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葉 季曉瑜
摘 要:鄉村振興戰略是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戰略,為了實現這個戰略目標,教育就顯得極其重要,這也對農村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農村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存在著農村學校基礎設施落后、不完備、師資力量薄弱、城鄉教育經費投入差距明顯等問題,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可以通過加大對農村教育的經費投入、完善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教師培養、完善農村教育教師制度、堅持城鄉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理念、建立資源共享機制等方式,優化教育資源,解決資源共享問題,加快農村教育發展,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鄉村振興;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教育,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環節,而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城鄉之間教育資源,尤其以優質教育資源最為突出,城鄉分配不均,資源共享的城鄉、區域程度低。同時,農村學校的基礎信息設施落后、不完備、優質師資力量薄弱等因素,使城鄉之間的教育產生明顯的差距,使農村在教育這一環節落后,缺乏創新活力。因此,將優質教育資源得到充分地共享,建立、完善合理的資源共享機制,發展農村教育,煥新其活力,對于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公平共享、“鄉村振興戰略”,縮小城鄉差距以及最終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大意義。
一、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的時代背景及其重要意義
(一)十九大報告中關于鄉村振新戰略的相關要求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1]這就要求教育質量的提升和城鄉、區域之間的教育資源公平性的提高。在十九大報告中也首次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并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努力做到“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同時,鄉村振興戰略被列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堅定實施的七大戰略之一。
農村,一直是黨和國家重點關注的對象;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一直是黨和國家重點關注的問題,這是黨和國家遵循歷史的必然結果,是黨深入人民群眾、服務人民群眾,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
為了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就必須關注農村教育問題。
(二)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在農村的現狀
隨著國家在教育中投入資金的增加和義務教育的普及,我國的教育水平大幅度提升。然而,要達到教育強國的目標還是有很大的差距。人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遠遠得不到滿足,特別是在一些偏遠地區和農村。那么,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就顯得尤為重要,它能有效緩解優質教育資源供需、配置之間的不平衡。然而優質教育資源共享這一機制在農村并沒有得到重視和完善。
(三)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的重要意義
進入新時代,鄉村振興刻不容緩,而教育是實現鄉村繁榮美好的重要途徑。在農村教育中,優質教育資源匱乏、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教育不公平等問題尤為突出,那么研究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問題就變得極其重要。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充分、合理共享,一方面能夠促進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繁榮,從而促進鄉村的振興、繁美;另一方面,能夠解決城鄉之間發展的不平衡問題,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實現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和整個國家的大融合、繁榮昌盛,煥新國家的活力。
二、農村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的現狀及問題
(一)農村學校基礎設施落后、不完備
