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人們物質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的基礎上,人們對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日益顯著。基層舞蹈在得到大量關注的前提下,也愈發深受群眾的喜愛。
關鍵詞:群眾文化 基層舞蹈 輔導方式 創新
當前,我國經濟在高速發展,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提高,基層群眾文化獲得了較多的關注。基層舞蹈是優化基層群眾文化的關鍵內容。群眾文化民間舞蹈如雨后春筍般興起并得到了大力的推廣,其參與者一般是以中老年人為主,這豐富了他們的業余文化生活。本文將針對群眾文化基層舞蹈輔導的創新方式談一些建議。
一、群眾易于認可的方式
正是由于基層舞蹈主要來自群眾,鑒于此,基層舞蹈輔導的相關方式方法應是群眾認可的易實施的方式。在輔導時,須借助群眾喜聞樂見的一部分舞蹈詞匯,同時還要和文化元素有機結合,完善群眾喜愛的舞蹈形象。在此基礎上,基層舞蹈輔導員要確保舞蹈、群眾的一體化,最大限度地提高群眾的文化素質。對群眾舞蹈進行輔導,不僅需要深入基層,也需要面向大眾,只有這樣,創造出來的舞蹈作品才能真正滿足群眾的需求。
二、聘請專業人士實施指導
現如今,我國的群眾文化建設蓬勃發展,同時基層舞蹈輔導也得到了廣泛的開展,不只是在大部分城市,在鄉鎮也如此。大部分地區以前就構建了相應的舞蹈隊伍,然而,由于參加的人數不多,因而不存在帶動性,無法帶動本地區其他群眾一道進行參與。要想盡可能地帶動群眾,貫徹落實“全民健身”的理念,在適當的情況下可以聘請一部分較專業的人士來對群眾舞蹈展開相應的輔導,讓學員在學習舞蹈時少走彎路,實現健身需求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調動群眾的積極性。
三、強化對舞蹈輔導者的培訓力度
舞蹈輔導者也需要一定的培訓。由于基層舞蹈輔導者是舞蹈作品與群眾之間的中介,其需要具有優良的素質以及令人滿意的舞蹈專業技能。在進行舞蹈輔導的過程中,應全方位地了解群眾的實際想法,盡可能地了解當地的文化風俗,有效融入相關的文化因素,最大限度地強化輔導的效果。針對當地的相關部門來說,不僅需要對舞蹈輔導者進行專業技能層面上的培訓,還需要對其全面考核,進一步強化他們的能力, 以滿足實際輔導需求。
四、因地制宜地進行輔導
由于我國各地區地理位置的差異性,相應地造成了各地發展的不平衡性。所以,在對群眾進行基層舞蹈輔導的過程中,值得強調的是不同的地方須借助不同的方式。眾所周知,我國文化具有多元性,一部分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快速,同時在精神文化層面上易與國外接軌,因而在進行輔導的過程中要強調時代感,在舞蹈中融入一些較為流行的元素。部分老年人一般會在早晨去公園練習太極拳,大多數年輕人喜歡拉丁舞、街舞等,部分中年女性通常在傍晚結伴去跳廣場舞。[1]鑒于我國中西部地區目前正在開發旅游文化,由此,融入非遺文化舞蹈元素就成為我們實現傳統文化、現代文化和地方文化元素相結合的發展趨勢。以民族歌舞藝術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亮點和精髓,與旅游文化相結合,且集觀賞性、參與性于一體,這是旅游文化的一大特點。注重在“以舞娛人”的形式中強化民族文化底蘊和舞蹈律動的風格特點、作用。目前在很多地區都出現了有著各自特點的民族廣場舞這一大景觀。
五、選取恰當的舞蹈音樂
在輔導群眾舞蹈的過程中,一般需要相應地選取恰當的音樂,在確保音樂和舞蹈有機結合的基礎上,才可能實現藝術的美感。輔導工作者需要緊緊跟隨時代步伐,科學地選取音樂,在提高大眾審美情趣的同時,也要最大限度地激發群眾的熱情。在群眾音樂舞蹈類型進一步增多的現狀之下,群眾舞蹈的音樂也不再受到傳統音樂的制約,流行歌曲、網絡歌曲、戲曲等也能夠隨意融入。現如今,應用較為廣泛的是“混搭”音樂,輔導者需要基于舞蹈的具體情況進行選取,追求新潮,但不可脫離實際。
六、鼓勵社區居民大力參與
由于基層舞蹈是一種面向廣大群眾的健身方式,一方面需要最大程度地動員社區居民參與進來。比如可以借助組建志愿者服務隊、老年文藝演出隊、舞蹈隊等多樣化的方式盡可能地吸引群眾。[2]另一方面,由于我國一部分偏遠地區的社區發展起步晚,同時社區文化建設相對較為滯后,無法真正起到文化載體的作用。基于這個不足之處,當地相關部門須進一步重視起來,強化對社區文化建設的投入力度,鼓勵群眾參與其中,同時進一步優化設施,以期為基層群眾舞蹈輔導的進行構建一個必要的基礎。
七、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突飛猛進地提升,同時帶來了亟須改善精神面貌的訴求。基層舞蹈是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在豐富人們生活之余,加強了人和人之間的溝通。希望本文的相關分析可以有助于群眾文化基層舞蹈輔導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曹菲菲.保護文化瑰寶、傳承歷史經典、發展創新舞蹈——淺談江蘇民間舞蹈的歷史、現狀與發展[J].舞蹈,2014(08).
[2]高潔.淺談廣場文化與群眾舞蹈的發展[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5(03).
(作者簡介:王英,女,本科,四川省阿壩州文化館,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舞蹈>)(責任編輯 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