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順江 (甘肅天祝藏族自治縣第二中學)
為了提升學生的生物學習效果,教師在實驗教學中,注重學生各項操作能力的提升,以便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觀察能力,使其對生物知識進行深入的學習,有良好的分析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以往的生物實驗教學中教師是主角,教師在課堂上進行實驗操作,但這樣的授課模式不利于學生操作能力的提升。為了將傳統授課模式的弊端進行移除,將實驗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對生物實驗進行自主操作。在生物實驗授課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首先先為學生做好實驗示范,其次讓學生自己動手嘗試進行。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實驗安全,觀察學生的操作,如學生有操作不當或不規范的行為,要及時糾正,以便學生在下次實驗操作中不犯相同的錯誤。此外,學生在操作中遇到問題要及時向教師請教,也可以與其他同學進行討論分析。在實驗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實踐,對學生操作能力的提升起到良好的幫助作用。
學生在進行生物實驗的過程中,還需要對實驗進行記錄。在實驗中,教師引導學生做好相關的實驗記錄,以便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及觀察能力進行培養,正確的記錄對實驗效果及實驗分析起重要的作用。在進行實驗之前,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案例分析,準備好相關的數據;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記錄好每一次的數據,不可有遺漏和錯誤記錄,最后,引導學生應用記錄的數據對實驗進行總結分析。
例如:在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的實驗教學中,需要學生提取綠葉中的色素、制備濾紙條、畫濾液細線、分離綠葉中的色素并做好觀察與記錄:在實驗進行幾分鐘后,打開培養皿蓋,取出濾紙條,干燥后觀察濾紙條上的色素帶,以及每條色素帶的顏色和寬度,將觀測結果記錄下來。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并分析結果:濾紙條上出現四條寬度、顏色不同的彩帶都代表著什么,使學生明確最寬的部分為葉綠素a(藍綠色);最窄的部分為葉綠素b(黃綠色);相鄰色素帶最近為葉綠素a和葉綠素b;相鄰色素帶最遠為胡蘿卜素(橙黃色)和葉黃素(黃色)。
在生物實驗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再被動。因此,教師先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實驗。教師要明確實驗步驟,設置合理的問題,這些問題不能在教材中直接找到答案,而是需要學生通過思考和觀察得出結論。這樣學生會在實驗過程中,利用觀察和思考,將操作能力提升,鍛煉思維能力。
例如:在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分解的實驗中,教師可先提出問題,如:為什么要選用新鮮的肝臟?馬鈴薯或胡蘿卜的塊莖可以嗎?在細胞內,可以通過加熱來提高反應速率嗎?讓學生帶著問題對實驗進行觀察、思考和分析,對學生思維能力鍛煉起到良好的幫助作用。
首先,教師要對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思想進行不斷更新,探索出更加理想的生物實驗教學模式。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驗教學,以便使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得到提升。其次,在實驗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使其樹立嚴謹的科學態度,提升實驗效果。因此教師要對實驗教學模式進行優化,強化演示實驗教學;最后,在實驗過程中,幫助學生理解基礎理論知識,逐步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鼓勵學生自主完成實驗,以便學生具備良好的科學素養。
例如: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的實驗,對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是一項非常大的考驗,其中實驗過程和方法如表一所示。在該項實驗中,教師要做好示范作用,并對學生進行耐心指導,以便學生能夠獨立完成實驗,提升實驗操作能力。

?
總之,實驗操作能力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能力,為了對學生的操作能力進行進一步的鍛煉和提升,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實踐、引導學生在實驗中做好記錄,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試驗,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強化生物實驗教學模式,在探索中提升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