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荷立 牛曉妍
摘 要:作為一種全新的閱讀理念,真人圖書館為大學生知識創新、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提供了契機。文章在介紹真人圖書館內涵及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基于知識管理的視角分析了高校真人圖書館為大學生知識創新提供了有利的知識場,對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起到了積極作用,并指出從營造文化氛圍、挖掘功能價值和嵌入式整合發展三個方面促進真人圖書館對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發揮更大的作用。
關鍵詞:真人圖書館;創新能力;知識管理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長治醫學院項目“互聯網+背景下以提升大學生創新能力為導向的人才培養研究”(項目編號:J2017021)研究成果之一。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時代發展的迫切需要,創新能力的關鍵是知識創新。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中要求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各環節,而高校圖書館由于服務育人的理念理所當然成為創新創業基地。作為一種全新的閱讀模式和理念,真人圖書館活動為大學生知識創新、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提供了契機。
1 知識管理的內涵及知識轉化模型
1.1 知識管理的內涵
知識管理有兩個管理層面[1]:一是顯性知識管理;二是隱性知識管理。顯性知識管理主要是對客觀知識的管理,即對“know-what知識和know-why知識”的管理,通過對顯性知識的管理實現知識的系統化,方便知識的提取利用;而隱性知識管理主要是對主觀知識的管理,即對“know-how知識和know-who知識”的管理,通過交流、實踐等方式挖掘他人的隱性知識,使其顯性化,并納入到整個知識管理體系統一管理,不斷擴充知識庫。研究文獻發現,在對知識管理的研究中都很重視知識轉化問題,尤其關注隱性知識的管理,知識管理的實質就在于通過知識的交流共享,基于群體智慧,讓知識發揮最大的效用,并促進知識的創新。
1.2 SECI模型
知識是在不斷流動中產生、傳遞和使用的,知識的交流共享和轉化一直是研究者關注的焦點。其中,以日本學者野中郁次郎和竹內廣孝的知識轉化模型最為經典,被相關文獻反復引用。他們認為創造新知識的過程是通過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之間的互動和轉換來實現的,提出了知識轉化的四種模式,即社會化、外化、綜合化和內化。
1)社會化(Socialization)或共同化:個人從他人那里直接獲得隱性知識,獲得隱性知識的關鍵是體驗,例如傳統的師傳徒受,不用語言而憑借觀察、模仿和練習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便可學得技藝。
2)外化(Externalization)或表出化:通過類比、隱喻、假設、傾聽和會談等方式對隱性知識清楚表述,將其轉化成別人容易理解的形式,來推動隱性知識向顯性知識的轉化。
3)聯結化(Combination):將零散的顯性知識組合起來,并用語言表述出來,例如一個企業管理顧問從知識庫內獲取各種創造、分享和存儲的知識,通過再次分類和整理后輸出一份新的知識管理項目報告。
4)內化(Internalization):通過學習和應用顯性知識產生新的隱性知識,它與“做中學”有密切關系,例如員工可以將理論知識通過實踐學習以及手冊研讀,利用專家系統培訓或通過信息的分析與解釋,使員工改善技能與知識[2]。
知識轉化模型(SECI模型)一方面包括了個人頭腦中的隱性知識轉化成顯性知識并傳遞給其他人;另一方面,個人從外界搜集信息、知識,并將它們轉化為新的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正是在隱性知識與顯性知識持續相互作用的動態過程中實現了知識創造,這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
2 真人圖書館的內涵與現況
2.1 真人圖書館的內涵
“真人圖書館(Living Library)”又稱“活體圖書館”,它以人為閱讀對象,通過讀者借閱一個個“活人”來達到答疑解惑、增長知識、促進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和交流的目的,它是一種全新的閱讀模式和閱讀理念[3]。真人圖書館,最早源于丹麥哥本哈根5位年輕人創立的“停止暴力組織”,2000年該組織受到丹麥羅斯基德音樂節邀請,舉辦了一次活動,即現場出借75本真人圖書與觀眾互動。自此,真人圖書館正式提出。
2.2 真人圖書館的現況
