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棟 胡勇 李聰
摘 要:本文結合港口企業特點論述某大型跨國港口投資企業內部審計在碼頭投資及運營過程中實現增值作用的方式,并探討更好地發揮增值作用的途徑。
關鍵詞:港口;內部審計;投資及運營;價值增值
內部審計的價值不僅體現在維護已有的經營成果和保障企業實現既定的經營目標,更要體現在以其專業、客觀的視角為管理效率及經營效益提升、決策信息支持提供內部服務,從而幫助企業增加整體價值。
港口碼頭行業具有前期投資大、回報周期長的特點。內部審計除協助公司管理層做好內控建設、風險管控及加強企業治理外,需要利用自身專業知識及對業務優勢,在碼頭投資和運營過程中為決策層提供更多的咨詢和建議,突出發揮內部審計的增值作用。
一、在碼頭投資中的增值作用
碼頭投資一般分為外部并購型投資和內部擴展性投資,外部并購投資主要是出于戰略需要或快速擴大市場份額,收購既有的碼頭運營項目;內部擴展型投資是結合業務發展需要不斷增加既有碼頭的泊位、堆場及設備等。
(1) 在外部收購型投資中輔助盡職調查。多數碼頭運營商通過聘請中介機構對投資項目開展盡職調查,但碼頭行業特性明顯,中介機構按傳統的業務流程開展工作往往不能充分發現潛在的風險。內審人員對碼頭存在的主要風險較為了解,也十分熟悉行業政策、運營模式,因此由內審人員配合外部機構一并開展盡職調查工作,能夠發揮出更好的作用。
(2) 在內部擴展型投資中提供專業意見。針對內部擴展型投資,在項目投資論證階段,內部審計部門可結合公司情況進行過程審核及監督,從而達到合理控制投資規模,優化利用企業內部資源的目的。
內部擴展型投資主要為包括基建工程、機械設備在內的固定資產投資。在項目投資階段可監督項目實施的規范性及造價的合理性,尤其是在竣工結算審計階段,內部審計應把好最后一道關口,嚴格控制工程建設成本及投資總額。
(3) 超前謀劃投資退出機制。一些碼頭會根據業務發展需要,出售部分或全部公司股權或資產。審計部門可利用對業務較為熟悉的有利條件,分析部分或完全退出投資的利弊,幫助決策層選擇合適的投資退出時機及方式。
此外,境外投資者為了節約交易成本往往采取“離岸股權交易”的退出方式,需要提前做好投資架構及法律方面的安排,內部審計必須提示決策層在投資前期就做好準備,并在投資退出過程中加強監督。
二、在碼頭運營中發揮的增值作用
碼頭投資完成后即進入運營過程。在成熟市場中“開源”存在一定困難的情況下,“節流”成為各碼頭公司增強競爭力的主要途徑。
(1) 成本控制方面。碼頭成本主要包括碼頭泊位、堆場、港務設施及設備等折舊及攤銷成本,人工成本及日常物資耗用成本。其中折舊及攤銷成本屬于固定成本,人工成本可壓縮的空間也有限,因此生產經營中的成本控制重點是要加強日常耗用物資管理。一是開展物資管理審計。碼頭企業的庫存物資主要是燃油、潤滑油、輪胎、鋼絲繩及機器設備的維修配件,在內部審計的過程中,除應關注這些物資采購、管理的規范性外,亦可從節約采購成本角度出發,提出相關管理建議。二是開展人工、燃料、電力等專項審計。近年來企業用工成本不斷提高,針對人工成本的專項審計,不應一味停留在簡單降低人工成本總額上,而是督促制定更科學的薪酬績效體系,提升員工的積極性,避免人員流失。燃油、電力價格透明,議價空間有限,因此加強生產運營管理、應用新技術、降低單位裝卸能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內部審計查找碼頭在電力、能耗管理有待改善環節并提出相關建議,能有效促進碼頭企業加強能耗管理。三是開展對標審計。碼頭企業在設備配備、組織架構、崗位及人員設置,基本操作流程及為客戶提供服務等方面存在較多共同點,因此通過開展對標審計,將碼頭企業與行業中的標桿企業進行對比分析,有利于查找問題,傳播先進經驗。
(2) 運營效率提升方面。一是建立碼頭經營審計預警體系。借助審計系統軟件等信息化手段,利用集裝箱碼頭同質化服務的特點,建立一整套科學的指標評價體系,內容涉及操作指標及財務經營指標,例如泊位使用率、平均橋吊使用率、橋吊操作效率、堆場使用率、設備完好率等,以及資產負債率、銷售凈利率及單箱指標,利用自動數據交換進行收集,并在信息系統中設置預警值,達到實時監控的目的。二是開展碼頭運營效率專項審計,分析碼頭資源配置的合理性。設備在碼頭資產中占據著較大的比例,如橋吊、場橋、堆高機、正面吊等,單位價值較高,有些公司添置設備后并未發揮預想的作用,造成部分設備閑置,內部審計部門建議充分評估設備再利用的可能性,對不需要的設備盡早處置,并建議對故障率較高的設備予以更新,提升裝卸效率及降低維修成本。
(3) 風險管控方面。根據碼頭企業的特點,內審部門可以從以下方面做好風險管控及增值。一是資金風險管控。碼頭行業初始資金需求量大,應重點關注企業的資金風險,做好資金的融資規劃,避免資金利用率低造成借貸成本增加,同時也要時刻關注資金流安全。作為跨國運營的企業,還要關注相關貨幣的匯率及利率變動趨勢,合理配置境內外各種融資渠道及貨幣種類,平抑匯率及利率風險。二是應收賬款風險管控。應收賬款風險是碼頭企業一直面臨的主要風險,尤其是內河碼頭企業,因競爭壓力大給予較長的信用期以達到吸引客戶的目的,內河船公司自身應對風險的能力有限也加劇了碼頭企業壞賬的風險,內部審計可督促企業建立健全應收賬款防控體系,做好客戶信用評級工作。三是信息系統風險管控。信息系統已貫穿于碼頭生產經營各個環節,如何保持這些系統的順暢有效及安全穩定,一直是各碼頭關注的重點,內部審計部門可以通過IT專項審計,發現信息系統方面的潛在風險。
三、總結
價值增值型審計是碼頭投資及運營的有效保障手段,內部審計必須結合行業和專業特點,進一步加強自身素質與能力建設,不斷開拓增值途徑,更好的服務于企業更高層次的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蔡春 唐滔智,2006:公司治理審計論[M],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
[2]許景宏 陳勇,2008:港口企業全面均衡管理實務[M],經濟管理出版社。
[3]羅勛杰 樊鐵成,2010:集裝箱碼頭操作管理[M],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