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睿
中圖分類號:F253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1-138-02
摘 要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融資,對中小企業來說更是如此,目前在市場經濟中中小企業融資存在很多問題。因此本文從我國經濟環境現實出發,討論造成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的原因,并給出一些解決的思路。
關鍵詞 中小企業 融資 政策優惠
中小型企業是我國企業里的主力軍,占比高達80%以上,而且創造了達5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和工作崗位,是經濟發展、國家進步的基礎和重要力量。但是,融資問題卻一直困擾著廣大中小企業,阻礙了中小企業的更好更快發展,雖然我們國家在最近幾年出臺了一些支持政策,但融資風險一直是導致大量中小企業破產的主要因素,只有解決好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打通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才能更好的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使其在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一、企業融資綜述
企業融資是指企業為了開拓新業務、拓展新項目等目的,在市場上所進行的一系列籌集資金的活動,進行融資的企業也被稱作融資主體。由于企業的規模大小、盈利能力等其他內部環境不同,以及市場政策,融資條件等外部環境的不同,企業的融資方式也不盡相同,在我國,上市公司的可用融資方式最多,中小企業的可用融資方式比較少,不同的融資方式具有不同的風險特征。企業的融資風險可劃分為現金融資風險以及收支融資風險兩種類型。
二、中小企業融資面臨的問題
(一)企業經營問題
1.盈利能力不足,負債率不合理。企業的融資方式有債權融資和股權融資兩種類型,其中債權融資是最主要的方式,但是企業的資產負債率不能過高,如果企業的債務規模過大,其產生的過高的融資成本就會影響到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影響企業的健康發展。因為中小企業本身盈利能力就比較弱,一旦出現突發事件,導致企業的現金流不能覆蓋利息支出,過高的負債就很有可能會導致企業的破產。另外,中小企業的經營風險大,也導致很多銀行惜貸,更加劇了融資難的問題。
2.股權資本與債權資本比例不合理。股權資本與債權資本的比例又叫資本結構,合理安排資本結構是企業經營中的一個重要課題。著名的理論有羅斯的MM定理,代理成本理論,信號理論等等。一般認為企業的股權資本成本是要低于債權資本成本的,并且這里的債權利息應該是稅前的,這樣的特點使得債權融資超過一定限度后,便會導致企業盈利能力的下降。很多中小企業由于缺乏合適的股權融資渠道,再加上急于擴張,往往會使得債券融資所占比例過高,導致企業還本付息壓力過大,經營風險變大。
3.管理能力低下,財務管理能力查。我國的中小企業主大多是中低層經營者,他們管理知識和專業能力的缺乏導致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力和決策能力較差,對企業發展缺乏長遠考慮與戰略眼光,往往是抱著過一天算一天的心態來經營的,這導致其在融資的時候只考慮資金數量和到位時間,而較少關注資金成本問題,幾乎不關注融資結構和融資時間與企業經營需求的匹配問題。
其次,大多數中小企業由于規模較小,為了節約成本,管理人員一般較少,也不會單獨設立風險控制部門,也就不會產生財務風險分析報告來幫助管理層進行經營決策。并且大部分中小企業都是控制人具有最終決策權,容易導致一人獨斷,這也增大了企業的經營決策風險。
(二)外部融資環境問題
1.市場整體流動性變化。中小企業的融資受外部環境的影響較大。我國在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會采用不同類型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政策的變化調整會導致市場上流動性的變化。例如當經濟發展緩慢時,國家往往會采用寬松的貨幣政策,向市場上投放流動性,此時企業的融資就比較容易。而當經濟發展過熱時,緊縮的貨幣政策就會導致市場上流動性缺失,企業融資也會變得困難。當前我國正處在去杠桿調結構的過程中,導致中小企業出現了較大的融資問題。
2.銀行惜貸問題。雖然國家的政策是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但是在政策的傳導上往往會出現問題。由于商業銀行是以營利為目的的,這就導致銀行不愿意將資金貸給風險較大的中小企業,而是更愿意帶給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導致實際流向中小企業的資金并沒有達到政策要求。
3.缺乏擔保機構。擔保機構作為銀行和企業中間的重要媒介,發揮著重要的樞紐作用,方便了銀行和企業之間的聯系。在其他國家,由擔保機構提供擔保,促進銀行向企業提供貸款的融資模式已經司空見慣。但目前我國的擔保機構能覆蓋的規模還遠遠不夠,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得不到滿足;并且多數擔保機構的運行和管理不規范,風險控制能力和手段不足,容易出現煥章問題;最后,我國還沒有關于擔保機構的行業協會,行業缺乏自律能力,這都給中小企業的融資造成了一些阻礙。
4.法律法規不健全。我國的《公司法》以及《企業破產法》最初是為了調整國有企業或國資企業而制定的,其中的一些法律原則和法律解釋對中小企業并不適用,甚至存在一些不利于中小企業融資的法律條文和規定。保障中小企業利益特別是融資利益的法規體系不健全,規范中小企業融資行為的法律法規比較少,也導致了中小企業融資困難。
