評價體系要求學生通過提供證據來證明對技能,知識和思維習慣的掌握,有別于批量化特定掌握標準。這種模式更加關注學生的好奇心,關注學生怎樣去探索,怎樣去合作,幫助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
MOPV評價體系由4個要素組成:M—Multivariate(多維度),O—Occupation(職業的),P—process(過程化),V—Visualization(可視化)。
(1)M—Multivariate,多維度
項目化課程是以獨立、實際的項目為載體進行教學的,在項目的學習進行中,又往往是以團隊為學習單位,每個團隊成員按照實際工作任務的要求,扮演不同的崗位角色,各司其職,共同完成項目任務,這對傳統學習考核模式的多維度評價提出了挑戰。因此,MOPV體系,是依據項目課程目標和團隊分工,把適合考核和實現程度的學生評價基礎維度概況為4塊:素質養成、知識積累、技能歷練、項目管理,并明確4個維度的評價載體,形成多個能力素養模塊,同時對評價對象的不同和重要程度的進行權重分配。
在團隊分工后,對評價主體按照角色分工,分類分組,比如負責項目進度的偏重項目管理考核,負責技術制作的偏重知識、技能考核,再此基礎上,綜合采用4種評價維度評價,這種多維度考查提高了學習成果評價的客觀性和有效性。
(2)O—Occupation,職業的
課程目標是學業評價的根本依據。學習評價要能夠有效地考核項目課程目標的達成程度,并把學生的學習引向預期的方向和結果。
對于項目化課程來說,在課程教學設計中要清楚地表述課程目標—面向職業工作崗位的相關知識、技能、素養的學習與養成,旨在讓學生知道課程對應崗位職業要求有哪些,要完成的學習任務是什么,應該完成到什么程度,基于什么標準進行評價。同時評價依據將涵蓋專業能力和關鍵能力在內的職業綜合能力中的顯性的行為性目標和發展性目標。
(3)P—process,過程化
MOPV體系中,對教學主體的評價,在關注知識與技能理解和掌握上,更關注素養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文創專業項目化課程的教學性質,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要求教學主體在學習過程中能獨立進行思考,積極創新,善于與他人合作,而這些是傳統評價方法無法較好體現的。
MOPV的過程性評價,體現在學習過程中,依據課程目標設置了多個進行表現性的“成就點”任務,所謂“成就點”任務,指的是項目行進過程中具有決定性的指標性、階段性成果,然后在表現性任務完成過程中由教師和學生一起觀察和記錄學生的關鍵性行為。
(4)V—Visualization,可視化
所謂可視化,顧名思義,就是可以“看得見”的評價方法。具體來說,它是種能夠直觀展示評價結果的量化方法。MOPV體系的可視化方法是用數據圖像來呈現評價果的量化特征,而非可視化方法則用數據表格來呈現評價結果。
MOPV通過教學過程中的多個進行表現行的“成就點”采集評價數據,利用軟件,通過曲線、二維圖形、三維體和動畫來形成一個學習成效的可視化樣板,通過數據的可視化,將課程目標中的4個評價模塊有機融合,教師可以方便地以交互的方式管理和開發評價數據,快速的、全方位的了解一個學生,并對其相互關系進行可視化分析。對于學習者來說,他將看到一份屬于自己的“能力素養成績單”,這份成績單不再是傳統冰涼的、單調的數字,而是一個具有鮮明立體的生命形態,學習者可以直觀了解自己在整個項目課程中優勢點,對自己的學習成長目標會有清晰的認識。
評價的可視化極大弱化數值概念,而更傾向成為一種引導、協助未來學習的分析工具。隨著MOPV數據的不斷收集,不斷豐富底層框架,體系可以根據相關課程具體教學目標的不同,形成不同的“能力素養模型”,教師可以選擇他認為重要的學習領域進行評價。
四、MOPV評價體系的新要求
MOPV評價體系更加關注學習者能力與素養的過程養成,而不是簡單的結果判定,這會影響一個老師一門課程教什么以及如何教,教師需要改變對學生能力與素養的簡單化認知和評判,并重新思考評判一個學生學習效果的真正標準到底是什么,這種轉變意味著教師需要做出與以往不同的工作,進行更加個性化的教育。
另一方面,評價的可視化,使得教育的視角從宏觀層面(課程)進入到了微觀層面(個體),它為學習者個人展現了在項目化課程中的學習路徑,科學客觀評價其在項目團隊中的作用,這也要求學習者重視自我的過程性成長,從某一層面來講,MOPV評價體系不是脫離于教學進程存在的,而是依附于整個教學流程,成為其一部分。
MOPV評價體系工作基礎是建立在大量數據的收集和學習者的過程性評價,這促使老師需要關注平時數據的收集,這些數據部分需要老師收集,部分需要借助在線學習平臺的工具進行收集,這要求教師要注重一些新工具的在課程中的使用。
MOPV評價體系的目標是用評價方式的改革去優化教學與學習方式的改革,從而給學生提供一個個性化學習的機會,讓課程回歸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驅動力的教學。
作者簡介:
俞俊毅(1979.05-),男,漢族,浙江紹興人,紹興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動畫視效技術、跨界設計與項目管理、影像視覺設計、服務設計、教育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