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欣怡
【摘要】隨著國家電網建設的不斷發展,目前正朝著國際化、智能電網、特高壓、新一輪農網改造等方向發展。在電網規模不斷擴大的背景下,電力行業企業中對于相關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多。電力類高職院校,是培養電力專業人才的重要陣地,而隨著新技術、新設備的不斷出現,對于人才培養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此,電力類高職院校應當基于行業現狀,充分考慮行業發展需求,積極開展布局調整,以更好的滿足人才需求。
【關鍵詞】行業現狀 ?電力類 ?高職院校 ?布局調整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6-0256-01
前言
在國家電網的新時期發展當中,對于運行管理、設計實施、規劃開發等方面,都需要更多更高質量的人才。但目前電力行業企業當中,存在職工綜合素質有限、隊伍年齡老化、人員規模大等問題,在組織崗位、崗位當中,存在結構性人才匱乏的問題,不利于電力行業企業的新時期發展。而在電網建設中,僅僅依靠現有人力資源開發已經難以滿足要求。因此,應當從電力類高職院校方面入手,通過積極調整布局,提高人才培養效率,強化人才培養質量,以更好的滿足電力行業企業的發展需求。
一、電力行業現狀對人才的崗位需求
(一)人才數量需求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電規模日益擴大,供電規模及電力建設日益發展,電網企業新增電纜線路、輸電線路、變電站等也大大增加。但電力行業中每年新進入的人員數量比較有限,不能滿足一線生產的實際需求。而且,當前電力行業中人員年齡偏大,青年人才數量稀少,人才隊伍整體年齡結構不合理,不利于電力行業的持續發展。
(二)人才素質需求
隨著電網建設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新設備、新材料、新技術得到應用,極大的提高了電力行業的發展水平。但與此同時,對于人才素質的需求也隨之增加。就目前電力行業人才現狀來看,人員整體素質水平較為有限,近幾年沒有實現明顯的提升,人員素質與電力行業標準存在較大差距。針對新設備和新技術應用下的各方面問題,對電力行業人才素質需求也不斷提高。
二、以往電力行業人才培養中的問題
(一)培養模式陳舊
在以往電力行業人才培養中,存在著培養模式陳舊的問題,采用傳統的培訓方法,主要側重于室內的理論培訓與考試,但對于現場技能培訓考核缺乏重視。在教材及考核模式方面比較滯后,不能滿足工作任務、技術設備的更新要求。同時,人才培養中綜合師資力量及專業性不足,培訓方式簡單內容落后。當前電力行業仍沿用師徒制的培訓模式,但由于技術水平發展不均衡,師傅的工作能力、技術水平等,將會對徒弟的技術能力產生影響。
(二)培養機制不良
盡管電力行業在人力資源開發方面投入了較大力度,也建立了一些激勵措施和管理制度,但是管理人才培養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欠缺,培養機制相對不良。當前的電力行業人才培養機制,對于行業現實及未來需求人才職業能力體系,沒有進行有效的構建,對于新技術、新設備應用下的行業人才崗位需求,也缺少充分的考慮。因此,導致了傳統電力行業人才培養機制中,培訓目標及培訓內容,不符合實際需求[1]。
(三)培養體系缺失
在以往電力行業人才培養體系當中,將很多高級技師和技工等選拔到管理崗位當中,而在核心班組中卻缺少高技能人才。在傳統培訓體系之下,電力行業對于上級下達培訓計劃、職業技能鑒定等方面更為關注,但是對職業能力的培訓標準、培訓內容等,規劃統籌不足。在人才培養體系當中,缺少對于工作過程的關注,也缺乏典型工作任務驅動。對于高級基線技術人才,沒有形成制度化、規模化、系統化的培養,因而效果不佳。
三、基于行業現狀的電力類高職院校布局調整
(一)建立校企聯合
電力類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中,應充分結合電力行業安全、技能、實踐要求高的特點,在教學中充分融合工作實踐,以職業崗位為導向開展教學。在教學中納入職業資格認定標準,在學校和企業之間建立良好的循環過程。在課程標準制定方面,應結合國家相關職業資格認證標準。在教學中,學生校內生產性實訓應在50%以上,頂崗實習時間應當在半年以上。結合職業資格證書制度開展學籍管理,讓學生畢業時能夠獲得相關職業資格證書,更快的融入工作崗位。在教學方案上,要考慮到不同職業工種的職業能力,總結典型工作任務,以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二)成立培訓就業基地
高職類院校和電力企業建立合作,建立培訓基地就業基地,達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布局合理、分工明確的良好效果。對實訓教材、教學課件等共同開發,結合學校和行業力量,建立師資隊伍,對學生開展過更好的就業能力培養及職業能力培訓。在提升學生技術能力的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上崗實習機會。電力類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中,應當與行業保持良好的協調關系,在技能培訓中充分考慮行業崗位需求,綜合行業人才需求開展人才個性化培養,進而實現人才培養和行業發展的良好對接。
(三)形成企業學校雙向頂崗
在電力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當中,應當匹配行業企業的技術要求,加強校企之間的聯合,形成企業學校雙向頂崗的模式。學校派遣學習能力強的教師,到電力行業企業生產現場頂崗實踐,對新理念、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等進行學習,掌握最新的操作規程、安裝程序、工作原理等,同時積極參與企業員工培訓教育、另外,學校要也應邀請實踐經驗豐富的員工,到學校開展實踐培訓,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實踐指導,形成企業學校雙向頂崗,以提高人才培養效果[2]。
結論
高職院校與其它高校不同,主要是培養應用型人才,因此必須和行業實際需求相吻合。電力類高職院校,主要是對電力行業人才進行培養,滿足電網建設和管理需求。基于當前電力行業的發展現狀,對于人才數量和素質的要求都在不斷提升。因此,電力類高職院校應當以行業現狀為基礎,結合崗位實際需求進行布局調整,不斷優化和提升人才培養效果,為電力行業提供更多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徐引紅.高職大學生職業指導模式探索——以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17(18):33-35.
[2]姚旭明,李盛林,馬桂芬.淺析電力施工企業對工程造價人才職業能力的基本要求及培養建議[J].科技視界,2017(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