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航
[摘要]近年來,隨著社會進步,經濟發展,新聞傳播行業日漸繁榮,立足新媒體時代背景,新聞傳播與時俱進,所采用傳播模式日趨增加,唯有實現新聞傳播模式的優化創新,方能緊跟時代步伐,順應當代新媒體發展潮流。在此,本文將結合自己所在《牡丹江日報》的工作實際,針對新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傳播創新模式進行簡要探討。
[關鍵詞]新媒體;新聞;傳播模式;創新
引言
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時代,新聞事件僅僅是通過電視以及報刊等媒體進行發表。近年來,隨著經濟水平的顯著提高,科學技術實現深化發展,新媒體時代已經悄然來臨,其為人們的日常工作生活提供便利,日漸占據人們心中重要地位,同時,其還為新聞工作者提出更多挑戰。
一、簡述新媒體的相關概念
一般來說,新媒體通常將“新”當作代表,其與傳統意義上的媒體相互間存在較多不同之處。《牡月.江日報》開通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后,充分體現了傳播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傳播涉及的相關內容多元化趨勢明顯,頗具較強時效性,是紙質日報難以比擬的。此外,因為新媒體語言所涉及的相關因素很多,其讓人們倍感新鮮,趣味性明顯強化。比如,我們于2018年底推出的鏡泊湖“飛雪迎冰瀑”短視頻,三天的時間點擊量達到560萬次。新媒體的應用優勢甚為突顯。
二、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所存在的具體問題
(一)信息發布容易出現失控現象
基于互聯網這一信息交流平臺,所有人均能成為發布信息的人,任何人均能締造信息,如此一來,廣大受眾地位獲得明顯提高,傳統意義上的媒體單向信息傳播方式逐步被打破。然而在此需要注意的是這一模式的應用造成傳播權被大面積濫用,很多居心叵測的人為達到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進行各種各樣虛假信息的傳播,導致在這一環節謠言大量滋生。
(二)互聯網時代媒體未形成良好道德素質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有些自媒體存在道德淪陷問題。譬如說,在不久前發生的空姐因打滴滴順風車被司機謀害并身亡,針對這一事件,微博用戶“二更食堂”作為自媒體,為搏眼球,發布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言論。這一現象的出現說明新時代新聞傳播存在嚴重的道德淪陷缺陷,其為獲得所謂知名度,無底線無下限。
三、新媒體時代下新聞傳播創新模式分析
(一)利用自媒體這一有效載體進行新聞傳播
基于自媒體模式能夠實現新聞傳播互動性的有效強化。在日常新聞傳播進程當中,能夠進行專門自媒體版塊的優化優化設置,使之成為廣大網友表達意見、暢所欲言的場所。與此同時,為彰顯新聞嚴肅性,在進行新聞事件挖掘時,自媒體因嚴格遵循新聞真實性底線,切忌隨意憑空捏造報道新聞內容。具體地,我們《牡丹江日報》對負責該板塊的新聞編輯進行重新設置,實時核實并追蹤報道具有重大價值與意義的新聞內容,待核實所發布新聞真實有效之后,給予新聞第一發布者適當獎勵,旨在鼓勵更多的采編人員能夠采取認真負責的態度積極加人新聞報道進程中,推動自媒體蓬勃可持續健康發展。
(二)實現新聞傳播意識的全面強化
一旦發生突發性的新聞事件,新聞記者需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快速展開新聞事件報道,這主要是因為就新聞本身而言,其時效性是至關重要的,唯有緊抓時效性,才能更好地獲得很多點擊量,進而可基于平等競爭這一基礎,實現更多良好收益的大量獲取。立足新媒體時代背景,可使用的拍攝工具是非常之多的,每個人均能夠作為攝影師,譬如,一旦發生突發事件,新聞記者未能及時趕赴事發現場,其顯然不可能及時完成此次事件的報道,但是這一事件早就有網友進行照片或視頻的拍攝,并上傳至互聯網。為此,面對此類突發事件,我們《牡丹江日報》編輯部要求采編人員除重視新聞及時性之外,還需給予新聞事件整個過程全面關注,力求做到新聞報道真實、及時且全面。
(三)完成有深度且有價值的新聞的深化報道
在新媒體源源不斷的影響下,很多新聞內容均能呈現出同質化現場,為實現對讀者感官的全面刺激,部分新聞機構開始采用措辭偏激且嘩眾取寵、內容失實且觀點偏激的新聞內容。如此一來,新聞行業的健康發展備受消極阻礙。基于此,我們《牡丹江日報》在實踐中,立足新媒體時代背景,為達到創新新聞傳播模式的目的,應反其道而行之,始終堅持有深度且有價值新聞的報道,使得讀者可獨立完成思考,并非只是受到某些偏激言論的刺激。
(四)有效強化相關人員的職業道德與社會增強感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所有公民均可能是攝影師與記者,所以專業水平的新聞工作者應更具職業道德與社會責任感。網絡世界的復雜化,挑戰機遇并存,很多新聞事件真實性待考量,如此便要求專業人員深化探究。專業的新聞攝影師不僅要具備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而且還要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才能保證新聞事件的真實性。
結語
綜上可知,在新媒體時代,新聞工作者應實現新聞傳播平臺的創新創設,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努力為新聞受眾進行新聞取讀時提供創新路徑,緊跟新媒體時代發展步伐,大力推動新聞傳播行業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旦增次仁.基于新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傳播創新模式探究[J].文存閱刊,2018(11).
[2]劉穎.新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傳播創新模式探究[J].魅力中國,2017(25).
[3]岳青.論新媒體時代新聞采訪工作的應對與創新策略[J].新聞傳播,2018(15).
[4]趙曉培.淺析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特征及創新策略[J].新聞研究導刊,2018(13).
[5]黃揚藝,費漢平,周晏羽.新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傳播創新模式[J].新聞研究導刊, 2016(13).
[6]馬利娜.當代新聞傳播的價值與方向[J].新聞傳播,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