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有機統一,是民族文化發展的根基,是中華民族延續五千多年的歷史保證。少數民族文化是區分少數民族的標志之一,是一個少數民族存在的基礎,少數民族文化發展是中華文化發展的保障。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經濟發展的不斷繁榮,各少數民族文化出現了同化現象,亟須找出適合少數民族文化發展的路徑。本文將主要論述當前少數民族文化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沖擊和少數民族自身文化發展的弱化,以探索少數民族文化發展的突破口。
關鍵詞:少數民族文化 發展 沖擊 突破
少數民族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在中國漫長的發展歷程中,以自己獨特的魅力和智慧創造了多種多樣的優秀文化,對中國文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少數民族文化是各少數民族的標志之一,是少數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現象,少數民族文化是少數民族在生產生活中所產生的民族文化,是少數民族的智慧結晶。
我國少數民族創造了很多優秀的民族文化,由此產生了很多世界性的文化遺產,少數民族文化舞蹈、音樂以及諸多建筑等都是各具特色的文化代表。現階段受社會經濟發展的沖擊,少數民族文化在發展過程中被逐漸淡化,太過于注重經濟效益而缺乏文化創新,缺乏原本應有的少數民族文化元素。少數民族自身對本民族文化的認識和傳承不到位,以致造成了當前面臨文化沖擊的局面。
一、當前少數民族文化發展中的沖擊
在當前社會發展的潮流中,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少數民族文化也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少數民族文化在文化發展過程中得到保護、繼承和發展的同時,也受到社會發展所帶來的諸多問題的困擾。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由于受到經濟發展的沖擊,少數民族文化發展出現了保護難、創新難和發展難的新問題。同時,由于少數民族文化自身的保護發展存在缺陷,本民族文化在發展過程中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和創新,少數民族文化自身發展的局限性限制了少數民族文化的發展和創新。
(一)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傳承不到位,發展前景不明朗
少數民族文化傳承是少數民族文化發展的基礎,少數民族文化要在傳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發展。文化要在繼承中創新,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創新中繼承,唯有如此,才能發揮少數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創造出少數民族文化所特有的社會價值,才能夠在復雜的社會中使少數民族文化得到發展進步。但是現階段,少數民族文化在社會發展中傳承、保護困難,沒有受到重視。過度重視經濟效益,忽視了文化傳承和發展,出現了民族文化弱化。在部分苗族地區,很多苗族青年長年在外打工,缺乏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文化傳承方面,導致了現在部分苗族地區苗族文化傳承困難,甚至個別地區苗族語言被同化,語言在社會發展中消失,少數民族文化自我保護不到位。
現階段,隨著經濟發展帶來的社會文化沖擊,少數民族文化發展前景不明朗,部分少數民族地區缺少文化繼承者。在少數民族經濟不發達地區,多數青壯年外出務工,雖然各民族之間相互融合得到加強,但是隨之而來的是一些少數民族之間傳統文化的傳承受到了同化的影響。
(二)少數民族缺少文化保護和文化創新意識
文化保護要在傳統優秀文化的基礎上進行,文化保護不是原封保存,文化保護要在文化創新基礎之上進行保護。文化創新的目的就是要對文化進行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文化。目前,一些少數民族缺乏文化保護意識,在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在當地越來越淡化,越來越不受到重視,甚至存在語言缺失的現象。
現階段由于經濟的發展,交通便利,少數民族地區與外界交流頻繁,很多少數民族地區吸收外來文化而沒有對本民族文化進行創新發展,導致文化在發展中的缺失和消亡。例如在過去的30年的發展過程中,苗族口弦在很多苗族聚居地區都是比較受重視和受歡迎的一種樂器,在很多地區隨處可聽到有人演奏。但是到了現在,很多地方很少能聽到悅耳動聽的口弦聲了,現在能夠聽到的口弦聲也都是年長者演奏出來的,年輕人幾乎已經不知道口弦是如何演奏的。這說明隨著歲月的流逝,如果苗族口弦繼續得不到重視,這種樂器有可能漸漸消失在文化發展過程中。
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缺乏少數民族自身的保護意識,缺乏在發展過程中的創新和發展,少數民族文化創新發展意識不到位,只得到保護、沒有得到傳承,或只得到傳承、沒有得到發展。因此,少數民族自身要加強對文化的保護和發展,傳承和創新,使少數民族文化適應社會發展,展現少數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三)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傳承隨意,優秀文化得不到繼承發展
少數民族文化多數都是口頭傳授,靠的是世代傳承,存在著一定的主觀性,同時也存在一定的變動性。少數民族文化保護發展在少數民族地區比較隨意,沒有嚴格的規定,沒有一定的民族規范性,在傳承發展過程中沒有硬性的傳承要求,所以少數民族文化在當代社會經濟的發展沖擊下出現了保護困難、傳承發展困難的局面。
