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光譜
摘 要:淺析情景模擬教學在戰現場急救培訓中運用的重大意義和實現要素,貼近實戰化進行訓練,進而有效提高培訓質量,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開發和推廣。
關鍵詞:情景模擬;教學方法;戰現場急救培訓
戰現場急救技術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項科目,訓練的根本目的是為了降低戰場傷亡率。在平時,真正能夠檢驗戰現場急救技術的場合有限,只能通過搶險救災、衛勤比武、演練等任務來發現戰現場急救中存在的問題。平時訓練的急救技術能否在戰時發揮作用,如何更貼近實戰化開展培訓是我們需要深思的關鍵問題。創造逼真戰時環境,借鑒模擬教學的理念和方法,進行戰傷救治情景模擬教學,為我們的訓練指明思路。
1 情景模擬教學的基本內涵
情景模擬教學就是有針對性地設計場景、模擬情景過程,讓學員在高度仿真的情景中將理論付諸實踐,從而快速提高工作能力的一種實踐性教學方法。
此種教學方法有很多優勢,從教學目標角度講,逼真的現場環境和典型訓練任務使訓練更貼近實戰;從教學組織角度講,此方法可操作性強,主動權在教員,教員可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針對性地設計情景,讓學員扮演情景角色,完成任務;從職業教育角度講,遵循行動導向,避免簡單的重復性操作,手腦并用;從教學效果上講,符合年輕官兵心理特點,能有效激發興趣和注意力。
2 情景模擬教學的基本要素
2.1 場景設置
情景模擬需要以場景為依托,配套教學條件、提高場景真實度非常重要。在戰場救護實訓室建設上突出特色,運用現代聲、光、電、信息等高科技,模擬各種戰現場環境,使學員在近似戰場的環境中進行訓練,達到提高學員心理適應能力的目的。
2.2 角色扮演
在“聯合救援-2016”中國-德國衛勤實兵聯合演習中,一支專業化的“衛勤藍軍”作為衛勤訓練的“磨刀石”,讓衛勤聯合實兵演習更加貼近實戰。這支專業化的隊伍由150余名陸軍軍醫大學五年制醫學臨床本科實習生充當模擬傷員,50余名社會招募的專業人員充當災難情景顯示人員,智能野戰創傷綜合模擬人和衛勤專家等組成,不斷給參演醫療隊設置逼真情況和救治難題,讓隊員們在激烈的專業傷情對抗中如臨戰場。這啟發我們在訓練中應對模擬傷員提出更高的要求,傷情化妝,傷員慘叫、崩潰與害怕的情緒要演的逼真,甚至應對標準化的傷員集中培訓。
2.3 情境設計
情景模擬教學革新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從單項技能動作教學過渡到了情景化案例教學和沉浸式環境教學。情景化案例教學類似“想定作業”訓練。“想定”就是預置背景條件和傷情,“作業”就是訓練處置和應對方法。充分結合中外軍隊衛勤保障典型案例、搶險救災任務經歷和創傷病人臨床救治經驗,設置科目、問題展開訓練。
美軍將自救互救訓練分兩個階段。初始階段是網絡訓練,學員通過網上教學完成自救互救理論的學習。結束后,學員需完成測試檢驗。在通過測試后,學員開始室內的實際操作。我軍的網絡訓練僅是一些視頻教學資料,還尚未成體系。我們可以借鑒該做法,設置網絡培訓課程和網絡考核系統,加入案例處置,案例選擇區分初、中級、高級培訓層次,圍繞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范疇,制定任務、目標和考評標準,完成知識學習。下一步開展同案例的實地模擬訓練,通過實踐檢驗科學性和實用性。通過分析情景化案例,在大量實踐體驗和數據反饋中調整設計。
沉浸式環境教學是在戰傷救治訓練中引入虛擬現實技術(VR),依托高科技百分百還原戰場實際場景,使學員進入完全沉浸的身心體驗。通過VR技術預設不同的戰場環境,設置不同傷員和傷情,讓學員自主選擇接近傷員方式,判斷和處置傷情,還可設置在虛擬環境中學員如果對戰場環境判斷錯誤或對傷情處置不當,隨時可能受傷或陣亡。補充了實兵演練耗時、耗力、風險大、成本高等不足,在不動用實際裝備的前提下,模擬各種環境、天氣、聲音、氣味的戰場上訓練,突出鍛煉救護人員的自主決策能力、心理素質和實戰時處治傷情的能力,也更能有效地激發現代青年官兵的學習主動性和參與興趣。該技術的運用將會給戰現場急救技術訓練開辟一條嶄新途徑。
3 在戰現場急救培訓中的應用
通過聲、光、電、投影模擬戰場環境,突出傷員模擬逼真化和火線救援時緊張的戰場氛圍,利用化妝的模擬傷員和戰創傷仿真模擬人開展單兵救治能力模塊化組訓。例如戰斗仍在持續,周圍槍炮聲不斷,廢墟下傷員救治空間有限,模擬人下肢離斷傷并大出血,此時參訓學員需要克服困難,快速評估傷情,立即給予有效止血加壓包扎并安全轉移。在實際訓練和考核過程中,如果隊員沒能及時進行止血操作,或者止血帶加壓不緊,模擬人斷肢血液將持續流出,直至全部流完,則宣布傷員死亡。通過設置不同的復合傷情,對止血、通氣、包扎、固定、搬運、基礎生命支持、核化損傷處置等技術進行組合訓練與考核。收集訓練數據進行效果評價,發現模擬教學訓練中存在的問題和模擬環節中的不足,建立模擬-訓練-考核-模擬模式和數據庫,為今后情景模擬教學案例設計和沉浸式教學交互設置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