新的閱讀理念迅速擴展到多個國家,據統計2000—2009年至少有45個國家舉辦過真人圖書館活動,以各地公共圖書館、學校、博物館以及各種展覽、會議場所為主要舉辦地[4]。國內真人圖書館始于2008年,由美籍華裔圖書館學專家曾蕾教授在“圖書館2.0中文論壇”上推出,之后國內高校圖書館為主要的發展領域,其中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是我國最早開辦也是目前真人圖書項目開展比較成熟的機構。該校2009年3月首次開展了以“鮮閱living library”命名的真人圖書館借閱活動,搭建起一個自由、炫動的交流平臺,每期邀請校園生活中各有建樹的特色人物作為“暢銷書”,與讀者面對面交流其關注和感興趣的主題,踐行“以人為書、分享智慧、交大薪火、傳承你我”的主題思想,希望通過“鮮悅(LivingLibrary)”的溝通與交流、分享與啟迪,學校可以走出一批又一批極具創新精神、充滿活力的特色人才,將“飲水思源、愛國榮校”的精神發揚光大。截至2014年4月,該校共舉辦37期借閱真人活動,收藏圖書62冊,共有1200多名讀者直接參與借閱[5]。目前武漢大學、四川大學、江蘇大學等多所高校也開辦了真人圖書館,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活動。
3 真人圖書館對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作用
如上所述,顯隱性知識的轉化實現了知識創造,但這種轉化是需要一定條件的。1998年野中郁次郎和前田提出“Ba”(場)的概念,指出員工與員工、與組織之間進行知識的四種轉化時需要提供一些特定的場所,強調知識在轉化時要有好的物理場所,而且更強調精神的場和虛擬的場。相應于SECI模型的四個階段,“場”分為創出場、對話場、系統場和實踐場四種形式[1]。“場”是知識創造的基礎,是知識創造的地方,在這里大家分享、創造和利用組織中的知識,對一些信息給以正確的解釋并共同創造一些新的思想。真人圖書館為大學生知識創新提供了有利的知識場。
3.1 創始場—真人圖書館為大學生知識獲取提供了條件
創始場,是SECI模型中社會化的體現。通過營造創始場,可以由共享知識信息建立出個體與個體之間的隱性知識的聯系。創始場具有開放性,通過人與人之間的觀察,模仿,使自身腦中難以書面表達的信息,得到交流,最終達到積累更新隱性知識的目的。真人圖書館以人為書,真人通過面對面、實時講述個人的經歷或分享經驗,傳遞的除了語言內容外還有真人書的語音語調、神情、肢體動作等內隱知識,通常這些隱性知識更具有價值。真人圖書館提供了將“圖書館”隱性知識轉變成學生隱性知識的條件,隱性知識是創新的源泉,學生們有了源泉,才有創新的可能。
3.2 對話場—真人圖書館為大學生知識交流共享提供了平臺
對話場,是SECI模型中外在化的表現方式,是將隱性知識用顯性化的概念和語言清晰表達與轉化的過程。大學生正處于各種知識激烈碰撞,好奇心強的時候,也是最適合培養大學生學習能力,啟發創新意識,進行創新的時候。學習能力是指主體主動搜尋,獲得與轉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即將自身隱性知識轉變為顯性知識,創造出新的知識,提升價值。真人圖書館有別于傳統的學術報告或是講座,在國外真人圖書館通常采用“一對一”的交流模式;在國內鑒于真人書的內容、讀者需求和場所等情況,主要以“一對多”的模式居多,但為了保證閱讀效果,借閱人數以10—15人為宜[6]。由于真人圖書面向的讀者數量少,在真人圖書借閱活動中,大學生與真人彼此暢所欲言,面對面地交流溝通,啟發大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有助于塑造自主學習的思維方式,為大學生創新奠定基礎。同時真人圖書和大學生之間因生活經歷、認知角度等的差異而產生思想的碰撞,通過實時交流或頭腦風暴,完成隱性知識的互惠共享和循環增長,使得大學生自身知識結構和知識存量發生變化[7]。
3.3 系統場—真人圖書館有利于大學生知識的系統化整合
系統場,是SECI模型中聯結化的表現方式,是通過各種媒體產生的文字,圖像,語言或數字符號,將顯性化的概念、知識組合化和系統化的過程。知識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大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多種多樣,獲得的知識五花八門,但很多都是碎片化的知識。同時由于受自身專業的限制,大學生所學知識具有狹窄性,其知識構成的儲備量深度與廣度都不夠,無法更好的為創新服務。通過真人圖書館借閱活動有利于將產生的新顯隱性知識與現有的資訊結合,梳理主體雜亂無章的知識,使之有序化、條理化,達到新的知識儲備,整合化的知識為大學生創新提供條件。
3.4 實踐場—真人圖書館為大學生敢于知識實踐提供了動力
實踐場是SECI模型中內在化的表現方式,是將顯性知識在實踐中形象化,具體化的過程。實踐能力的培養是指在大學生進行的創新活動中將自身掌握的知識應用在其中,并最終解決問題的能力,它包括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動手操作,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真人圖書館的借閱活動雖然不能直接提供給學生實踐的場所和機會,但榜樣的力量無形中為大學生敢于知識實踐提供了動力。目前圍繞創新創業,國內一些高校圖書館舉辦了形式多樣的真人圖書館借閱活動。如臨沂大學圖書館舉辦了名為“青年創業真人圖書館”活動,真人書來源于行業領域的創業青年,創業者通過講述自己的創業故事與大學生共鳴;成都理工大學圖書館、廣西師大圖書館分別舉辦了名為“真人圖書館創業專場”和“創時代,在路上”的真人書借閱活動,創新創業教師及大學生創業者作為真人書講述自己的創業經歷和創新創業方法。
