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師范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如今的教育格局下來說是非常重要但又具備一定難度的一項工作。當前形勢下,盡管許多師范院校已經意識到培養師范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性,但是我國教育體系卻沒有與此相關的對策和途徑。大多數師范生的職業就是人民教師,因此為了提高師范生的創新能力,對師范生進行教育改革也是尤為重要的,教育者應該把對師范生的常規教育教學能力的訓練與創新能力緊密結合,這不僅是當代社會對未來教育者的迫切要求,而且也是我國整個體系所需創新人才的體現。在師范生專業發展中引導本人在“行動”方面也是其中培養創新能力重要保證。近幾年,我國一直在探索培養提高師范生創新能力的策略和途徑。
【關鍵詞】提升 ?師范生 ?創新能力 ?途徑和策略
【中圖分類號】TP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6-0192-02
學生主要生活以及活動范圍是學校。因此學校的教育在學生創新素質培養中起到的作用是尤為關鍵和重要的。高師院校應該搭建一個學生可以自由展示自己能力的廣闊平臺,這會對提高大學生參與社會競爭能力起到推動作用。其中,一個師范生在大學期間必須學習到教育技術技能。而提高這項技能的關鍵就是提高師范生的創新能力。因此在新時代教育格局下創新能力已經成為一名合格教師基本檢驗和要求。本文列舉了在教育教學方面根據師范生的職業特點制定的策略。
一、通過具備師范特色的創新教育課程的構建提高創新
教育的核心在于既要保證獲得自己專業知識,同時更重要的是在獲取知識時也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新時期下未來教師除了要具備廣闊的專業知識,還要通過提高自身創新能力面對日后多樣化的教學改革。因為在我國的一些師范學院對培養師范生的科研能力長期的不夠重視,致使他們接受特定的、系統的創新思維訓練不足,出現了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一些師范生創新意識淡薄和科研能力薄弱。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素質結構是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結構主要組成部分,這些課程結構的基礎上,還要針對新時代教育要求進行課程結構延伸。但是缺少創新教育要求的課程結構,同時新的課程結構出現對現有的教師隊伍造成了挑戰。解決這類問題關鍵,要對原本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進行調整,甚至重新制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有利于培養適合當今社會所需求人才和培養規格和目標,同時對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設置和規劃,使用多元化、多面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使師范生提高專業技能水平、拓展知識面范圍、提高自身素質要求。保證了師范學生的知識、技能和素質全面發展,更符合社會的需求。
在高師院校中教育者可以嘗試通過必修課或選修課的形式將教育創新課程添加到其中。以這種新型的課堂教學形式,不但實現了言傳身教,同時也讓師范生了解和掌握與創新教育有關的基本方法,激發了師范生在創新方面的激情和欲望。另外,在高師院校創新教育課程的構建中還應該明確學校的教育人才的目標,高師院校主要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未來的基礎教育的教師不僅要在未來的崗位上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而且時時在教學活動中具有創新意識。所以,師范生的職業特點應該體現在高師院校的創新課程中,以日常的教師的工作為依據進行創建。同時教師行業還會利用到逆向思維和側向思維等一些思維,關于這些思維的訓練也是教師針對那些與新課改中的具體教育教學問題探究出來的訓練題目,包括如何改善教學方式,使其更加適用到教學當中。還有如何科學合理的制定教學內容,面對教學突發事件如何做出最好的處理方式等等,這樣的方式使師范生體驗到未來的工作特點和情況,并且訓練了師范生的創新思維。
二、通過具備師范特色的創新校園文化活動的構建提高創新
大學校園文化活動在大學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它具備熏陶的特點,這樣的特點幫助它在創新教育中取得了最大的優勢,主要表現在用一種更有效、更便捷的方式向學生傳播更廣泛的文化信息,在營造出一種健康文明的精神氛圍下提高大學生的審美情趣,營造出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下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只有高品質的文化娛樂活動才能簡單輕松地勝任。對于創新教育的實施中,校園文化活動萬萬不能有“拿來主義”的思想。觀察目前的高校校園生活,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在創新方面很少體現。大多數的校園文化不能帶動大學生的創造性,它需要參加者和策劃者共同積極地全面的探索,創新才能在潛移默化之間變成他們自身品質的一部分。對校園活動的首要要求是給學生的自主活動留下一定的空間,讓他們從自身參加的活動出發,通過活動中的問題成長自身的能力,可以培養出來創造性解決問題的高品格。
校園文化活動的對象是大學生為主,活動內容也主要與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緊緊相關,所以激發學生潛在的創新意識同時引導學生認識到自身的主體意志。可以讓學生參與校園文化活動的設計和探討,讓學生添加適合自己需要的活動環節,最大限度地發揮大學生的創造力。對此還要保證創新能力教育的有效性,同時高校教師也要對開展的校園文化活動進行創新性指導。基于創新能力為目的,以師范生的職業特點創造相應活動項目。如“創新型講課比賽”、“未來教師論壇活動”、“校園文化墻設計賽”等等活動的組織完成后,實施更是關鍵,實施中把握準確方向并且在這些活動的開展和評比中突出學生思維、創意中的創新能力,使這些活動成為學生鍛煉自身創新能力的平臺。
三、通過創新特色的教育實踐的構建提高創新
實踐是創新的靈感來源,創新使實踐更加容易,創新的過程就是實踐的過程,只有進行了實踐才能確定創新的正確性,因此要加大實踐的力度才能培養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而社會實踐是最直接最具有綜合性的社會活動,實踐活動最能體現人的主動選擇。而這種選擇往往可以讓選擇者利用自身具備的條件選擇最適合匹配自己的條件。師范學生在這種綜合性和選擇性很強的活動中,完全由自己掌握和與選擇活動方式,因此采用應急措施,在進行實踐活動中,大學生一旦積極的、主動的對待實踐活動,會下意識地將自己的各種感官全部調動起來,創新思維也會相對平常狀態異常活躍,大大地超過封閉的環境下對現實的感覺和認識深度以及廣度,因此創新的火花更容易閃現,師范院校學生必須要在學業完成之后進行教育實踐課程,它對那些理想從師任教的師范學生來說,是一次檢驗所學知識和能力的磨練和機會,因此,高師院校應構建全面的教育實習系統,使這個系統成為提高師范生創新能力的重要載體之一。
結束語
未來教師的職業素質影響著未來學生的素質,只有從現在師范生入手,通過這個途徑和對策培養起來他們的創新能力,使其能夠以身作則,為以后的青少年樹立創新的榜樣,這樣我國青少年的整體素質才能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王海寧.小教師范生創新能力培養問題及對策[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7(10):80-82.
[2]馮利,王俊嶺,董靜.師范生創新能力培養:內涵、模式與建議[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3):89-92.
[3]劉長宏,苑曉杰.實踐取向的師范生創新能力培養[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05):108-110.
作者簡介:
梁凱凱(1993-),男,陜西興平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