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義濤 秦崇勝
摘 要:“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一些高校大學生的學習現狀,在經歷了玩命式的高中學習后,很多學生進入大學后喪失學習的目標,缺乏學習動機,荒廢學業。導致大學生產生學習迷茫的原因,往往是由于對自己的大學生活和未來的發展方向缺乏缺乏目標,沒有具體的職業生涯規劃。其實對于大學生來說,職業生涯規劃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難,簡單而言職業生涯規劃就是在分析自己的興趣、愛好、優劣勢、價值觀以及性格等各方面因素的基礎上,將自己的特長與專業相結合,對未來的職業發展做一個大方向性的規劃,根據規劃的目標制定詳細的計劃并付諸行動。通過職業生涯規劃,使大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提升學習動機,營造良好學風,促進學風建設。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學風;學風建設
學風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覺接受教育并完善自身的一系列行為方式,主要是精神、態度、學習習慣等方面的問題。新時代,學風建設面臨著新的挑戰,我們要結合學生和專業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明確學習目標,增強學習動力,營造良好的學風氛圍。
一、學風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學風可以分為兩種:壞學風和好學風。壞學風就像是“流感”病毒,一旦在學校中擴散,再治療就比較有難度。學生中有了“病毒”就難免不會引發一場“流感”。壞學風雖然盛行卻始終無道,因為它有一個勁敵——好學風。好學風就是一種“我要學”的學習習慣,它在無形中助推學生提升自我。學生暢游在知識的海洋,離不開指明方向的燈塔,而學風就如這座燈塔,指引著學子們前進。
針對我校學前教育專業開展了學風建設問卷調查,參與人數為963人,其中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的學生所占比例分別為 42.6%、31.1%、16.7%和9.5%??傮w來說,本次問卷調查的學生主要集中在大一、大二和大三。在學習態度方面,17%的學生表示上課會不由自主的走神,2.8%的學生認為偶爾曠課也是正常的,8%的學生有時會出現上課遲到的現象;在學習目的方面,3.3%的學生認為自己上學就是為了混文憑而已,對未來沒有規劃,45.8%的學生不會選擇繼續深造;在誠信意識方面,4.9%的學生有過考試作弊的想法或實施行動,13.1%的學生表示考試作弊是可以理解的;在使用網絡方面,55.3%的學生每天上網時間超過3小時,67.9%的學生上網是用來打游戲、看電影、聊天或干其它事情。這些問題的凸顯,反應了我們在學風建設方面亟待解決,而學生存在學風方面的問題,很多是因為沒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只在學?;烊兆?,得過且過。那么學生就不會全心學習,這樣也就影響了學風建設。
二、學風建設與職業生涯規劃的關系
(一)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學生認識自我,發揮自身優勢
職業生涯規劃是學生在正確分析自我、認識自我的基礎上,結合對未來從事職業的分析,進一步了解自己,明確自己有哪些特長和缺點,剖析自己的性格特征,明確自己未來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應該干什么、適合干什么,從而有針對性地完善自我,展現自己最優秀的方面,并朝著自己確立的的人生目標奮斗,做新時代的追夢人。
(二)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學生明確大學各階段的發展方向
每個學生在大學學習時間是固定的,但是他們學習的內容和掌握的知識卻是不盡相同。在大學所處的不同階段,都有著不同的學習內容。大學生應該明白大學中每個階段努力的重點是什么,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就在于是否抓住了重點。大學生要明白每一個階段應該培養哪方面的素質,達到怎樣的要求,從而確定自己的重點。只有找準了重點,知道了各個階段學習的重點是什么,才能在學習中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更多地用在需要的地方。如大一、大二為學習基礎知識階段,大二、大三為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階段,大四為畢業實習階段。
(三)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
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不僅僅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更注重詳細的學習計劃和實施過程,利用多種渠道獲取相關知識、鍛煉專業技能,督促自己進行有效的學習,主動探索大學新的學習方法,利用圖書館、實驗室等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提升自身綜合素養。通過參加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鍛煉自己的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等。職業生涯規劃就是把自己在大學期間每年、每學期乃至每月、每周都做好詳細的規劃,明確學習的目的,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端正良好學風。
三、以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促進學風建設
(一)發揮輔導員在大學生職業規劃所起的導向作用
輔導員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引領性作用,與大學生關系最密切、接觸最頻繁,在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起著一定的導向作用。大一新生初入校園,他們對大學的一切是懵懂無知的,新的環境、新的學習方式、新的生活等都會讓大一新生無所適從。輔導員要抓住這個時機,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學業規劃等方面的主題教育活動,把職業生涯規劃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在思想意識上加以引導,培養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幫助學生在學業、職業生涯規劃中認識自我、客觀分析職業環境,做好學業規劃,在實施學業規劃過程中加強監督,讓學生學習有計劃、有目的,只有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就能夠有效地促進學風建設良性循環。
(二)職業導航,引領成才
優秀畢業生的學習經歷往往能激勵在校大學生的學習動力,他們把優秀畢業生做為自己奮斗的標桿和效仿的榜樣。因此,在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同時,我們可以邀請同專業優秀畢業生到校做專題講座,讓優秀畢業生從學習、生活、就業等多個角度闡述自己的經歷。同時,我們也可以把優秀畢業生分為考研達人、創業達人等,把他們的先進事跡制作成文化墻,布置在教學樓的走廊里,時刻激勵著學生,以此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提前了解職場前景,明確努力的方向。
(三)開展“我的職業規劃”活動
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活動,其實就是大家思考如何成為一名優秀學生,畢業后能順利沿著自己規劃的職業發展方向前進。在職業規劃活動中,明確學習目的,解決目前面臨的困難,調整心態,提前做好就業準備,制定詳細的實施方案。在活動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通過講述自己以后的職業發展方向,制定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為實現自己的職業規劃付出努力。在分享自己職業生涯規劃的同時,也可以讓大家相互借鑒,汲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并達到相互監督的作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職業觀、學習觀,合理規劃好大學期間的學習生活,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為以后的職業發展奠定基礎。
(四)發揮高年級優秀學生的指導作用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特別是剛剛進入大學的新生,他們對高年級學長充滿著信任和依賴。高年級的優秀學生可以在學習生活中,用他們感興趣的語言與低年級大學生進行交流,相同的成長環境,相似的學習經歷,使得高年級的優秀學生在學生引領方面更具有優勢。學長引領最佳時間是在大一的第一學期。我們可以在高年級中選拔優秀的學生擔任新生班級的輔導員助理,從新生一入校就對他們在班級建設、學業規劃、宿舍管理、朋輩輔導等方面進行指導,通過面對面或新媒體等形式對其遇到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并對其學業、職業生涯規劃進行評估和調整,充分發揮學長的引領作用。
(五)職業規劃社會實踐活動
學生在制定職業規劃時,往往存在眼高手低或不切實際的現象,我們可以利用周末或寒暑假的時間,組織學生到幼兒園、早教機構、培訓中心等場所進行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到相關的企業進行參觀學習,通過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調整自己的學業、職業規劃,以此來提升學生自身職業技能和職業
素養。
通過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使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過程中認識自我,明確職業發展方向,進而在大學期間制定詳細的學習規劃,并通過有效的方法來對自己的學業規劃進行評估,從而實現自我定位和職業定位,選擇自己喜歡并適合于自己的職業。在職業生涯規劃中幫助學生認識大學生活,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合理規劃學業,明確學習目標,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在學生之間形成相互影響的氛圍,從而有利于學風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