4 真人圖書館對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路徑探討
4.1 營造文化氛圍,實現理念傳遞
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離不開高校良好的文化氛圍,通過營造共同參與的學習環境,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自主學習與個性開放的品質。首先,大學要充分利用課堂、網絡等各種資源,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將講授與啟發、討論等教學方式有機結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其次,高校可以經常組織“創新大賽”等活動,給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一個展示的平臺,以點帶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激勵越來越多的學生參與到創新活動中;另外,高校要優化真人圖書館活動的推廣宣傳路徑,圖書館要以官網、微信微博為主要線上推廣渠道,并輔以海報、傳單等線下推廣方式,大力宣傳報道其理念、意義以及服務方式,激發大學生參與興趣的同時也吸引更多真人圖書參與其中。
4.2 挖掘功能價值,開展衍生服務
目前大學圖書館作為真人圖書館的主要發展平臺,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也存在主題單一、范圍狹小、讀者群功利性強等方面的制約,很多還停留在學術氣氛較濃的參考咨詢階段[8],沒有真正實現思想的碰撞,所以要挖掘真人圖書館的功能價值,讓不同學科、不同領域和不同背景的真人書參與其中,交叉融合,實現大學生知識的“聯結化”,為知識創新打下基礎。另外,真人圖書館活動成果要及時整理,積極開發相關衍生產品,提供衍生服務。比如,借閱真人圖書結束后可以通過微信群進行讀者的閱讀交流,及時發布公開真人圖書館活動中的相關文字、音頻材料,同時還可以將相關材料印刷成冊,讓真人圖書成為一本名副其實的圖書,作為圖書館的館藏資源為更多的大學生服務。
4.3 嵌入式整合發展
近幾年,在雙創大背景下,以“學習、體驗、創新、創造”為特點的創客運動和創客空間席卷全國。所謂創客空間就是為人們提供材料、設備、工具和技術,能夠進行動手探索與參與性學習的物理空間和社會空間。開放共享是創客文化的精髓,這與真人圖書館“以人為書,分享智慧”的核心理念相通。目前國內很多高校圖書館都在探索創客空間服務模式,建設和籌建創客空間,主要以創客沙龍、專題講座、獲獎成果展示、科創討論與實踐等形式開展各類活動,為在校師生的創新創業學術研討、創新競賽、教學培訓、討論交流等學術活動提供支持[9]。可以將真人圖書館活動嵌入高校圖書館創客空間服務,二者結合發展,使高校圖書館不僅成為思想創意孵化器、終身學習課堂,而且也是創新創業基地,為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實踐場”。
從知識管理的角度看,真人圖書館的借閱活動為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知識場”,為大學生創新創造了有利條件。高校要進一步從理念推廣、活動開展、制度建設、整合發展等多方面促進真人圖書館在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顧基發,張玲玲.知識管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48.
[2]野中的SECI模型剖析及對企業知識管理工作的啟發[EB/OL].[2012-03-06].http://knet.vsharing.com/k/2009-8/1567128.html
[3]張真一.真人圖書館在我國的發展瓶頸及對策[J].圖書與情報,2014,(4):132.
[4]慕容慧. Living Library國內發展研究[J].圖書館界,2011,(4):44-49.
[5]任杰.真人圖書館服務案例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學“鮮閱living library”為例.新世紀圖書館,2014(4):52-56.
[6]劉時容.真人圖書館在國內高校圖書館的應用思考[J].新世紀圖書館,2017,(12):31-35.
[7]李綱,湯尚.基于共享與利用的醫院隱性知識管理路徑[J].情報科學,2012,(8):1129-1133.
[8]張真一.真人圖書館在我國的發展瓶頸與對策[J].圖書與情報,2014,(4):132-135.
[9]張興剛,倪連麗.真人圖書館在醫學院校圖書館創客空間服務中的應用探析[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25(4):510-513.
作者簡介
張荷立(1980-),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信息資源管理,圖書情報基礎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