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鳳霞 隋萍
摘要:眾所周知,隨著社會的轉型與發展,科技文明進步的同時也為人們帶來了新的問題。不可否認的是,由于文化形態的多元化及社會經濟水平的穩健提升,我國的人們越來越注重身心健康的發展,但出現心理問題的人的數量也越來越多。尤其是對于大學教育而言,保持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已經成為其關注的熱點問題。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心理問題;對策研究
引言:
常言道:“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希望所在。”大學生的整體素養深刻影響著國家的富強與發展。因此,這就要求大學生不僅需要學習豐富的專業知識,還需要學生鍛煉、培養自身過硬的心理素質。然而,據調查顯示,我國現階段大學生的整體心理素質還有待加強,部分學生依然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這些問題不僅阻礙著學生的個人的健康發展,還影響著我國社會文明的進程。因此,筆者將在下文從醫務人員的角度,并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淺談我國新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培育問題及其對策研究,以期為廣大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些許的經驗借鑒。
一、我國新時代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通常情況下,處于大學時期的學生心智正在趨于成熟,但仍然缺乏一定的社會經驗,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從而也因為生活、學習等客觀事實的影響而引起心理、情感、態度的變化,甚至部分學生還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影響人際交往。因此,為了有效解決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并做到有效預防,應當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并幫助其排憂解愁,舒緩其壓力,從而徹底地消除學生存在的心理障礙。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與大量參考文獻的查閱,筆者認為我國新時期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一)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人類群體普遍存在的心理。同理,這也是大學生存在的最為常見的心理問題之一。受大學擴招政策的影響,新時代的大學生數量不斷增加,他們來自不同的地區,擁有著不同的生長環境,形成了不同的意識形態。導致學生自卑心理問題產生的因素較多,如家庭背景、學習成績、外貌穿著及性格問題等,由于外界因素的影響加上學生自身懦弱的性格及對自身的過度否定,在此情況下,學生往往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從而表現出冷漠、內向、自閉、消極、悲觀、回避人際交往的跡象。同時,此心理問題在大學校園較為普遍,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校的管理難度。
(二)嫉妒心理
在心理學領域,嫉妒心理通常被定義為由于自身能力或其他方面的水平比不上其他人而產生的不愉快的心理活動。存在嫉妒心理問題的人往往會表現出較為偏激的言行舉止,如當看到他人較為優秀突出時,便用尖酸、刻薄、嘲諷的言語傷害他人,但卻又缺乏與之競爭勇氣,只能暗自心懷怨念。筆者認為,嫉妒心理非常不利于學生個人身心健康的成長與人際交往,嫉妒心理往往容易造成個人理智的喪失,甚至導致心理扭曲,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為了保證大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必須得及時制止此心理的發展。
(三)報復心理
一般情況下,報復心理是指對于交往對象產生不滿的態度而對其實行心理或身體的報復,往往呈現出較為強烈的攻擊性與個人主觀意識。經過長期的研究表明,品行低劣、心胸狹窄的人更加容易出現報復心理問題,但這也不能排除此心理出現在高智商高學歷高素質的人之中。另外,影響報復心理產生的因素較為多樣,如環境、性格、挫折遭遇等。
(四)人際交往困惑心理
人際交往困惑心理的產生是大學生必經的過程之一,在異鄉交往中體現尤為明顯。一是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時期,二是步入大學的學生脫離了高中男女交往的嚴格束縛,較為渴望感受戀愛,但是由于心智較為稚嫩,無法正確地分清友情與愛情,從而容易將友情誤以為愛情。同時,受性格或其他因素的影響,許多的學生在和異性相處時較為容易,但卻在同行相處中表現出了一定的困難,這類現象多出現于女生群體中。此類心理問題的出現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會影響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塑造。
二、引起我國新時代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
(一)身體生理的變化
大學生正處于青年時期,生理逐漸發育成熟,出于對成人世界的好奇,大學生往往會積極探索外界,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大學生的想象,從而導致他們容易想入非非,但由于自身能力與環境的限制,他們又會發現外界現實和自己的想象不符,最終導致落差心理的產生,影響心理的平衡。
(二)較為沉重的學習壓力和就業壓力
大學生就業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同時,父母對學生的殷切盼望也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學生較為沉重的學習壓力與就業壓力。
(三)不和諧的人際關系
通常情況下,不和諧的人際關系容易造成學生心理壓力的增加。在大學階段,他們往往會低估社會的復雜程度,由于社會經驗的缺乏,大學生往往會出現人際交往的困惑心理,甚至導致社交恐懼癥的產生。
(四)不穩定的情緒
大學生的心智趨于成熟但感情仍然較容易波動,處理事情偏向于感性,容易受外界客觀事實的影響而產生自負或者自卑的心理。
三、如何有效解決我國新時代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
(一)通過多種途徑及時了解并掌握大學生的心理狀態變化
筆者認為,解決我國新時代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的關鍵環節是及時了解并掌握大學生心理狀態的變化及問題的產生。因此,大學應當完善以下兩方面的工作內容:一是應當加強心理健康師資教育力量、拓展其資源;二是應當通過多種方式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如講座、心理輔導、心理咨詢。同時,也可以利用網絡通信技術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
(二)高度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培育工作
目前,我國人們對于心理問題的重視程度仍然有待提高,往往并未做到事前預防,而是在發現問題的事后才開始反思原因,采取補救措施。因此,為了有效解決我國新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培育問題,各高校應當高度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培育工作,加大心理健康相關內容的宣傳,增強全體師生的心理健康意識,從而促使他們關注自身心理狀態的變化,減少對心理問題的偏見,營造一個更加包容的校園環境。與此同時,各高校應當注重利用思想道德培養類課程,引導學生以學習為重,正確看待友情愛情,形成科學的價值道德體系。
(三)積極磨煉學生意志,增強他們的心理抗壓能力
對于剛步入大學的學生而言,環境適應是繞不過去的坎,這也讓他們感到一定的困擾。因此,學校應當通過多種方式積極幫助學生實現角色變化,良好適應環境,促使他們擺脫中小學的依賴感與服從心理,鼓勵他們進行自主學習與探究。另外,學校應當引導學生多多參與社團活動與社會實踐活動,不斷的鍛煉自身,增強抗壓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培育是高校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內容之一,心理問題的產生是有因可循的,各高校應當充分重視心理問題,積極采取措施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增強師生的心理健康意識,營造一個包容的校園環境,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周芬芬.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科技風,2019,(12).
[2]牟善英.中國傳統文化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價值與積極作用[J].高教學刊,2019,(09).
[3]姚瑤.新媒體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9,(04).
[4]汪明賀.探究高校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智庫時代,2019,(15).
[5]李福偉.新媒體環境視閾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智庫時代,20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