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辰
倒退40年,交警的現場執法也要規范,能鎮得住現場圍觀的人群。40年過去,改革開放的中國大步進入汽車社會、網絡社會,交通環境已經變得異常復雜,手機攝像頭、監控攝像頭、行車記錄儀、執法記錄儀無處不在、交織成網,交警的現場執法視頻隨時有可能被放上網“直播”,面對億萬網民的圍觀。在這種背景下,執法流程是否規范、執法用語是否文明、使用警械是否恰當等細節都要經得起檢驗。
尤其是隨著云技術的運用,交警現場執法從云端到網絡的傳播趨于同步化。以新華社現場云為例,不少交警現場執法、提供緊急救助的視頻通過新華社微博、抖音、客戶端、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快速傳播,有的光點贊量就超過百萬,正能量跟帖就超過4萬,起到了很好的交通安全普法宣傳作用。
現場執法要規范,非現場執法同樣要規范。2018年,針對網友反映強烈的山東高速公路限速值忽高忽低問題,山東有關部門全面排查限速值過低、限速標志缺失、測速提示不到位等突出問題,集中推出8項整改措施,包括進出高速公路收費站、服務區、立交橋匝道不設置測速設備等,受到網民好評。隨著大城市、高速公路交通攝像頭增多、高清視頻取證便利化,非現場執法的規范更應受到高度重視。地方交警部門應當主動排查信號燈、限速標志被樹枝遮擋或設置不合理等隱患,使非現場執法同樣經得起檢驗。
不能忽視的還有窗口業務部門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建設,從某種意義上說,其重要程度絲毫不亞于現場執法和非現場執法,關系到群眾獲得感,需要規范、熱情、嚴謹、高效。近年來,各地交管部門狠抓“放管服”改革,在車管、驗車、年審、學車等業務領域不斷推出便民舉措,受到各方好評。尤其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交管服務類APP大顯身手,真正實現了讓群眾多點屏幕少跑路。
不過,近些年,也有的地方的交管服務APP出現網絡堵車,如一些通行證件線上辦理功能長時間不正常等。這些問題,也需要各地交管部門高度重視,暢通群眾指尖上的“高速服務通道”,用規范的線上、窗口服務贏得群眾口碑。
規范執法,也需要延展到立法視角,使執法行為的法律支撐更加清晰有力。回顧近些年,道交法和相關法律經歷的幾次重大修改,均體現了交通安全從源頭抓起的決心和力度,也極大地推進了執法規范。從汽車社會的實際出發,讓法律更有針對性,保護公共安全和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效力更大,這是中國式立法的初心。
說到這里,不能不提一下近些年,各地對所謂“捆綁式”機動車年檢的一些質疑:即有關部門要求車輛年檢前應處理完非現場違法行為違反上位法相關規定。筆者認為,從交通安全的角度分析,車輛非現場違法行為應當在一定周期內得到處理,否則,會架空法規,使非現場處罰長期空轉,對汽車社會的安全極為不利。據《法制日報》報道,針對道交管理法規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已經啟動專項審查研究。筆者建議,應當站在依法治國以及汽車社會長治久安的高度進行深入調研,提升非現場執法處理程序的法律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