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鑫帥
摘 要:司法改革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司法改革的不斷深入,家事審判改革也開始了試點探索,如何妥善的處理好離婚案件是家事審判改革的重中之重,設置離婚冷靜期制度、反家暴聯動機制等來解決數量居高不下且糾紛復雜程度日益提高的離婚案件是當前改革的方向之一,因此研究離婚案件的處理機制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
關鍵詞:調解;家事審判改革;多元解決機制;榆中縣人民法院
近年來,家事審判改革提上了我國司法改革的日程,推動家事審判改革是構建和諧家庭關系與建設中國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一環,榆中縣人民法院是全國首批家事審判改革試點法院之一,本文將以榆中縣家事審判改革為依據,探索離婚案件處理機制的初步建構。
一、榆中縣人民法院家事審判改革數據統計及特點分析
(一)榆中縣人民法院家事審判改革概述
榆中縣人民法院自2016年3月7日開展家事審判改革以來,截止2018年3月共受理婚姻家庭類案件1387件(含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6件),結案1326件。離婚案件1245件,占婚姻家庭類案件89.76%,“三養”、同居關系、婚約財產、繼承及分家析產類等案件142件,占婚姻家庭類案件10.24%。離婚案件中判決處理456件(其中判離146件,判不離310件),調解處理449件,撤訴323件,其他98件。通過家事調查員出具家事調查報告3案3份,家事案件巡回開庭103件,委派家事調解員調解案件35件,制作并依當事人申請發出20份《離婚證明書》。①
家事案件區別于一般的民事案件具有高度的人身性、敏感性與社會性,以婚姻關系為例,傳統的以當事人對抗為基礎的解決機制并不能妥善處理離婚案件中的婚姻財產以及孩子撫養權等問題,這極易引發更大的家庭矛盾以及社會矛盾,不利于構建和諧社會,因而家事審判改革就是對家事案件嘗試構建非對抗性解決機制,從而消弭矛盾達到家和萬事興的目的。
(二)榆中縣人民法院家事審判改革圖表分析
據相關統計數據分析,自榆中縣人民法院進行家事審判改革試點以來,收案率同比增長21.65%,結案率同比增長22.11%,家事案件的解決率有所提高,在基層法院的龐大案件總量下可以看出家事審判改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離婚案件解決方式較未開展家事審判改革時以判決方式結案相比也更加多元化,這種多元化體現的是對家事糾紛的傳統解決方式的突破與創新,通過非判決的方式解決離婚糾紛符合了中國傳統的價值關懷,這與本次家事審判改革維護家庭和諧,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大局穩定的指導思想也是不謀而合的。
二、榆中縣人民法院離婚案件處理機制實踐及實效
(一)家事調查員制度
建立家事調查員機制指的是將與公安機關、婦聯、團委、司法、社區對接家事糾紛調處工作,指定相關機關的專門人員為家事調查員,建立名冊,由調查員對家庭暴力、婚姻狀況、子女撫養、家庭糾紛原因開展調查并出具調查報告,調查報告在法庭審理案件可進行宣讀。
家事調查員制度側重的是對家事案件進行全面細致的了解,這是基于家事案件的獨有性質決定的:當事人雙方往往具備親緣上的緊密關系,因此當事人之間的糾紛也更加復雜多樣,若是遵循一般的庭審對抗方式,容易造成矛盾的進一步激化也不利于保護涉案中的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等弱勢群體的合法利益。
(二)反家暴聯動機制
建立反家暴聯動工作機制指的是榆中縣婦聯牽頭與縣法院、縣公安局在執行《反家庭暴力法》過程中,可聯合制定關于“家庭暴力”證據固定的實施辦法,推動多部門聯合開展反家暴工作,加大對家事案件當事人權益的保護力度,增強對反家暴實施的共識,努力營造和諧、健康家庭關系的氛圍。
反家暴聯動機制是探索多元化解家事糾紛模式的一個重要舉措,也是處理好離婚案件所要關注的一大方向。這項措施有調解優先、不公開主義和保護弱勢群體這三項基本原則,從最初構想中反家暴聯動機制是為了化解家庭糾紛和修復家庭成員心理創傷提供平臺和機會,積極探索多元化解家事糾紛模式,實現家事審判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然而在實際運行中這項制度已經超出了法律的范疇,更多的是通過行政的手段將多個部門聯合起來應對家暴事件,因此以法律視閾來觀察這項制度的實際效果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
(三)離婚冷靜期制度
設立離婚冷靜期制度。對初次起訴離婚者,實行穩妥化解,在不違反法律規定的前提下設置離婚冷靜期,在此期間可先將孩子成長情況考慮成熟后再談離婚, 調解人員在冷靜期調解時必須付諸于愛心、細心、耐心,盡一切可能修復婚姻家庭關系。
