襲警辱警損害國家與法律的尊嚴
對于襲警辱警行為損害的對象,代表委員們一致表示——襲警辱警不但損害民警執法權威和民警、輔警的身心健康,更損害國家與法律的尊嚴,其后果相比刑法中一般的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的后果,更為嚴重。
“民警執法受辱遇襲事件,不光直接危害到執法民警個人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嚴,更嚴重地損害了國家法律尊嚴和權威,破壞了良好穩定的社會秩序,同時可能使一些民警心存顧慮、不敢作為,從而削弱了公安隊伍的整體戰斗力。”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賽萊拉干細胞研究院院長陳海佳認為。
“襲警辱警反映了行為人對國家權威、法律尊嚴的藐視!”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徐州市公安局黨委委員、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局局長李晴認為,如果在法律上不對襲警辱警行為進行嚴格追究,在一定程度上就相當于放任,可能造成“破窗效應”,最終對國家和法律的尊嚴產生巨大損害。
身為基層一線民警,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濰坊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六大隊副大隊長王新杰認為,襲警辱警,是行為人公然蔑視和挑釁國家法律權威,會對一線民警和輔警的人身安全和個人聲譽造成嚴重傷害。這將極大地損害公安機關執法的公信力,助長犯罪分子的氣焰,減少人民群眾的安全感。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公安廳物證鑒定管理處(中心)副處長(副主任)陳林從民警自身的角度談到:“民警執法,身上穿的警服就象征著國家和法律。襲警辱警,小到口出污言穢語辱罵民警、推搡拉扯民警造成警服破損,大到毆打甚至殺傷民警,都是對執法權威的巨大損害。”
“維護正常執法秩序和警察執法權威,既事關社會公共秩序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也事關社會公平正義和國家法律尊嚴。”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貴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副支隊長石蓉從正面闡述了遏制襲警辱警、維護執法權威的重要意義。
公安部發布《公安機關維護民警執法權威工作規定》令全警振奮
“去年全國兩會上,我提交了一份‘切實維護警察執法權威,保護民警執法權益的建議,反映基層民警的呼聲和自己的一些思考建議。很快,我就收到了公安部的答復。今年年初正式施行的《公安機關維護民警執法權威工作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給依法執法的民警吃了一顆忠誠履職的定心丸!”王新杰代表欣喜于從制度上遏制襲警辱警的進展,認為這真正體現了上級公安機關對基層民警的關心關愛。
“《規定》改變了基層民警執法過程中心存顧慮、不敢作為的局面。”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貴溪市樟坪畬族鄉鄉長雷燕琴也為《規定》的發布和效果點贊。
陳海佳委員表示:“近年來,國家先后出臺了《關于深化公安執法規范化建設的意見》《關于新形勢下加強政法隊伍建設的意見》《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國家和黨中央對公安隊伍的重視讓廣大干警倍感溫暖。”
石蓉代表也在基層民警中聽到了士氣振奮的聲音:“《規定》的出臺,讓基層一線民警熱血沸騰!這標志著從公安部的層面,將切實加強民警執法權益保護工作,為民警依法履職撐腰打氣,這在公安歷史上應當是首次。”
《規定》出臺后,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新鄉市糖業煙酒總公司黨委書記、新鄉市金盾公安英烈基金會理事買世蕊欣喜地看到,河南警方對公安民警在正常執法過程中遭遇到的不法侵害堅持零容忍態度,堅決予以打擊,全力保護一線執法執勤民警輔警及其家屬人身安全,維護正常執法秩序和警察執法權威。
全國人大代表、昆明醫科大學人文與管理學院副教授王硯蒙將云南省公安機關推出的愛警措施看在眼里:“通過這些有力措施,云南省公安廳不斷拓展關愛民警的廣度和深度,讓廣大民警感受到公安機關大家庭的溫暖。”
陳林代表在肯定《規定》施行重要意義的同時,也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建議:“《規定》很好,是通過制度維護民警執法權威邁出的重要一步。但目前,《規定》尚屬行政法范疇,我認為其效力還不能滿足全社會重視民警執法權威的要求。我們樂于看到進步,更期待通過立法將維護民警執法權威法律化、全面化!”