同一民族在不同的地區所展現出來的文化有所不同,在民族服飾、語言交流方面都會有所差別,在發展和保護中也各不相同。有的少數民族比較重視自身文化的發展,但是有的少數民族不重視自身民族文化的發展,讓文化發展順其自然。苗族蘆笙在過去很長的時間里都是苗族文化的特征之一,是苗族人的靈魂。以前,蘆笙在苗族的婚喪嫁娶中有著重要的地位,苗族在婚喪嫁娶時都要進行蘆笙演奏,但是當前,很多地區已經淡化了蘆笙的存在,蘆笙已經沒有以前那么重要,也沒有以前使用的范圍廣了,甚至在婚喪嫁娶這么重要的儀式上都不再進行演奏了。正是因為這種隨意傳承導致了少數民族文化傳承不到位,導致了少數民族文化的逐步淡化和缺失。
二、當前少數民族文化發展的突破
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少數民族文化在得到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問題,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繼承和發展的主體是少數民族本身,這就要求少數民族要善于發現自身存在的諸多不足,要善于接受和接納外界的意見和建議,根據意見和建議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在分析中找出解決少數民族自身文化傳承發展的方法和路徑。讓少數民族文化發展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進步,綻放色彩斑斕的獨特文化魅力。民族文化發展要在民族文化保護和傳承基礎上進行,民族文化要在原有基礎上進行發展和升華。
(一)培訓、培養少數民族文化傳承者
在少數民族文化發展過程中,由于受到經濟發展的沖擊和少數民族自身文化的限制,少數民族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存在弱化和同化的現象。現階段少數民族文化接班人和文化傳承人較少,因此,少數民族文化在傳承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限制,精通優秀傳統文化的人越來越少,繼承傳統文化的困難越來越大,這就需要少數民族能夠清楚地認識自身文化的優勢和缺點,根據自身文化的特點制定出保護、發展和傳承本民族文化的方針政策。因此,少數民族自身要對少數民族繼承者進行培訓,加強少數民族傳承者的培訓力度,發揮自身文化的獨特魅力,吸引更多的少數民族文化傳承者加入文化保護和傳承的行列。少數民族地區要加強培養更多精通本民族文化的繼承者,才能讓本民族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得到良好的繼承和發展,深入民心,讓少數民族同胞主動接受本民族文化,使本民族文化得到自覺的保護、傳承和發展。
(二)強化少數民族文化傳承和發展意識
少數民族文化發展的關鍵在于少數民族本身,少數民族是民族文化發展的主體,更是民族文化的核心領導者,少數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展需要強化少數民族同胞的思想意識,使其明白自身文化存在著強大的生命力,讓少數民族發揮自身的主體性作用。在少數民族地區,少數民族文化傳承者要加強文化傳承發展的思想意識,讓少數民族了解其文化自身的社會價值,了解少數民族文化的內涵,了解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少數民族文化傳承者要打破守舊思想,結合本民族文化現狀,發展本民族特色文化,讓民族文化在社會發展中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發揮一定的經濟效益。只有少數民族文化與社會經濟發展相結合,促進社會穩定繁榮發展,才能展現出本民族文化的魅力。就像貴州黔東南地區的蘆笙展現出本民族的價值,促進了本民族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發展,同時也發揮了文化自身的經濟價值。
(三)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傳承
少數民族文化要在繼承中發展,也要在發展中繼承,在發展的過程中得到保護。少數民族文化要注重繼承和發展的有機結合,既要強調文化的保護作用,也要強調文化在保護中的繼承和發展。文化保護要立足于文化本身,文化的保護要在文化自身元素的基礎之上進行,要保護文化發展的主要構成,保護文化的基本內涵。
民族文化發展離不開文化本身的元素,也離不開文化本身的內涵,民族文化發展不能天馬行空地胡編亂造,這樣的民族文化是沒有生命力的,在社會發展中是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因此,少數民族文化要在保護中傳承,在文化傳承中發展,促進少數民族文化與社會發展相適應,推動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傳承發展,發揮民族文化的生命力。
三、結語
在當前網絡媒體時代,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以及發展漸漸失去了昔日的輝煌,在少數民族文化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少數民族文化要與社會發展相適應。文化發展不是一成不變的,文化的發展能夠促進社會發展。少數民族文化發展可以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的公共文化發展,豐富少數民族群眾的精神世界,增強少數民族的精神力量,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因此,少數民族地區要加強自身民族文化的建設,豐富自身的精神境界。
(作者簡介:李利,男,本科,興義民族師范學院,研究方向:民族文化的傳承發展)(責任編輯 蔡慧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