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如意
摘 要:哈耶克作為新自由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極力主張個人自由,推崇自由至上主義,認為只有真正實現個人自由,才不會局限個人的全面發展及有利于社會進步。本文主要是對哈耶克的自由觀與馬克思的自由觀進行論述,相對比之后,在馬克思的視野中來闡釋馬克思對自由的超越。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哈耶克;自由
自由是一個古老而又話題不斷的問題,眾多思想家們對其進行探索和研究,得出各種各樣的觀點,因此關于自由的問題從來也沒有一致的論調。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也是新自由主義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哈耶克在關于自由理論方面做出了重大研究,對于個人自由理論及自由秩序方面對市場經濟的發展是具有一定的重大貢獻的。但是,哈耶克的自由理論也有其局限性,在經歷金融危機后,被證實其自由理論是站不住腳的。雖然如此,哈耶克的自由理論還是處于一個呼聲較高的地位,使得我們有必要對其進行探究。
一、哈耶克的自由觀
哈耶克在被稱為“現代自由主義宣言”的《自由憲章》一書中,就開門見山:“本書研究人的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下,社會中他人的強制被盡可能地減到最小限度。這種狀態我們稱之為‘自由(free or liberty)的狀態。”。也就是說,哈耶克認為自由并不取決于選擇范圍的大小,而取決于能夠根據自己的意愿行事,強調個人行事必須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也就意味著聽命于自已,由自已做決定,這種狀態就是他所認為的一種自由的狀態。
在對自由的研究方面,哈耶克認為真正的自由是一種“消極的”形式,這種自由是被嚴格限定在個人范圍內的一種形式自由且這種自由的狀態是“在此狀態中,一些人對另一些人所施以的強制,在社會中被減至最小可能之限度”,是一種基本不受到他人的武斷的意志所強制的一種“個人的”或“人身的”自由。同時,這種狀態的自由是被無限接近的,但是不能達到完全的一種狀態。所以,在哈耶克眼里,自由的政策雖然不能夠完全消滅強制,但是最起碼要將其強制限定在最小范圍內從而來保障最基本的自由。因此,從另一方面來說,他將“自由”與“強制”聯系在一起對自由的意義進行了一種比較明確的說明。也就是說,強制對“個人自由”來說是回避不了的,要想獲得自由,只能依靠強制來制止強制。這樣也是就默認將這樣強制的權利賦予國家,通過國家來執行,“并全力把國家對這項權力的使用限制在下述場合,即它被要求制止私人采取強制行為的場合”,即是,通過國家維護所謂個人的自由權利,采取一定的限制,來保護個人的私人范圍免受到干擾,以此通過限制來使“個人自由”成為可能。
哈耶克也強調指出私有財產權是個人自由的基本前提,也是自由的保障。他認為,通過財產的分立,個人自由才能被更加充分的實現,只有擁有私人財產,任自己隨意支配,不受他人的限制,才能是自由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種財產分立制度最終會導致貧富差距的兩極分化,富人與窮人的差距拉大是不可避免的一個問題。這種形態的差距擴展就是導致:富人越來越富有,窮人會幾乎沒有擁有私人財產。對于這樣一個問題,哈耶克本人是清楚認識到的,但他選擇忽略,認為“所有的人在法治下享有自由,并不是要求所有人都能擁有個人財產,而是要求許多人都能夠這樣做”。這也就表示,哈耶克認為自由秩序中的自由或多或少是一種有點冒險的自由。哈耶克本人也明確表示出,“我本人寧愿沒有財產生活在一片其他許多人擁有一些財產的土地上,也不愿生活在一個全部財產‘集體所有,由權力機構安排其用途的地方”。
二、馬克思的自由觀
在對自由探索方面,馬克思是將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的發展作為其一生的事業,是以實現個人自由的完整作為一個基本目的的。在馬克思那里他所設想的的一個未來理想的社會就是人的自由得到全面發展的一種社會,“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也就是說,在馬克思那里,他始終關注的是“個人自由”的意義和作用,未來社會的形態就是建立在此基礎上的一種“自由人的聯合體”。
馬克思的“自由”是在創造性的實踐活動中實現的自由,可以說是一種積極向上的自由,這種形式的自由是帶有一種開放性及創造性的特征并且馬克思雖談論的自由也是一種自由本身不斷去實現其本身的克服和揚棄,帶有一種徹底的革命性性質。在資本主義社會時期,人們主要是依賴于物為基礎的一種人的獨立性社會,在這種情況下,人仍然會受到外在的一種異化力量的控制或統治。因此,在這種社會中,所謂的“自由”也只是一種比較抽象的、某種形式上的自由,并不是一種真正的或實在的自由而是由其導致的一種事實上的不自由。正是因為這點,馬克思的自由觀點是站在現實的角度上作為一種解放的和革命的自由觀,開始轉向對資本主義進行一種揚棄,努力讓人擺脫對物的依賴關系,使人在自由人的聯合體中,重新獲得全面的真正的自由,具有自由個性,完全自覺地創造歷史。
馬克思對自由的理解問題上并不是在抽象的意義上泛泛而談,而是將整個人類的自由和解放的理想落實到了每個人的現實歷史活動中,是通過社會的視角,也就是站在社會的角度,通過一種實踐的思維方式以此來形成自由的實現。馬克思的個人自由的實現方式是與社會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在馬克思看來,人是社會的存在物,與社會不是抽象對立的關系,而是處于社會中的每個人的命運都與其他人的命運息息相關,個人與他人之間是相互依存、休戚與共的關系。因此,個人的自由和人類的自由也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
三、從馬克思主義哲學視野中看哈耶克自由觀
在經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哈耶克與馬克思的自由觀是存在著本質的不同。首先,哈耶克從個人主義立場闡釋的個人自由和自發秩序理論,確實是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政治秩序學說的原則。在市場經濟中,這種自由是可以保障部分人們在市場中根據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同時也會有一定的收益。但是,如果我們深入研究也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就是哈耶克主張的自由真的可以讓個人獲得一種真正或實在的自由嗎?同時,哈耶克強調財產分立制度是可以保障個人獲得自由有利的手段,有了私人財產,個人才能是真正自由的,但是對于這種形式所導致的事實上及實質上的不自由哈耶克選擇忽略,或者說哈耶克對此根本漠不關心。也許,哈耶克本身就很清楚市場經濟會造成貧富分化,甚至是沒有限度的貧富兩極分化,但他對此不以為然,他寧愿沒有任何財產,也不要受到全部財產“集體所有”的機構的安排和干預。在哈耶克看來自由秩序中的自由本身就意味著可能會有犯重大錯誤的自由,或有冒生命危險的自由。事實是,假如個人只有所謂的財產權而沒有實際的財產,導致的結果就是為了生存,個人必將會屈從他人的安排和命令。這樣的話,哈耶克式的自由就會喪失,所以說,哈耶克所追求的自由只是一種形式自由并且把這種形式自由看成是個人自由的最終形式,就會忽略對實質自由追求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