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游竹君
【摘要】從web ofscience數據庫獲取文獻數據,對創新生態系統研究文獻進行分析,結果表明,研究熱點集中于3個方面,研究越來越系統和具體,深度和廣度也在不斷增加,同時更加注重研究的實際操作和應用。
【關鍵詞】創新生態系統 熱點 影響因素
一、引言
20世紀初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提出了“創新”概念。自此之后,“創新”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在學科的分析過程中,對相關學科的進展和動向的分析能夠為科學研究提供導向和信息支持。本文采用CiteSpace對Web of Science(wos)數據庫中1992-2018年的694篇創新生態系統文獻進行研究熱點與研究前沿等分析,掌握其研究現狀,為國內外創新生態領域的科學研究和實踐提供參考。
二、創新生態系統研究熱點分析
通過對歷年文獻數量分析可發現,創新生態系統文獻呈現逐年增多的趨勢,尤其是近幾年數量加速上升。將文獻數據導入CiteSpace中進行關鍵詞分析,得到有關研究的熱點。研究熱點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對創新+技術的探討,具體體現在技術依賴背景下的創新績效研究;二是對創新績效有影響的創新要素的研究;三是創新生態系統研究方法的應用。
(一)技術依賴背景下的創新績效研究
創新生態系統是由高科技企業以技術標準為創新耦合紐帶,在全球形成的知識異化、系統配置及共同進化的技術創新體系(張利飛,2009)。企業間通過技術創新生態系統可以實現R&D基地間的緊密互動。技術驅動型產業的形成和發展也正適合于使用產業創新生態的原則來研究,通過發揮各個主體間的顯著優勢,以縮小技術能力和產業化能力之間的差距(余江等,2013)。Srivastava等(2018)認為,創新技術資源的質量和多樣性有助于突破性創新,要合理利用各種資源,相互補充,以達到突破性創新的目的。
技術直接作用于創新績效。傳統的創新績效通過資產、銷售額以及股權收益等財務指標,論文數量、專利和新產品銷售等創新指標,以及縮短進入市場的時間等戰略指標來衡量(陳衍泰等,2015),但這多是以單個企業為主體的短期指標。與之相比,創新生態系統則是從網絡層面的長期績效入手,強調企業問戰略的協同和技術界面的開放、共享和擴展。
(二)創新要素對創新績效的作用研究
創新生態系統中的各個要素對創新績效的作用機制,包括價值創造、價值共享、價值獲取、能力、資源及環境等。首先,創新生態系統的目的是通過持續性創新來創造、分享和獲取價值。重要的不再是哪個主體能得到最大的價值(Allee,2008),而是如何通過主體間的合作使價值增值及最大化。其次,創新生態系統中各要素的聯接不僅包括價值創造與分配機制的建立,還包括價值共享理念、與之相關的文化和系統結構以及最后的價值獲取,且更強調系統結構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共同演化,通過動態運行過程中不斷地自我調節,使自身結構和功能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資源要素對創新績效的作用研究體現在人、財、物、信息的有機流動和配置上,它們是創新活動的物質保障。關鍵性的瓶頸可能存在于組織外部,因此,向其外部的合作伙伴配置更多的資源往往比將其資源配置于更有助于克服短板(hdner,2006)。此外,還可通過創新能力的不斷創造、擴展和升級來建立持續性的競爭優勢,并作用于創新績效。這些能力很好地用于創新生態系統的發展中,就能使其獲得競爭優勢,并有利于創新績效的增長(Chandrashekar,2018)。
(三)創新生態系統主要研究方法的應用
創新生態系統研究方法的應用,包括動力分析、案例分析等。Walrave和Raven(2016)開發了基于“創新驅動”的系統動力學模型,并應用該模型研究在各種社會技術轉型路徑下,技術創新生態體系如何產生或衰落。Davis(2016)使用動力學理論,將創新生態系統的創新活動分解成一系列相互聯系的單元,深入探討了組織與合作伙伴進行合作創新的動態合作形式與過程。鐘煒等(2017)以開放式創新社區網絡的平臺知識存量、知識共享效果以及網絡平臺吸引力為主要變量構建了的系統動力學模型,探討了這三個變量之間的關系。
案例分析法和熵值法也是創新生態系統研究中應用較多的方法,常用于社會研究領域以及構建新的理論框架。如Rohrbeck等(2009)對德國著名大型電信企業Deutch Telecom的創新生態系統的案例研究,王新紅、李世婷(2017)運用改進熵值法對中國制造業創新驅動能力的研究。
三、創新生態系統研究前沿分析
通過對創新生態系統研究的演化歷程進行分析發現,研究熱點由2000年的產業、生態系統、價值創造,到2005年的知識外溢、商業生態系統、技術,再至2015年的企業績效、平臺和持續發展,直到現在的服務生態系統、開放式創新和政策應用,可以發現創新生態系統領域的研究越來越系統和具體,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也在不斷增加,同時更加注重研究的實際操作和應用。
創新生態系統通過創新要素與創新主體的物質、能量、資金及信息傳遞構成了一個具有自組織和自調節功能的動態性開放系統,為了創新目標而相互依賴、相互交流、協同演化和相互適應,產生“1+1>2”的效應,創新績效得到提高,并獲得持續性競爭優勢和經濟的穩步增長。但如果沒有創新環境等創新要素的支持,創新就會被延遲,以至于喪失競爭優勢。另外,創新生態系統的研究層面從國家、區域發展到集群、企業,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擴大。
總體來看,當前術界對創新生態系統研究仍有很大發展空間,未來可重點關注如下方面:首先,建立完整的創新生態系統理論體系,探索創新生態系統實踐背后的理論邏輯。其次,研究現存制度安排對創新生態系統的影響,明確制度環境建設與創新生態系統建設的相互作用關系。第三,創新生態系統的其他影響因素研究也需繼續深入,如能力因素、技術因素、資源因素、結構因素等,深入探討這些要素對創新生態系統創新效率的影響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