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偉大斗爭是以習近平為代表的共產黨人的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重要論斷,也是以習近平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對斗爭哲學的原創性貢獻?;仡櫠窢幷軐W的發展史,剖析偉大斗爭的科學內涵和實踐要求,有助于完整準確地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深刻內涵和重大意義。
關鍵詞:偉大斗爭;斗爭哲學;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斗爭哲學[1]這一提法最早源于19世紀以來盛行的無政府主義思潮,作為左翼陣營的馬克思主義更是將斗爭性發揮至極致,尤其是在傳入中國后,和本土的農民運動結合起來,曾在中國長期的革命和建設時期發揮過重大的積極作用。本文嘗試從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內部尋找斗爭哲學的根據。
一、偉大斗爭的理論淵源
(一)馬列的斗爭哲學
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不是意識決定生活,而是生活決定意識。”[2]經濟問題對解決其他社會問題具有決定性的意義,而其核心乃是對生產資料的占有,因而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就成為重中之重?!爸两褚磺猩鐣臍v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3]在業已分化為資產者和無產者兩大對立階級的現代資本主義社會,情況更是如此。因此馬克思和恩格斯積極領導和參加工人運動,推動共產主義者同盟和國際工人協會的成立。
作為聯系東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橋梁,以列寧為代表的俄國馬克思主義者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列寧開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得到了空前的抬高,并成為斗爭哲學的所謂科學根據。諸如“資產階級必然滅亡,無產階級必然勝利”、“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和“革命是歷史的火車頭”等馬克思的只言片語,后來都成了這些革命者的最高教義。
列寧主義被譽為“帝國主義時代的馬克思主義”,其理論貢獻主要是無產階級革命及政黨理論。馬克思對無產階級革命做出了如下兩點論斷:其一,只有在多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同時發生革命,社會主義才可能戰勝資本主義;其二,落后國家和地區只有在經濟發展水平達到發達程度的時候,才可能發生革命并取得勝利。列寧根據其帝國主義理論對上述兩點做出了修正:他認為,在工業革命的大背景下,由于自由競爭導致的生產和資本的過度集中,自由資本主義必將發展成為壟斷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加之各主要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帝國主義之間必將發生大戰。如此一來,帝國主義國家內部的反戰情緒就會高漲。帝國主義出現的薄弱環節為無產階級革命提供了契機。據此,列寧大膽斷言,壟斷階段是資本主義的最后一站,處于垂死和腐朽中的資本主義必將淹沒在無產階級革命的汪洋大海之中。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革命高潮,列寧提出了其極富斗爭性的政黨理論,諸如“無產階級政黨的先鋒隊性質”“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等。這些見解都為后來的毛澤東所繼承和發揮。
(二)毛澤東的斗爭哲學
毛澤東曾兩次在不同場合大談其所信奉的斗爭哲學:其一,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的口頭政治報告中,他說:“自從有了奴隸主、封建主、資本家,他們就向被壓迫的人民進行斗爭,‘斗爭哲學是他們先發明的。被壓迫人民的‘斗爭哲學出來得比較晚,那是斗了幾千年,才有馬克思主義?!盵4]其二,在1958年的廬山會議上,毛澤東再談斗爭哲學,只不過將階級斗爭引入了黨內。他說:“總之,按照唯物辯證法,矛盾斗爭是永遠的,否則不成其為世界。資產階級政治家說,共產黨的哲學就是斗爭的哲學,一點也不錯。”[5]
總之,在毛澤東看來:首先,在理論上,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分別揭示了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普遍規律,因而中國社會的未來發展方向必然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其次,行動上,共產黨應發揮無產階級先鋒隊的作用,領導和推動革命走向勝利。其實,在毛澤東早期接觸馬克思主義的時候,他就直言:“我對馬克思主義只取了它四個字:‘階級斗爭?!盵6]大革命時期,他曾公開講道:“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行動?!盵7]
綜上可見,從最初的“實踐的唯物主義”到后來的“斗爭哲學”,這個過程是作為理論形態的馬克思主義不斷下移,不斷實用化的過程。這一斗爭哲學的精神風貌,曾經激勵無數仁人志士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可謂是馬克思主義在博弈中勝出的深層次的原因。
二、偉大斗爭的科學內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偉大斗爭的提出是對馬克思主義實踐和斗爭傳統的繼承和發展。
