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蘭蘭
摘 要:通過調查,弄清了高職院校“概論”課的教學現狀,并針對存在的一些問題,從教師隊伍建設、教學方式方法、實踐教學、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概論”課;教學情況;分析報告
一、前言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下簡稱“概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核心課程,是大學生必修的基礎科目之一,是一門思想性、政治性和政策性都非常強的理論課,也是最具有與時俱進特質的一門課程。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高職院校普遍存在學生對本門課程缺乏學習興趣,甚至滋生抵觸不滿情緒,學生滿意度不高,教學實效性不強等問題。教師難教,學生難學已成為高職院校“概論”課的普遍現象,這將嚴重影響高職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理解,對世情、國情的判斷,以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也將嚴重影響高職院校為黨和國家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歷史使命。基于此,筆者所在的課題組以我校——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的1459名學生作為研究樣本,通過網絡問卷調查及訪談的形式力求全面深入地了解我校概論課教學情況,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二、調查結果
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分析,我們發現,近年來,通過我校強有力的教學管理和教學改革,以及教師精心鉆研、勤于教學,“概論”課在教學實效上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學生對“概論”課的重要性有正確認知,能積極約束和督促自己學習
調查顯示,學生認為通過“概論”課進行思想道德教育非常可行和可行的約占96.0%,這表明學生認可“概論”課的重要作用。學生認為“概論”課對今后的發展非常有幫助的占32.76%,有幫助的占55.93%,說明“概論”課對學生今后發展產生了積極作用。同時,調查還顯示,學生對“概論”課非常感興趣和感興趣的占82.66%,說明“概論”課在我校非常受歡迎。學習“概論”課的主要原因,54.28%的學生是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論素質,說明超過一半的學生希望通過該課程獲得成長,還有一定比例的學生是因為受老師講課內容吸引或是獲取學分,只有2.6%的學生是受學校紀律約束,說明學生被動來上課的較少,積極主動的占絕大多數。“概論”課的出勤率達到八成以上,52.91%的學生在“概論”課課堂的表現認真聽講做筆記,77.93%的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非常了解和比較了解,但是還有21.18%學生的不太了解,說明學校在理論知識教學上達到了一定目標,但是還需努力。
(二)對“概論”課教師授課方式評價較高,課堂參與率不斷提升
調查顯示,有93.15%的學生對教師不定期采用演講、辯論、小組討論、角色扮演、課堂分享、知識競賽等課堂活動或教學方法感到滿意,認為對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教學效果非常有幫助,這說明課堂活動不是可有可無,不是錦上添花的東西,而是必不可少的,恰當而必要的課堂活動能提高教學的吸引力和實效性。同時,67.93%的學生樂于參加形式各異的課堂活動,如教師課堂上組織的案例討論或是學生課后制作電子課件并在課堂上自當小老師講解等等。
(三)對信息化教學接受度較高,樂于使用信息化設備進行學習
調查顯示,88.42%的學生認為教師通過使用現代化信息手段,如使用網上課堂簽到、預習、復習、討論、提問等,對提高教學效果非常有幫助和有幫助,這說明學生認可、接受信息化教學。對于建立思政網絡平臺如QQ群、微信群、網上云班課等的看法,94.93%的學生認為非常必要,便于交流和及時解答學生疑問。九成以上學生樂于使用信息化設備進行學習,但仍有5.07%的學生認為信息化教學沒有意思。同時值得說明的是,雖然大多數同學認可并接受信息化教學,但是他們也不排斥傳統教學,47.36%的學生認為在信息化飛速發展的今天,教師完全可以或可以憑借一支粉筆把課講好。
(四)實踐教學比較單一,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
調查顯示,目前學校在“概論”課實踐教學上仍比較單一。一方面,課堂上實踐教學形式不夠多樣化。雖然課堂上有16學時用于實踐教學,但是除開演講、辯論、朗誦、知識競賽等外,還有一半的實踐教學是視頻賞析。另一方面,社會實踐較少。目前學校社會實踐的主要方式是參觀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由于時間、車輛、安全等因素,只是少部分學生參與,不能做到全覆蓋。在提高“概論”課的教學實效建議中,有超過兩成的學生提議要注重社會實踐,加強社會實踐環節。
(五)考核方式過于簡單,不能科學評定學生成績
調查顯示,有40.85%的學生認為當前“概論”課期末考核成績不能客觀反映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目前,我校“概論”課考核內容包括日常表現、平時作業和期末考查三部分。盡管這三者在考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凸顯的問題也很嚴重。“概論”課大多是大班或中班上課,學生人數多,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老師難以對每個學生的日常表現有準確的判斷。平時作業次數少、量少且有一部分學生在網絡上復制粘貼完成作業,教師難以單憑幾次作業判斷學生成績。期末考查大多是一些主觀題或一篇論文,批改人主觀性較大,難以客觀反映學生綜合成績,而且期末考查占總成績的比重較大,容易給學生造成學習過程不重要,學習結果很重要的錯誤印象。
(六)教學內容理論性太強,容易造成空洞說教
針對“概論”課理論性強的特點,54.01%的學生表示,“概論”課應該理論聯系實際,解答當前熱點、難點,避免空洞說教。超八成學生反感教師照本宣科、滿堂灌輸,他們希望教師能更多關注高職院校學生實際,講解的內容有教材以外的新東西,講解的理論能有滋有味,能解決實際問題。
三、對策研究
(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養
“概論”課教師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是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的宣講者,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要提高“概論”課的實效性和吸引力,必須樹立“內容為王”的理念,只有內容吸引學生對學生有用,學生才會抬頭。首先,教師要有豐富的學識。教師要自覺學習黨史、名人傳記、歷史文獻,時刻關注新聞,并能結合理論知識分析時事熱點。其次,教師要定期參加培訓。發展日新月異,理論也要與時俱進,教師通過培訓,學習并接受前沿理論和教學方式方法,有助于實現教師可持續發展,也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最后,教師要培養自身人格魅力。學生很多時候是因為某一位教師而喜歡上某一門課,培養自己的人格魅力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發現自己的優點和長處,無論是睿智、幽默、沉穩、大氣,還是陽光、可愛、才華橫溢、激進,都是教師鮮明的特征,讓這些特征充分發揮,熠熠生輝,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