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芬 云彩霞 張秋菊
摘? 要:現代社會經濟發展,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該文通過對傳統高校人才培養方式的分析,基于現有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融合學生知識、能力和行業需求,提出建設專業實踐平臺、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改變專業實訓模式等方法,將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融入到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畢業設計中,從而研究與建設應用型通信人才實訓體系,同時為相關理論實踐研究提供建議。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 培養方式? 多元化? 實訓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3(b)-0224-02
應用型人才的定義不同于傳統意義上對人才的定義,是指在所從事的專業社會實踐過程中可以靈活應用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一種專門的人才類型。社會對這類人才提出既要具有大學層次的知識和技能水平,又要具備在某一專業方向的實踐動手能力。
隨著社會知識經濟的迅猛發展,對應用型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主要基地,肩負著培養具有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應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務。
1?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教育培養模式老舊,實驗課程中驗證性實驗與設計性實驗比例分配不合理,學生的綜合實踐效率低;學生的課程實踐和社會實訓形式單一死板,形成另一種形式的“教科書”,導致學生的實戰實訓能力低;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與社會企業互動偏少,學生的就業率低。
2? 實訓體系的建設與研究
首先,高校應從整體上要確立培養高素質應用型本科人才的目標,制定具有行業特點的人才培養計劃。高校可以與企業合作進行崗位需求與實踐調研,了解并明確企業典型崗位的專業需求,篩選出與該專業的專業知識高度匹配的技術職能崗位,形成學生專業能力與行業崗位需求的對應表,從而確立學院更貼近生產實際的人才培養模式。
通過分析社會對應用型通信人才的要求和傳統模式下學生實訓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高校應從基礎技能、專業知識技能、綜合實訓與創新技能3個層次建立高校應用型通信人才的實訓教學體系,進行專題實驗平臺建設、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專業實踐模式轉變。順應國家戰略要求,立足原有基礎,對傳統的通信工程專業進行深度研究和改革,力圖培養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
2.1 建設專題實驗平臺
將學生在校期間所需學習的課程中具有關聯性的實驗實訓項目歸納總結,進行實驗實訓項目的專題化,建設專題實驗平臺。其中,平臺建設應以具有設計性實驗性的實驗實訓項目為主,這樣學生在篩選進行實訓的方式以及完成實訓的過程中,可以更加積極主動地整理自身的知識體系、端正應對實訓的心態、調整知識結構和技能的運用方式和策略,可以使學生的實訓項目更加貼近實際應用情況。在專題實驗平臺上對學生進行實訓項目的訓練,不但可以提升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2.2 專業實踐教學改革
2.2.1 優化課程結構
按照行業對專業的需求程度,將專業知識分類排序,確定學生必須具備的專業知識、能力、素質結構課程,以及各項能力的支撐課程,優化課程分配,改善教學結構。提升項目實踐課程學時比例,減少實驗教學,增加設計性綜合性實驗學時,讓學生從驗證性實驗學習轉向主動應用性研究學習。
設計性綜合性實訓過程中,提倡學生自主選題,這樣不僅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可以將理論知識系統化,梳理和思考理論知識框架,整理各知識點間的區別與聯系,從而更加熟練地運用自己所學習到的知識點,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2.2 合并企業實習與畢業設計
企業實習與畢業設計合二為一,既可以讓學生在企業實習的過程中完成畢業設計,也可以鼓勵學生根據在企業實習學習到的實訓經驗,對所學專業知識技能的梳理,以及對行業行情的掌握,進行自主選題。不但可以延長學生的企業實習時間、充分培養學生的工作責任、充分了解行業情況,而且在企業實訓過程中自主選題完成畢業設計,學生可以更進一步地及時梳理自己在企業實訓的學習成果,與在學校的學習成果充分梳理總結,上好正式成為所學專業工作人員的最后一課。
2.2.3 轉變教學方式
(1)增加課堂互動。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將知識傳播給學生,同時還要將思考方式和實際應用技能傳授給學生。同樣的,學生在課堂上不僅僅要知道問題的答案,也要知道為什么有這個答案,更要懂得怎樣得到這個答案,這就是應用型人才不同于傳統高校人才的區別。增加課堂互動,引入課堂互動式討論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掌握基礎技能的基礎上,積極主動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一步步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自學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應用型人才的實訓體系滲透到日常教學層面。
(2)考核方式側重實踐技能。
理論知識的考核不再僅僅注重學生是否完全記住,而是轉化為對學生的實際應用水平和應變能力的考核。同時,在學生的項目實訓安排中,實訓項目的選取以設計具體的產品功能為題目進行實訓教學。
2.3 專業實訓模式轉變
傳統的高校培養與企業招聘各自獨立,高校單一培養,企業單一招聘,最終出現高校學生就業率持續偏低,企業崗位常年嚴重空缺的現象,高校與企業的對接出現嚴重失衡。當今社會經濟背景對應用型通信人才的迫切需求,標志著推動建設多元化高校與企業合作實訓培養模式(多元化校企合作實訓)勢在必行,僅僅靠啃死書培養學生的時代已經終結。
如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至關重要。對于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培養的最好方式之一,就是讓學生直接進入到企業中學習,在實訓中驗證自己的所學所思,在實訓中串聯書本中繁雜的知識點,同時,在企業實訓還可以讓學生體驗到同事間的人際交往以及自己的工作職責與責任。
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不僅僅是高校學生進入企業進行實習,企業也可以參與到高校的實訓平臺建設過程中,高校根據行業需求與特色,企業典型崗位所需知識與技能等方面,重點建設相關實驗實訓平臺,適當地將企業需求與高校培養相結合,校企合作培養具有掌握實踐經驗的應用型通信人才。
同時,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不應僅僅局限于學生在雙方之間的互動,教師作為知識和技能的傳播者,也應參與到校企合作模式中去,可以采取鼓勵高校教師到企業進行掛職鍛煉的方式[1],將企業對該專業的基礎技能、專業知識技能的重點需求滲透到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體系中去,積極有效地提高應用型通信人才的實訓技能。
3? 結語
傳統的教學模式單一死板,學生的實踐能力低,高校與企業間往往形成高校學生不能輸出,企業招聘不能輸入的困境。現代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多元化和全球化發展成為主流,同樣地,新時代的通訊事業對應用型通信人才的需求也與日俱增。該文主要是對應用型通信人才的實訓體系的改革和建設的分析,從3個方面構建了應用型通信人才的實訓體系:構建具有設計性綜合性的實驗實訓平臺,開展教學實踐改革;優化課程結構,鼓勵學生在企業實習過程中自主選擇實訓項目和畢業設計;合并企業實習與畢業實習,轉變教育教學方式。開展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不僅是學生,教師也要進入到企業進行實訓學習,從而形成從低年級到高年級、從學生到教師,從學校到企業的全面應用型通信人才實訓培養體系。
參考文獻
[1] 段毅.通信工程專業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探討與實踐[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19(1):65-66.
[2] 張晶,楊彥彬,康元元.應用型人才實踐能力培養模式的改革研究:以石家莊學院通信工程專業為例[J].科技風,2015(18):188.
[3] 余曉玫,喻婷.面向應用型人才的移動通信教學改革研究[J].民營科技,2017(2):74.
①課題來源:河北省高等教育學會2017年度高等教育科學研究課題(項目編號:GJXH20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