眾所周知,自誕生之日起,馬克思主義學說便以改造世界為己任。在哲學層面,馬克思主義號稱“實踐的唯物主義”,從而與當時的其他的學說,甚至是所有傳統哲學流派劃清界限。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馬克思寫道:“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8]在這一新哲學的創始人看來,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因而要合理地解決社會歷史的問題,就必須回到人的實踐中去,其中最重要的是生產勞動實踐。
首先,偉大斗爭是一種精神風貌。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偉大斗爭首先是指一種理想堅定、積極樂觀、勇往直前的精神姿態。作為職業革命家的毛澤東,早在其青年時就奉“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與人斗,其樂無窮”為圭臬。習近平總書記繼承了這一偉大傳統,針對著黨員干部隊伍中存在的革命意志消退、貪圖安逸享樂等突出問題,提出偉大斗爭,旨在警醒同志,催人奮進?!皣m大,好戰必亡,忘戰必?!薄iL期以來,國人久享和平,斗爭思維和斗爭意志淡化。
其次,偉大斗爭是一種實際作為。馬克思主義認為,實踐是人類社會歷史的基石,是解決問題和矛盾的根本途徑。偉大斗爭是一種具有現實指向性的行為舉措與有力行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創造性發展斗爭哲學,并在實際斗爭中,堅持將原則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魂性結合起來,有效打擊了境外敵對勢力和境內腐敗分子,捍衛了人民的利益。
三、偉大斗爭的實踐要求
偉大斗爭是一個具有重要政治內涵的時代主題,也是以習近平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對斗爭哲學的創新和發展,踐行偉大斗爭,需把握以下幾個要點:
堅持立場的人民性。不同的觀點源自不同的立場,在階級社會,典型地表現為剝削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立場,其他的立場都是由此衍生的。共產黨是無產階級及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忠實代表,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想問題、辦事情。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立場是黨的根本政治立場,人民群眾是黨的力量源泉。我們黨來自人民,失去人民擁護和支持,黨就會失去根基。必須把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作為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盵9]全體黨員尤其是各級領導干部必須牢固樹立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站穩群眾立場,增進群眾感情,貫徹黨的群眾路線,。
堅持程序的合法性。習近平指出,新時代的“偉大斗爭”必須遵循民主和法制兩大原則,以維護正常秩序為前提,并以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為導向,以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為例。一要樹立法治觀念。各級紀檢監察干部不僅要對執紀業務知識爛熟于胸、運用自如,對國家的政策法律法規進行系統學習,在實踐中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形成依法辦事、遇事找法的思維習慣和工作方式。二要完善反腐法律法規。推進依法肅貪,建立完整的制度體系,來形成監督合力,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推進國家依法反腐走向規范化、制度化、長效化。三要嚴格守法。打鐵還需自身硬,各級紀檢監察干部要充分認識到依法執紀的重要性,既不將法律問題政治化,也不搞運動式反腐敗。要捍衛法律威嚴,對紀檢監察隊伍的違紀違法之舉要零容忍,對違反法及法規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提醒、堅決制止。
堅持策略的靈活性。從哲學上來講,對立與統一是矛盾的基本屬性,對立和統一的辯證關系使得矛盾的內容和形式多種多樣。開展偉大斗爭,面對不同的矛盾與問題,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是偉大斗爭的一個方法論。當面臨外來軍事力量或“三股勢力”挑釁時,我們厲兵秣馬,嚴陣以待,堅持“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當境外敵對勢力進行輿論滲透時,我們不懼意識形態斗爭;而當黨內政治生態受到侵蝕時,我們又按照“團結-批評-團結”的公式開始黨內斗爭。
參考文獻:
[1]關于“斗爭哲學”的詳細分析,可參見林青山,斗爭哲學的由來和實質,社會科學輯刊,1980年第3期。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
[4]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5]《機關槍迫擊炮的來歷及其他》,即毛澤東對時任(1956年)中共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的劉瀾濤和他身邊的兩位工作人員摘編的小冊子《馬克思主義者應當如何正確地對待革命的群眾運動》寫的第二個批語。
[6]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7]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
[8]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
[9]習近平.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作者簡介:高碧峰(1967.9—),男,漢族,湖北,碩士研究生,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哲學院黨委書記,經濟師,研究方向高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