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梅,郭敏,李永華,梁子寧,李斌
(廣西中醫藥大學,廣西南寧 530200)
“雨課堂”是由MOOC 平臺“學堂在線”和清華大學在線教育部共同研發的混合式智慧教學工具,是連接教師和學生的智能終端[1]。雨課堂為教師提供了課前推送、課堂互動和課后總結的全方位功能,使教師能夠實時掌握學生學習的情況,靈活調整教學進度,保證學生充分理解,避免問題積壓以致喪失學習興趣的情況發生。將雨課堂嵌入PowerPoint 中,教師需注冊賬號,用微信掃描使用,學生可直接微信掃描課堂二維碼或輸入課堂暗號進入課堂,完成后可直接得到進入課堂人數,無須點名,節約了點名時間。課堂上師生通過課堂練習和互動,并有發放課堂紅包和開啟彈幕功能,課堂隨機點名,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同時雨課堂還內嵌了學堂在線大量優秀慕課資源,豐富課堂內容和教學方式。因此,雨課堂被譽為結合了線上慕課資源共享的優點和線下傳統課堂面對面言傳身教的優點于一身的混合式智慧教學工具。自2016年4月正式版上線以來,雨課堂得到大量師生群體的贊譽,現已更新到3.0 版本,功能更加完善,截止到目前,在全國范圍內已有10000 人使用了雨課堂,尤其在高校的課堂中應用更為廣泛。作者將雨課堂應用于《藥用植物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受到學生喜愛和學校好評,現對雨課堂教學應用做一些探討。
廣西中醫藥大學《藥用植物學》課程是針對高職學生和本科學生的專業基礎課,該課程是學習中藥學、中藥資源學、藥用植物栽培學等課程的基礎,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藥用植物的形態特征和顯微結構及藥用植物的分類。課程內容分為植物細胞、 植物組織、植物器官、植物分類等內容,微觀的內容抽象學生不易理解,就需要加入大量的圖片,使學生有個直觀的認識。但是,課堂時間畢竟有限,展示的圖片內容也受限制,利用雨課堂課后推送大量圖片內容可解決這個問題。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的學習能動性不高,學生的學習都是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師的教學安排進行。由于課時所限,沒有很好的監督檢查機制,教師所強調的課前預習環節和課后復習環節往往很難實現。其次,教學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只有在課堂上才能與教師交流互動,許多課下的練習很難與教師溝通,這也是所有線下課程所存在的共同問題。并且,忽視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存在,并且在授課過程中忠實地執行教材,教材上怎么寫,教師就怎么講,使教材成為禁錮學生自由創造、大膽創新的枷鎖。因此,利用“雨課堂”進行課前課后學習內容的推送、監督,通過在線學習來打破學習場地和時間的限制,能夠實時地和教師互動就顯得尤為迫切。
雨課堂是應用于PowerPoint 的一個插件,采用“云+端”的方式,通過云計算、云存儲和云服務為課前—課上—課后教學的各個環節提供信息技術支持。并且支持多屏互動、答疑彈幕,大數據分析等。
雨課堂在操作上簡單易行,依托于高校師生使用率極高的PowerPoint 和微信兩種應用程序,教師無須進行專業培訓就可以創建課程、部署課堂。教師將已經制作好的PPT、 篩選好的音視頻文件可以直接推送到雨課堂,另外,雨課堂的免費使用也使得課程建設的經濟成本得以最小化。對于學生而言,他們可以通過微信掃描二維碼進入班級,并隨時隨地學習雨課堂上推送的學習資料,答題、“彈幕”討論等功能的使用也很便捷。
通過雨課堂,教師可以在課前推送課件、視頻、語音到學生手機端,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形成對學習內容的原始認知,教師也可以通過預習測驗掌握學生的自學效果;之后,在課堂上學生通過深入的交流互動來學習較難理解的部分并糾正原始認知中錯誤的部分,同時把這個過程實時反饋給教師,使得教師能夠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雨課堂可以自動采集學生的學習活動,在課后,教師可以通過整合分析數據客觀地評估教學效果,進而調整教學策略[1-3]。
當智能手機作為一個娛樂工具成為高校教學的一道障礙之時,雨課堂的問世讓智能手機在課堂上反轉成了正面角色,在教師們廣泛地對智能手機反感而無奈的背景下,雨課堂逆流而上,改“堵”為“疏”,成為教學利器。原來的“低頭族”們在雨課堂構建的智慧課堂中,每一個個體都能發出聲音,留下數據,讓教學個性化,定制化,不再是隱藏在大群體中沉默的一分子,這會讓學生在課堂上的存在感倍增,被了解、被引導、被評價都會顯著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的動力,實現從被動學習到主動求知的華麗轉身。
在2018-2019-1 學期,在我校2016 級中藥學專業《藥用植物學》課程中引用“雨課堂”輔助教學。
安裝雨課堂,將其嵌入到PPT 中,注冊之后,制作雨課堂課件,每次上課前用微信掃描登錄,創建班級,生成課程二維碼,學生用微信掃描二維碼登錄進入課堂,可以直接看到進入課堂人數(見圖1),省去點名時間課件內容就會同步到學生手機端,學生可保存課件便于課程復習。每頁PPT 中均有保存和不懂選項(見圖2),學生可實時將不懂的內容選上,教師在手機端可收到反饋,來調整課程節奏并做重點講解。實時答題、答疑彈幕,數據分析等功能。

圖1 統計進入課堂人數

圖2 學生手機端同步圖
在制作課件中,可設計插入習題內容,課上發送到學生的手機端,可設定特定的答題時間,在手機上提交。查看答案時對學生的答題情況有個統計,正確率占百分之多少,老師在手機端可查看(見圖3),對錯誤率較高的內容進行著重講解,對學生表現好的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此外,采用手機隨機點名的方式,抽取學生回答問題,還可開啟彈幕功能,使學生可在課堂上就某一問題進行探討,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課堂活力。課后,可利用雨課堂發布作業(見圖4),并且可在微信公眾號里與學生進行討論互動,答疑解惑。實現課前、課中、課后的模式,基本實現了教師對教學全周期的數據采集工作,幫助教師分析課程數據,有助于量化了解學生學習效果以及把握學生學習軌跡,從而提高教學效率。綜上所述,雨課堂是輕量級的翻轉課堂,是新形式的混合式學習。

圖3 學生答題實時情況

圖4 學生客觀題答題統計

圖5 課后作業推送
在使用雨課堂授課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主要內容如下。(1)網速不穩,學生手機端與教師PPT 不能同步,往往在發送題目時,學生不能及時收到,會使學生失去樂趣。(2)題型較單一,目前利用雨課堂同步的作業題型只有單選題和多選題,有些單一,多些題型會更好。
雨課堂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深度連接教師與學生,提供課前—課中—課后全方位互動,可以明顯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和教師教學效果,促進教師了解和掌握學生學習情況,雖然還受一些條件的限制,但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和“雨課堂”開發團隊的進一步完善,相信“雨課堂”將會是一種受歡迎的教學改革方法。雨課堂結合了慕課資源共享和線下言傳身教的優點,豐富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是一種優秀的混合式教學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