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迎慧
摘 要:基于中職班主任管理過程的“有效溝通”為切入點,通過三個方面的管理的反思,明確中職班主任“有效溝通”帶來的教育價值,解析班主任“有效溝通”的出發原則,探索師生“有效溝通”過程的技巧談話,以此希望帶來建設性的意見,為廣大班主任管理活動,提供理論性支持。
關鍵詞:班主任管理;溝通技巧;管理反思
一、中職班主任管理過程中溝通的重要性
溝通在日常生活中占據不可或缺的地位,沒有溝通,生活就沒有樂趣,事業就不會成功,工作也將沒有樂趣。只有,溝通人與人才會相識,才會理解對方,才會產生信任。因此,溝通是中職班主任有效管理工作的前提條件,只有建立在良好溝通的基礎上,班主任的管理行為,才具備務實性與針對性。具體而言,其一,良好的溝通,學生才會敞開心扉,接納老師的批評與指導意見。其二,與生建立良好的溝通,才能創生和諧共生的班集體,班主任的管理行為,才會事半功倍。其三,中職學生正處于青春期,自我意識較強,同時,也是他律到自律的重要形成階段,假設,沒有建立在溝通基礎上的管理行為,不僅存在一定性管理的“盲目性”舉措,不適當的管理行為,嚴重的話會引起中職學生的逆反心理,因此,低效的溝通,容易造成管理效果的高耗低效的管理結果。其四,中職班主任作為學生的學習質量、學習心理、生活事務、人身安全的主要管理者與輔助者,同時,也是學校規范行為教育和行為養成教育的主要建設者,在沒有溝通的基礎上,沒有深入接觸了解學生,班主任無法動態化、時效性的獲取管理行為有效的信息反饋,班主任管理行為的落實非常容易僵硬化,不切合實際學生心理與生理的發展適時需要,最終,會演繹成形式化的管理工作,實質上對學生沒有起到現實性的幫助,也無從談起,培養職校學生的職業綜合素養的促進,推進以職業為導向的中職教育建設與發展。因此,班主任管理過程中“有效溝通”能力的發展與提高,不僅重要,而且必要。
二、中職班主任管理過程中溝通的原則性
在班主任管理過程中,有效溝通應該基于三大原則。其一,同理心原則。在與生溝通過程中,班主任既要感同身受,又要立足學生立場,分析問題,提高班主任管理中談話的有效性。這也要求,班主任在管理過程中,要摒棄自我主觀意識,如,不得對后進生管理中存在主觀評判,而是,做好良師益友的角色,從學生角度出發,讓學生真正感受的班主任的關護與負責。其二,民主平等原則。民主平等,是建構和諧共生的管理環境,讓學生真正感知自己是班級的主體地位,是促進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參與到管理活動中,從而構建出共建、共治的班集體。只有,在民主平等的原則出發,不僅,根本性甩脫師道尊嚴的舊思想,最大化驅動班主任尊重學生意見,促進班主任洞察到學生成長中真正需要的幫助與實際需要,同時,提高學生對班主任的威信與良師益友的形象塑造,提高教育語言的有效性。其三,真誠管理原則,只有,班主任坦誠相待、用心溝通,學生才能切實感知老師的用心良苦,有效感化學生。正如,只有愛學生,學生才會愛你一樣。真誠永遠是不過時的交流利器,只有,真誠待人,就沒有感化不了的學生。在同理心、民主平等、真誠待人的基礎上,班主任的教育語言才能有質量、有效果,才能實質性的幫助到每一位學生,學生也才能聽的進、學的出,促進中職學生規范行為養成教育的務實性落地。
三、中職班主任管理過程中溝通技巧探索
(一)要了解學生,針對性溝通
在談話之前,班主任要充分做好準備工作,談話才能有明確目標,才能對癥下藥,達到管理的目的,避免教育溝通的盲目性、不適當性,甚至加劇師生的矛盾性。其次,學生的個性千差萬別,這也決定教育語言的個體差異性對待。例如,當學生犯錯誤時,采取適時、恰當的批評,促進問題解決的針對性,增強教育語言的說服力,提高學生內心的接納。再如,在管理過程中面對班級的后進生缺乏足夠的自信心和進取心的學生,教師應該針對性的肯定學生的長處,正如,“長善可以救失”,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進而,幫助學生走出成長困境。因此,全面了解不同學生,做好前期準備性工作,才能有效談話的基本條件。
(二)要學會傾聽,有理性的談話
談話中引起學生的思想共鳴,才能促進學生思想的轉變,達到規范養成行為教育的目的。因此,班主任在與生溝通交流的過程中,要學會傾聽與表達。具體而言,傾聽是落實有效教育語言的基礎,在與生對話的過程中,被談話的學生一般會如實把情況向班主任訴說。此時,班主任應該是學生的知音者,應該從學生立場、角度、語言中,了解分析學生的基本情況,然后,在針對性的與學生對話。在班主任的教育語言的表達中,要遵循真誠、準確的表達,盡可能的讓教育語言通俗易懂、形象有趣,即做到和藹可親的老師形象建設,也從教育語言的幽默化,最大化消除對話的嚴肅性,提高良師益友關系的構建,促進學生從內心認可班主任的指導意見,達到學生心理的“聽進去、學出來”的目的,從而逐步化的規范學生行為的管理目的。
四、加強德育教育
德育工作的目標是如何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其實這只是一方面,關鍵不光是提高這一方面,應該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為各個學校的特點不同,那么根據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總結出自己的德育教育提醒才是最重要的。
建設班主任隊伍和學生干部隊伍,因為職業學校里,德育工作是由班主任和德育課老師以及學生干部來做的。那么授課教師可以從以下4個方面著手
(—)灌輸教育:在一些精心設計的德育活動中,樹立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塑造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
(二)樹立模范:在各種教育活動中,樹立學校以前的優秀畢業生,讓他們成為在校生學習的榜樣,使得在校生能夠積極投入到學習當中,發揮學生們潛在的能力。
(三)陶冶情操:中職教育除了日常的理論和實踐教育以外,應該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例如運動會,技能大賽,文化藝術節等等,在這些活動中,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
(四)情感引導:很多班主任在工作中光是批評犯了錯誤的同學,并沒有去做他們的引導工作,這樣只是懲罰了同學,但以后該同學會繼續犯錯誤。而且是同樣的錯誤,遇到問題應該通過鼓勵的方式讓他們看到通往幸福的希望,讓他們能夠自己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從而解決問題。
五、結語
班主任在管理過程中,要加強“以生為本、因材施教”理念的認知性與貫徹性,才能在自我管理能力的基礎上,通過實踐的不斷反饋,做出切合實際性與針對性的班級管理,以此符合職校專業性、職業化、綜合性人才培養的實際性需要,最大化促進中職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肖華英. 中職班主任與學生的有效溝通[J]. 中國電力教育,2011(08):49-50.
[2]王冬麗. 中職班主任與學生溝通藝術探析[J]. 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1,13(12):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