正如李晴代表提到的觀點:每一起媒體報道的民警遭遇傷害的事件背后,一定有很多起民警遭遇言語辱罵的事件和故意對民警的挑釁、糾紛。《規定》的施行,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大大減少襲警辱警事件,從而降低民警遭遇傷害事件發生的概率。
李晴代表認為:“傷害發生的概率再低,也存在發生的可能。要進一步降低民警履職風險,遏制襲警辱警行為,使民警少受傷害。”
刑事立法增設襲警罪必要且迫切
“在刑法中增設襲警罪,這是我今年要帶上兩會的建議。近年來,襲警行為數量一直居高不下,增設刑事立法襲警罪顯得尤為必要而迫切。”李晴代表說。
李晴代表建議,全國人大盡快組織開展襲警罪入刑的立法調研,提出修改刑法的申請;在立法中明確對襲警行為的懲戒,保障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職權。
2018年兩會,王新杰代表建議:在現有法律框架下,按照“妨害公務罪”的相關規定,從嚴從快追究襲警辱警人員的法律責任,盡快在刑法中單列“襲警罪”,運用國家力量,強力遏制襲警。
“推動在刑法中單列‘襲警罪還需要相關部門的大力推動,我也將會持續關注。”帶著基層戰友的囑托和期盼,王新杰代表將繼續為之努力。
石蓉代表也表達了在刑法中增設襲警罪的重要意義:“國家應該在刑法中增設襲警罪,以凸現人民警察特殊的執法身份和地位,加大法律對不法分子的威懾作用,以更好地維護國家和法律的權威。”
全國政協委員、民革福建省委會常委、廈門市副市長、民革廈門市委會主委國桂榮這樣看待襲警罪的設立:“設立襲警罪并不是擴張警察的權力,也不是單純維護警察的權益,而是維護警察所代表的國家權力和法律權威。”
國桂榮委員還認為,設立襲警罪能夠填補妨害公務罪覆蓋不到的領域。“妨害公務罪在刑法第九修正案中增加了第五款,對襲警行為規定從重處罰,但仍然只是把警察執法行為看成一般的社會管理執法行為,在一般妨害公務行為的處罰幅度內進行量刑。如果不加區別地將暴力襲警行為納入到妨害公務罪中,就難以對暴力襲警這一特殊的妨害公務行為予以嚴厲懲治。”
陳林代表認為,只有在刑法中增設襲警罪,才能促使全社會自覺維護民警執法權威、遏制襲警辱警行為。“維護執法權威,保護執法民警,要靠公安機關,更要靠全社會的力量。需知‘權威不是自己樹立起來的,而是源自他人的認可。只有將行政法規轉化成具有強制力的刑法內容,才能真正實現這一點。”
陳海佳委員在小組發言時建議,設立襲警罪的同時,還應成立維護民警執法權威工作委員會,充實專門工作力量,建立健全依法履職免責等制度,加強民警執法執勤安全防護,加強相關職能部門的協調聯動,增強維護民警執法權威工作的整體合力;加強宣傳引導,對暴力襲警等違法犯罪的典型案例公開曝光,有效震懾襲警辱警等違法犯罪,增強群眾配合民警依法履職的自覺性,營造更加良好的執法環境。
在聆聽了陳海佳委員的小組發言后,蘇寧環球集團董事長張桂平、華中師范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龔勝生、新疆誠和誠律師事務所主任潘曉燕、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資源研究所副所長諶愛東等17位全國政協委員一致表示,設立襲警罪既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推進“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建設的客觀要求,也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公共秩序、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現實需要,同時也是對廣大基層民警呼聲和期盼的回應。
司法必須考慮示范效應和公序良俗(節選)
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通過時,之前呼聲較高的“襲警罪”沒有被規定進來。只是在“妨害公務罪”當中增加了第五款“暴力襲擊正在依法執行職務的人民警察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這里所指的“第一款”,內容是“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
換言之,如果故意傷害正在執勤的警察,甚至造成嚴重后果的,還是按“故意傷害罪”和“故意殺人罪”論處。
早在2003年,王午鼎等35位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在中國刑法中單獨設立襲警罪,以此凸現人民警察特殊的執法身份和地位,加大法律對不法勢力和不法分子的威懾作用,給民警執法帶來保障。同時,應增設襲擊非執行職務警察及警察家屬的處罰條款。
近幾年來,也有一些全國人大代表,比如全國優秀人民警察、山西太原三橋派出所楊蓉等,一直呼吁在《刑法》中增加襲警罪。
需要澄清的是,襲警罪在邏輯上并不只是通過對事后追究襲警行為的方式來保護警察,而是要解決制止暴力抗法行為時,警察在履行職責時怎樣的行為不違規,怎樣的行為不為罪的問題。
換言之,襲警罪首先解決的是警察在履行職責時的免責問題。法學專家王敏遠先生解釋說,“這個問題不解決,警察在執法辦案過程中就只能謹小慎微,甚至連自身安全都是問題,依靠襲警罪的設置,難以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