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明
【摘要】所謂的以生為本,就是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就是運用符合學生學習特點的教學策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積極自主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數學,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設計教學方案,要充分挖掘學生的主體性,構建以生為本的高效課堂。本文就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展開論述,旨在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并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 ?生本理念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8-0143-02
生本教育的本質思想是以學生為中心,而且生本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活動是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根本目標。教學方式是課堂教學的生命線,是將數學知識、學生、教師有效結合起來的紐帶??茖W合理的教學方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在生本理念的基礎上對教學方法進行有效應用,進而在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一、設計導學案,引導學生展開自主預習
預習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習慣,但是由于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以及數學科目本身的嚴謹性,有的學生能通過預習解決簡單問題,并清晰地明白將要學習的重難點,但是有的學生卻比較模糊,預習活動起不到實質性的效果。因此,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結合班級學生的學習特點,設計導學案,進而讓班級學生結合導學案展開高效預習。
例如《整式》,這節課旨在引導學生理解單項式,單項式系數及單項式次數的概念。導學案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讓學生們帶著明確的目標展開預習活動。導學案中,教師還要創設速度、時間與路程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展開單項式的學習。導學案中,教師還要出示若干道練習題目,如下列選項中哪些是單項式,如某一單項式的項數和系數分別是多少,等等。通過基本的練習題目,讓學生檢驗自己的自主預習情況,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實質性提升。
課堂上,教師結合學生的自主預習情況,展開針對性的引導和幫助。導學案背景下的課堂教學,真正地實現了以學定教,充分地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多媒體課件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代社會背景下,現代信息技術已經與學科教學進行深入整合,基于信息技術的多媒體課件以其直觀性和便利性,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初中階段的學生對多媒體課件非常感興趣,因此教師不妨運用多媒體課件來圖文并茂地呈現教學內容,來創設直觀的教學情境。
例如《圖形的旋轉》,這節課旨在引導學生掌握旋轉的概念,了解旋轉中心,旋轉角,旋轉方向,對應點的概念及其應用。教學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直觀呈現飛行中飛機的螺旋槳圖片,直觀呈現高速運轉的電風扇圖片,通過直觀的圖片,讓學生展開旋轉的深入學習。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能夠呈現動態圖形的特點,向學生呈現動態旋轉的線段,等邊三角形,正方形,圓,進而讓學生更加直觀地認識旋轉的有關概念。如線段圍繞其中心點,沿順時針或者逆時針旋轉;如正方形圍繞其中心點,沿著某一方向旋轉……
三、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所謂的小組合作就是教師將班級學生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分成若干小組,引導學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礎上展開合作探究,進而全面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的一種學習方式?,F代社會是一個合作共贏的時代,是一個團結互助的時代,現代社會背景下的高素質人才必須要具備的能力就是合作學習能力。而且小組合作也是新課標中極力提倡的一種學習方式。因此,教師要將小組合作科學地運用到數學課堂上,使之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例如《整式的加減》,這節課旨在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同類項概念,旨在引導學生掌握合并同類項的法則。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總結同類項的合并法則,每一個學生要結合教材中的具體例子,分析同類項的特點,寫出同類項合并的具體過程。然后小組學生聚在一起,互相分享和交流各自的觀點,整理優化出最終的答案。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出示一些練習題目,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互助練習。如求某一多項式的值,并且給出了多項式中字母的具體數值。那么學生就要先合并同類項,進行整式的加減,將多項式最簡化,然后將字母的數值代入其中。如果學生的解題思路出現了分歧,或者答案出現了分歧,那么學生就要尋求教師的幫助。合作學習模式下,教師作為參與者和引導者,幫助學生不斷地解決問題。
四、情境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如果把數學知識比作食鹽的話,那么情境教學就猶如含有食鹽的美食,人們單吃食鹽肯定是難以下咽,但是人們會在津津有味地享受美食的過程中吃下很多食鹽。學生們單調地學習數學知識比較低效,但是會在教學情境中高效地構建數學知識。因此,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有序數對》,這節課旨在引導學生理解有序數對的應用意義。教學時,教師要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將數學知識的學習與實際生活有效結合起來。如簡單點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確定某同學的坐位,學生們在小學生的時候已經學習過確定位置的相關知識,他們會知道要說出具體的行和列,進而才能確定某一學生的位置。當學生們說出行和列的時候,教師寫下相應的數對。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將數對中的數字調換一下位置,讓學生思考,其表示的意義是否有變化。不僅是教室中學生的座位,還有電影院中的座位,還有地球儀上的經線和緯線,等等,都可以作為教學情境,讓學生們很好地理解有序數對的應用意義。
五、分層教學,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從教學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之間是存在個體差異性的。有些學生認知能力非常強,但是有些學生的認知能力卻存在一定的欠缺。教育教學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因此教師要因材施教地展開分層教學。
首先,是對教學目標分層。層次性的教學目標更有助于教師把握好教學節奏,更有助于教師針對性地展開教學活動。因此,在備課階段,教師要結合班級學生的特點,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層次性的教學目標。例如《平方差公式》,教師可以設計如下教學目標,確保班級中的所有學生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結構特征,能運用公式進行簡單的運算;確保班級中的大部分學生會用幾何圖形說明公式的意義,會靈活運用平方差公式解決相應的問題。
其次,是對教學過程分層。即,數學課堂上,教師要循序漸進地呈現知識體系,并有意識地將簡單問題留給基礎較差的學生,將難度較大的問題留給基礎較好的學生,進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發展和提升。
再次,是對練習題目分層。即,教師要設計層次性的練習題目,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驗到解決數學問題的成就感。
總而言之,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將生本理念貫徹到初中數學課堂中,要通過多種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學生以后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汪浩.基于生本理念的初中數學教學策略[J].新校園(中旬).2018年09期
[2]曲曉輝.生本理念下初中數學前置作業的設計分析[J]. ? 中華少年. 20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