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森
當前我國財稅政策正處于快轉型時期,尤其是2016年全面實行“營改增”稅制政策以及財政部對各行業的財政補貼政策等,對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國家制定相關財稅政策的出發點是“減稅降費”和扶持相關產業發展,但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效果也“不盡人意”。
一、當前金融機構面臨的財稅環境
目前與金融機構經營相關的財政政策,主要系涉及相關財政補貼,包括各類專項業務貼息資金、獎補資金、貸款補貼、貸款貼息、手續費補貼、定向補貼等。
(1)財政補貼政策
以L市轄內金融機構為例,目前所適用的財政資金補貼主要包括小額擔保貸款補貼、創業擔保貸款補貼以及其他補貼情況三大類。
(2)財政獎勵政策
2011年12月A財政廳出臺《A省縣域金融機構涉農貸款增量獎勵試點實施細則》,文件提出縣域金融機構當年涉農貸款季度平均余額同比增長超過15%以上的部分,由中央、省和縣財政分別按照1%、0.5%、0.5%的比例對縣域金融機構進行獎勵,同時規定了對年末不良貸款率高于3%且同比上升的縣域金融機構,不予獎勵。另地方財政對部分金融機構增設網點、特殊業務等情況也進行一定的獎勵。
(3)農村金融機構定向費用補貼政策
財政部印發的《農村金融機構定向費用補貼資金管理辦法》(財金〔2014〕12號)文規定符合當年貸款平均余額同比增、村鎮銀行的年均存貸比高于50%(含)、當年涉農貸款和小微企業貸款平均余額占全部貸款平均余額的比例高于70%(含)條件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財政部門按照其當年貸款平均余額的2%給予補貼。東、中、西部地區農村金融機構可享受補貼政策的期限,分別為自該機構開業當年(含)起3、4、5年內。
(4)稅收及優惠政策
1.所得稅及優惠政策
目前適用金融機構的所得稅優惠政策包括:一是金融企業涉農貸款和中小企業貸款損失準備金稅前扣除政策,針對不同級次的涉農貸款損失準備,按照一定比例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進行扣除。二是金融企業呆賬損失所得稅前扣除政策,2001年起,金融企業按照規定計提呆賬準備資產期末余額的1%,允許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
2.增值稅及優惠政策
自2016年5月1日起,金融業全面執行營改增稅收政策。有關金融機構增值稅優惠政策包括:國家助學貸款、國債地方政府債、人民銀行對金融機構的貸款、外匯管理部門在從事國家外匯儲備經營過程中,委托金融機構發放的外匯貸款等利息收入,保險公司開辦一年期以上人身保險產品取得的保費收入。金融同業往來利息收入。金融機構之間開展的轉貼現業務免征增值稅,金融機構發放貸款后自結息日起90天后發生的應收未收利息暫不征收增值稅,待實際收到利息后按規定繳納增值稅。
二、當前財稅政策執行存在的問題
(1)政策支持類財政補貼執行難度大,政策杠桿效益低
目前財政補貼分別有涉農貸款增量獎補、小額擔保貸款業務獎補和創業擔保貸款業務獎補。以L市為例,近5年轄內應小額擔保貸款業務和創業擔保貸款業務獲得獎補的金融機構僅8家次,總額僅191.02萬元,不足L市金融機構全年營業總收入的零頭,政策效果明顯不足。加之小額擔保貸款及創業擔保貸款均為高風險、低收益貸款,同時政策獎補不足,尤其在當前經濟下行的環境下,各行對該兩項業務拓展并不積極,政策的杠桿效益極低。
(2)稅率優惠及稅前抵扣效果好,但涉及面不廣
目前國家稅務總局頒布的稅率優惠只有農業發展銀行一家,另各省也頒布了相應的涉農貸款及小企業貸款損失準備金稅前抵扣政策。以L市執行相關稅前抵扣及優惠的行來看,減稅降費效果明顯。但是受限于指定的行業貸款業務,欠發達地區受制于產業類型較少,導致執行面不夠廣。
(3)營改增抵扣項目過少,減稅降費效果不明顯
當前營改增政策對銀行利潤產生負向影響,主要原因是免稅項目范圍過窄,抵扣項目不足。當前我國銀行業的稅負本已較重,且近年來多數銀行凈利潤增速不斷放緩甚至出現下降勢頭,若本次“營改增”實施后形成銀行業稅負上升導致利潤水平下降的局面,邏輯上既不符合供給側改革“降成本、增效益”的要求,也不符合政府對所有行業營改增只減不增的要求。
三、政策建議
(1)針對各機構特點,制定補貼方案
根據各類機構的業務屬性,制定配套的補貼方案。如針對小額擔保貸款業務辦理較多的機構,進行定向補貼,簡化審批手續,提高補貼辦理效率。另對于小額擔保貸款業務和創業擔保貸款業務的貼息政策,可以從貼息資金中劃撥一定的比例獎勵給金融機構,提高金融機構辦理類似業務的積極性,提高政策杠桿效果。
(2)適度提高補貼額度,全面提升執行積極性
針對各類專項業務補貼,中央、省、市財政除了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資金補貼外,由省級財政部門給定一個標準,各市縣地方財政依據自身財力情況,結合具體業務對地方財政發展貢獻度給予一定的范圍的上浮,充分調用辦理機構的積極性。設立相關監管職能,防止金融機構及相關經辦人員騙取財政補貼的情況。
(3)提高業務外包率,增加進項抵扣額度
從銀行業的行業特點及目前我國銀行業的經營狀況考察,可以抵扣的進項稅額并不多,“營改增”稅制改革意味著一些“進項抵扣稅”較高的銀行可從中受益,在一定程度上會倒逼銀行進行系統升級、創新。拆分出不征收、免征收增值稅的業務以及適用不同稅率的業務,分別核算適用不同稅率或者征收率的銷售額;未分別核算的,從高適用稅率;將不能進行抵扣的非核心業務外包給符合資質要求的專業金融機構,然后再進行業務回購,實現進項稅額抵扣,從而有效地降低商業銀行的運營成本和稅負水平。
參考文獻
[1]楊默如.我國金融業改征增值稅的現實意義、國際經驗借鑒與政策建議[J].財貿經濟,2010(8):42-50.
[2]黃衛華.“營改增”對我國商業銀行稅負效應影響[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4(2):7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