三、對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建議
(一)完善企業內部環境
1.正確認知風險。市場經濟是我國堅持走的經濟道路,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的盈虧自負,風險自擔,這便意味著廣大中小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主要正確認識風險問題,樹立風險意識。首先,在人事任免上,企業可以將其與風險評估掛鉤,提高管理層的風險把控意識和能力。其次,在薪酬制度上,可以建立一套風險考核機制,將員工尤其是管理層的薪酬和風險評估聯系起來。最后,培育良好的企業文化也是很重要的,風險管理文化應作為企業管理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使風險意識內化為員工的自覺行動,這樣才能牢固樹立風險意識。
2.建立融資風險監測系統。融資風險監測系統是指熊企業的財務情況出發,通過計算企業的關鍵財務指標,并將其輸入到準備好的財務管理模型中,研究分析出企業的資金財務狀況,并在出現融資風險時及時發出預警。這樣的系統實際上不僅可以用來監測企業的融資風險,也可為其他財務狀況提供監測服務。這就要求企業要完善自身的管理系統,將風險監測系統所屬的預警部門補充入企業的管理機構中,這一部門的存在應當是相對獨立的,不能受到其他經營或管理部門的約束和影響,這樣才能獨立客觀的提供監測和預警服務,同時還要求企業要完善與之相配套的管理制度,以更好的發揮其作用。
3.提高經營水平。企業在日常經營中要注意資產負債情況,時刻關心償債能力。比如在新發債券或者向銀行借貸時,首先要看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是多少,增加負債后資產負債率會變成多少,是否還處在合理區間內。一般來說,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最好不要超過75%,超過75%就可能會出現長期償債能力不足的問題,在65%以下則是安全區間,因此企業可以將65%-75%的資產負債率作為預警區間,65%為黃色預警線,75%為紅色預警線。另一個在經營中需要關心的指標是流動比率,流動比率是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的比值,反映企業的短期債務償付能力,流動比率越大,說明企業可隨時用來調用的流動資產就越多,也就越有利于償還債務,尤其是償還利息。以上情形要求企業在融資時要多方面考慮,同時在日常經營時也要注意償債能力問題,做到未雨綢繆。
(二)政府需要改善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
1.增加中小企業的融資來源。中小企業處于融資劣勢地位,融資渠道很少,主要原因就是我國的企業融資體系不健全。作為大陸法系國家,我國企業融資來源以間接融資為主,主要是銀行貸款,直接融資為輔[7]。中小企業由于信用和擔保問題,容易導致銀行惜貸,同時又不能參與直接融資。這就需要我們國家建立完善的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更多便利。
2.打通政策傳遞,解決銀行惜貸問題。實際上,我國政府是很重視中小企業融資難這一問題的,也出臺了很多政策來解決這一問題,但是商業銀行這一層面存在的惜貸問題導致政策的執行不暢。因此中央銀行要出臺相應的規定,如硬性規定對中小企業的最低貸款比例,同時建立監測機制,對沒有達到指標要求的商業銀行采取懲罰措施。由于中小企業的主要融資來源就是銀行貸款,這一措施可以很好的使資金更多的流向中小企業。
3.對中小企業實施貸款優惠和稅收優惠。企業的融資壓力大,一部分是由于資金成本高,另一部分是由于稅收壓力大,為此可以對中小企業融資給與適當的補貼,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同時對稅收和公積金等成本給與適當的減免,降低中小企業的稅負壓力。
四、結語
中小企業融資難,主要原因是大環境問題,次要原因是企業自身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改善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另一方面,企業也需要加強自身建設,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中小企業發展。
參考文獻:
[1] 鄭偉.美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J].首席財務官,2014(17):16-21.
[2] 朱華.中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局及可行的解決之道[J].經濟研究導刊,2016(21):86-87.
[3] 王敏.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創新探析[J].征信,2016(12):1-6.
[4] 郭雅.中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局及可行的解決之道[J].財政部科學研究所,2013(5):10-12.
[5] 劉菊芹.談西部民營企業融資的制度創新[J].商業時代,2006(20):88-89.
[6] 王滿,張巍巍.新常態下中小企業融資特點及對策[J].經濟縱橫,2016(2):56-59.
[7] 李嘉文.網絡環境下中小企業融資新途徑探究[J].昌吉學院學報,2017(2):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