2018年8月27,民法典各分編草案提請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民法典各分編草案中有關婚姻家庭編部分,與現行婚姻法、收養法相比,草案新規定了一個月的離婚冷靜期,在此期間,任何一方可以向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申請。由此可見離婚冷靜期制度的設立是本次家事審判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關于離婚冷靜期制度的更多評析,筆者將在下文進行更為詳細的闡述。
(四)實行縣城家事案件與鄉村家事案件區別審理模式
這項制度指的是縣城區域家事案件可以在家事審判法庭審理,鄉村家事案件可結合巡回審判,入戶調解、修復情感、彌合親情,消除對立,增強案件處理的輻射功能和社會效果。
以因地制宜為主要導向的區別審理模式貼合了榆中縣的實際情況,這與我國司法改革專事專辦的思路一脈相承,這從榆中縣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出發,使得家事審判改革能夠落到實處。
三、榆中縣人民法院離婚案件處理機制反思與建議
(一)離婚冷靜期的審限問題
離婚冷靜期制度是本次家事審判改革的幾項重要成果之一,然而這項制度也存在著非常大的問題,從消弭矛盾、社會維穩角度來說離婚冷靜期制度的設立可以說是起到了預期的效果;然而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角度來說,離婚冷靜期制度與我國民事審判審限有著不可調節的沖突:離婚冷靜期制度所設立的一個月時限與民事審判一審案件的審限存在重合,這使一審案件原有的六個月審限被限縮,不利于當事人在民事案件中實現程序正義。而在實際的離婚案件訴訟過程中,家事審判庭的主審法官為了充分落實離婚冷靜期制度往往會突破六個月的審限限制,從正天合律師事務所從事家事案件的執業律師了解到在處理離婚案件時的訴訟周期明顯變長,有的離婚案件甚至會持續兩到三年,這一類案件對當事人往往會造成更大的傷害。
離婚冷靜期制度的本意是使當事人在離婚訴訟前冷靜而顯著降低離婚率達到消弭矛盾、促進家庭和諧的目的。如若深究現在離婚案件頻發的原因,不難看出這與社會價值取向多元化息息相關,貧富差距、城鄉差距、閃婚等現象日趨增多,這加劇了婚姻關系的不穩定,然而待當事人雙方進行離婚訴訟時,當事人雙方矛盾已經積累到一定程度,無論是判離或者是調解復合都會對當事人雙方造成傷害。因此,設立結婚冷靜期制度不失為一條有效的解決路徑,這樣可以從根源上使離婚案件對當事人雙方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二)家事案件追蹤回訪問題
家事案件由于其涉案當事人之間的特殊關系,家事案件的追蹤回訪問題是必須要直面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以離婚案件為例,在離婚案件中除了財產分割和孩子撫養這兩個核心問題以外往往還伴隨著家暴、賭博等問題的存在,經調解和判決當事人雙方沒有離婚的如若不能做好家事案件的追蹤回訪將會帶來新一輪矛盾的爆發。
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即是當事人雙方沒有離婚的在重新開始經營婚姻生活時不能完全的將過去的矛盾與現實的生活相割裂,這會使得熱暴力轉化為冷暴力、簡單矛盾積蓄為復雜矛盾等。這與家事審判改革消弭家庭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的宗旨無疑是背道而馳的,然而在一定程度上這卻是家事審判改革以非訴調解為主要解決矛盾的方式直接的傳導結果。
關于家事案件追蹤回訪這一問題,筆者認為這并非是一個應當由人民法院牽頭解決的問題,無論是從人民法院的職權、職責以及更為現實的人手、經費以及對資源的統籌調配上,人民法院都不是主導家事案件追蹤回訪的最佳人選,兩個最為突出的問題就在于:人民法院在聯動其他部門進行家事案件追蹤回訪時名不正言不順和人民法官日常的審判、執行工作的工作量已經非常龐大。因此,筆者認為家事案件追蹤回訪應當由人民政府牽頭負責,人民法院還是應當以審判之職權為主,這種考慮是基于以下三點;人民政府對下轄各社區、村莊有著更為直接的聯系;人民政府相較于人民法院對于復雜多樣的家事案件事后的追蹤回訪有更強的應對能力;這也是保證人民法院司法獨立和促進法治化建設的內在要求。
四、結語
家事審判改革已經于2018年7月結束了探索試點,然而一套完整的家事審判改革制度卻仍需進行系統的構建。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和全面深化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國的家事審判改革一定能有重大突破,相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家事審判制度必將早日成熟。
注釋:
①榆中縣人民法院,榆中法院家事審判改革專刊,2018年3月第七版,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