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CFA是金融行業最有含金量的考試,被視作高階金融從業人員的標志。CFA協會為促進高水平金融人才培養,根據CFA知識體系開展高校課程認證計劃。本文通過剖析中美CFA認證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為我國金融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提供思路。
【關鍵詞】CFA(特許金融分析師) ?金融類 ?本科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6-0016-02
一、CFA簡介及課程體系
CFA是特許金融分析師(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的簡稱,是全球投資業里最為嚴格與高含金量資格認證,被稱為“金融第一考”。CFA在1962年由美國“特許金融分析師學院”(ICFA)發起成立,現由美國CFA協會(CFA institution)組織CFA考試并授予CFA特許狀頭銜。自成立以來,CFA資格考試對投資知識、準則及道德設立了全球性的標準,被廣泛認知與認可,有“華爾街的入場券”的美譽。
CFA知識體系涵蓋了投資分析行業必備的專業知識,涉及十個板塊:職業倫理道德標準、定量分析方法、經濟學、財務報表分析、公司金融、權益類投資、固定收益證券投資、投資組合管理、金融衍生品投資、另類投資分析。CFA考試共分為Level I, Level II, Level III三級,考生需依次通過三個級別的考試后加以提供相關金融工作經驗證明才可申請持證,成為CFA持證人。截至2017年,CFA全球持證人約15萬人,主要集中于紐約、倫敦、香港、新加坡等金融中心,而中國CFA持證人只有4434位,目前中國高端金融人才缺口巨大。
二、全球CFA認證高校概況
為培養更多的高水平金融人才,滿足金融行業對高端金融人才的需求,CFA協會開啟了“高校課程認證計劃”(University Affiliation Program),對符合CBOK,即CFA考生知識體系(CFA Program Candidate Body of Knowledge)的高校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教材規劃、師資力量進行綜合認證。目前全球共有421所高校的金融專業課程獲CFA協會認證,其中美國高校212所,英國40所,加拿大33所,中國32所,澳大利亞21所。從認證的專業教學層次來看,本科專業課程獲CFA認證的美國高校有169所,加拿大高校28所,中國21所,英國僅11所高校的本科課程獲得認證。經過對比發現,全球頂尖院校多為碩士課程獲得認證,例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劍橋大學,以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
三、中美CFA認證高校金融專業本科課程剖析
本文在選取高校時考慮到不同層次高校的教學情況,在中美的CFA認證高校中選取University大學和College學院各一所,分別為:美國的密歇根州立大學布羅德商學院和格登學院,以及中國的西南財經大學和廣東金融學院。
美國兩所高校均采用的4+X+Y的教學模式,“4”是指4門基礎必修課,“X”是指專業必修課,“Y”為專業選修課。在課程的開設方面,主要涉及數學、經濟學、會計、公司金融、投資分析、證券分析、職業道德等方面,與CFA考試內容契合度高于70%,但并未開設專門針對CFA考試的課程。而中國的兩所大學,均采用獨立設置CFA項目實驗班的形式。西南財經大學是中國第一所與CFA協會合作進行專業認證的高校,其課程涉及CFA一級和二級的全部內容,并且要求學生在畢業前必須通過CFA一級考試,否則不能獲得學位。而廣東金融學院采取的與培訓機構合作培養的模式,由專業從事CFA考試培訓的教師進行授課,將CFA一級課程完整的嵌入原有金融學課程中。
四、結語
通過比較發現,中國高校通過開設獨立實驗班的形式,重點針對CFA考試進行培訓,將CFA課程完全嵌入教學中,應試性較強。而美國高校則側重整體課程體系的構建,并未完全照搬CFA課程,保留了本校的辦學特色。在未來的發展中,中國高校可參考CFA知識體系調整金融類人才培養方案,而不是僅局限于項目實驗班的培養上。將前沿的金融知識,強應用的教學理念融入整個金融學人才培養中,以整體提高金融類人才培養質量,輸送高水平,強應用的金融人才。
參考文獻:
[1]劉驊,張維.CFA課程本科教學效果與影響因素評價研究[J].金融教學與研究,2013(04):58-62.
[2]林立洪,段軍山,劉英.構建財經類院校CFA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以廣東商學院為例[J].金融教育研究,2013(02):70-74.
作者簡介:
林姝妤(1991-),女,重慶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金融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