城鄉之間學校基礎設施、教育基礎信息設備差距明顯。城市學校基礎設施完備,供學生學習、娛樂,信息設備先進,課堂教學方式多樣、科技化,優質資源能夠以最短的時間、最有效的方式得到傳遞,進行最高效的共享。相反,在一些偏遠山區和農村學校,一些基礎設施落后、不完備,如課堂基本的供學生學習的課桌椅、黑板破舊,供學生放松的娛樂設施稀少。當然,更不用說先進的信息教學設備,根本不具有或者稀少、落后,以致鄉村學校無法及時有效地獲取到優質教育資源,造成城鄉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不公平、不平衡,造成城鄉教育發展的不平衡、不同步;無法讓農村的孩子得到最優質的教育,無法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們的創新活力,無法讓孩子們享受到最基本的公平;無法最大程度、最大效用地進行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實現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二)農村學校師資力量薄弱
城鄉師資力量、教師質量差距明顯。大部分教師選擇留在工資待遇好、生活水平高的城市學校進行教學,城市學校教師量多質高,充分運用先進技術設備,進行高質量、高效率教學。而在鄉村學校,師資力量薄弱,志愿或者留在農村教學的教師不多,經常會有一個老師教多個年級、多個學科,一個班幾個年級同時教學的現象。同時,落后的輔助教學設備也使教師無法最高效地進行課堂教學,農村的教師也無法最及時地了解到城市學校的教學,城鄉的教師之間無法進行最有效的溝通。農村教學的經濟壓力以及課程的壓力,都使許多教師望而卻步。
然而,就目前來說,國家已經有了一定的政策,支持教師支教,鼓勵教師進入偏遠地區和農村進行教學,予以一定的資金、政策上的支持。但就目前農村教育情況來看,政府仍需要繼續深入政策上多方面的支持。
(三)城鄉教育經費投入差距明顯
在教育經費的投入上,城鄉學校之間的差距明顯。城市經濟水平高,對于學生教育的經費投入多,城市學校有當地政府、名人校友、社會大眾等的支持,包括經費上支持,使得學校的學生享有最先進的教學設備、最及時的優質教學資源。同時,城市學生的家長也會在學生的課外有各種方面的教育經費投入,是學生得到多方面的發展。
而在農村學校,政府不僅僅是要支持當地的教育,還要以多種形式支持當地的經濟、生態的發展。所以,我們也已經看到政府作出的努力,但農村教育的發展不僅需要政府的支持,還要社會大眾都參與其中,共同促進農村的發展、鄉村的振興、城鄉的一體化。
三、關于優化教育資源共享的措施
(一)加大對農村教育的經費投入,完善學校基礎設施建設
農村學校基礎設施落后、不完備的直接原因就是教育經費不足,所以要加大對農村教育經費的投入,來完善學校基礎設施建設。首先,政府要保證農村教育經費的投入,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政策傾斜。城鄉之間的基礎設施和教育資源的差距是客觀存在的,那么就要通過政府的力量來縮小差距,實現教育公平。政府可以對農村學校的教學設備、圖書館、音樂美術設備等硬件進行資助,提高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其次,可以通過社會力量來完善農村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個人力量也不容小覷,國家可以鼓勵更多的社會力量投入教育慈善事業,為農村及貧困地區捐贈圖書館等基礎設施。最后,要成立監管部門來保障教育經費的投入與使用。為了防止教育經費被擅自挪用及教育經費無法合理運用等現象出現,政府要成立有關監管小組或部門,實時監控,公正公開,保證每一分錢都能落到實處,所有資源都能合理運用。
(二)加強農村教師培養,完善農村教育教師制度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在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優質的教師資源可以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培養更多的人才,所以要加強對農村教師的培養,完善農村教育教師制度。首先,政府需要淡化城鄉二元結構對城鄉基礎教育資源配置的影響,即在健全農村基礎教育資源共享發展制度中,堅持統一標準、進行統一考核。[2]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實現城鄉之間共同發展。其次,建立城鄉教師雙向流動機制,城市與農村的教師按照一定的制度進行一定時間的崗位流動。避免以往只有農村教師向城市學校單向流動的尷尬,促進城鄉教師之間的交流與進步,均衡城鄉間的師資力量。最后,政府要優化農村教師的就業環境,提高農村教師的工資待遇,吸引優質的教師人才,給農村教師的職業發展提供空間和機會,從根本上解決師資力量薄弱的問題。
(三)堅持城鄉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理念,建立資源共享機制
要縮小城鄉之間教育的差距,那么就要堅持城鄉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理念,建立資源共享機制。政府要建立城鄉之間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機制,為資源共享提供平臺。城市學校中優質的教材和學習資料可以通過搭建的網絡平臺和農村學校分享;城市學校中優質的教學視頻可以通過遠程、光盤等手段進行傳播共享;城市學校也可以為農村學校的教師提供學習進修的機會,雙方教師進行經驗、技術和知識的共享。通過這種資源共享機制,農村學校軟件也有了一定的提升,農村學校的辦學質量也有了一定保障,有效推進城鄉共享發展。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偉大勝利[J]前線,2017(11)
[2]柏龍彪.共享發展理念下的農村基礎教育資源優化配置策略研究[J].柏龍彪.農村濟,2017,(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