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義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江寧分校,江蘇南京 210000)
課件作為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正以其特有的優勢融入課堂,成為廣大教師的得力助手。它的出現豐富了我們的課堂,輔助教學圖文并茂,精彩紛呈,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利用課件處理數字、文字、圖形、圖象、聲音和動畫,給小學數學教學改革帶來了新氣息,打破了數學課堂教學的沉悶氣氛。但凡事都是有利有弊的,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就曾出現以下問題:有時候多媒體課件會有喧賓奪主的情況。沒有師生、生生的交流。學生在被設計好的教學環境中學習,被牽著鼻子走,沒有自由發揮的余地。另外,課件代替了板書,過于形式化,缺少內容,忽略了教學重難點。
筆者認為運用多媒體課件的目的是使教育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那么什么是最優化講的通俗一點就是在同樣的條件下,同樣的時間內使學生學得到更多、更快、更扎實。
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在有限的40分內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媒體的合理選擇和優化組合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在確定教學目標的同時,要針對教學內容,著重考慮選擇什么媒體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掘學生潛在的積極性。多媒體作為一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具有許多優點,根據教學內容來選用擇多媒體,能更合理地發揮多媒體的作用,突出它的優點。例如,圖形的拼組問題,“平移”“旋轉”,并且教師可以把這組動畫進行任意切換,反復比較、區別,有利于學生加深認識和理解,使教學目標高質有效地達成。另外,鑒于設備,教師水平、時間等多方面的原因,在制作多媒體課件的過程中,一些教師,只知道將教學內容輸入電腦,把教學環節設計成順序式結構,上課時只需按一下鼠標,課件便按順序“播放”下去。這樣上出的課便是“流水課”,教師總要想方設法將學生的思路引到電腦的既定流程上來,忽略了教學過程中師生的交流探討。其實,真正意義上的課件是為了突出某個重點,化解某個難點、具體某個抽象的概念,突破課堂時空的局限,輔助教師實現教學目標而有針對性設計制作的。
多媒體教學只是現代教師的授課手段之一,各種手段都具有其各自的特點和獨特的功能,教學中它們是相互補充、取長補短的關系。在課改中,我們要善于利用各種現代教學手段,同時,也要冷靜,不能盲目,許多傳統教學手段所具有的優點是不能用多媒體完全替代的。我們應該從學科的特點出發,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努力尋求多媒體與傳統教學手段的結合點,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學活動事半功倍,從而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

圖1 分一分

圖2 動手操作

圖3 分月餅

圖4 結論展示

圖5 練習
下面就結合“認識幾分之一”(“認識幾分之一”是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教學的內容)一課的教學過程闡述如何運用多媒體課件使教育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
視頻引入問題一:“認識幾分之一”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教師利用多媒體首先創設了大雄和小叮當分食物的情景,播放了《多啦A夢》中分年糕的一幕,激發學生思考,進而提出問題,引入平均分概念。
因為有多媒體課件的形象和直觀,更因為有老師的精巧設計和巧妙引導,不知不覺把學生帶入了故事情節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提出問題。與傳統的教學方式講故事,聽故事更加生動形象,僅僅幾秒鐘的視頻播放就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活動一:分一分。
在探討如何平均分這一問題時,對能夠平均分得到整數的物體,教師鼓勵學生利用實物動手操作。對平均分不能夠分得整數的物體利用多媒體直觀展示,從而引出分數的含義。如圖1。

圖6 含義理解

圖7 涵義
在這部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單純的以為利用課件教學,而是多媒體教學和傳統教學方式相結合,雖然課件展示直觀形象,但是不能代替學生的思考過程,動手實際操作的過程不可取代,教師的引導作用不可取代,教師在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時沒有過分的依賴機器而是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把課講得生動、形象效果更好,而不是教師一味解釋課件內容,本部分教學,教師很好的把握了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的運用的“度”,把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始終放在首位,使課件成為學生學習的學具。多媒體課件的出現與運用對教師的要求也更高了,如何駕馭好課件,使課件在教學中發揮最大的優勢,既考驗了教師制作課件的能力,也對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更好要求。另外過分的追求新、奇、特、動必將起到反面作用,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對意志力弱、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觀察問題能力不強的、性格還很不穩定的小學生。
活動二:動手操作,要求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紙,做出這張長方形紙的1/2。學生展示出三種做法,如圖2。第3種方法學生的爭議比較大。教師利用動畫演示通過旋轉兩部分能夠完全重合,也就證明了兩部分的大小是完全一樣的,直觀形象的展示出來。
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這就構成了小學生思維的形象性與數學的抽象性之間的矛盾。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夠成功地實現由具體形象向抽象思維的過渡,從而解決這一矛盾。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創設遠比傳統教學更賦啟發性的教學情境,能設計讓學生動手做數學的學習環境,能靈活自如地進行變換式教學。在讓學生動手表示1/2多種折法時,利用電腦操作的便捷性,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給他們及時鞏固和即時反饋。多媒體技術能更有效地使學生領悟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啟發學生更積極的思維活動,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和探索,使學生從一個被動的“聽課者”成為一個學習過程的“參與者”。同時能把班級交流、小組討論與“一對一”的個別化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教學認識1/2時,教師充分利用課件邊展示分數各部分,邊配合動畫,潛在滲透著分數各部分的含義,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直觀形象性,彌補學生思維水平上的缺陷,大大降低了教學難度,這是傳統教學方式無法做到的。
視頻引入問題二:分數比大小播放視頻介紹分月餅的故事,見圖3。
電腦演示操作要求。
用同樣大小的圓代替月餅分一分,找到它的1/2、1/4、1/8。指名小組介紹,展示作品,最后同學們得到一致的結論,見圖4。
在教學分數比大小時,學生在課件的引導下,邊學習邊思考,邊爭論邊統一,最終達成共識,這是價值觀的教育和引導。教師的巧妙點撥與多媒體課件的完美結合,把高深的價值理論化難為易,深入淺出把枯燥的思想教育融于故事發展之中,真正實現了事半功倍的高效教學要求。因為有多媒體課件的形象和直觀,更因為有老師的精巧設計和巧妙引導,學生不覺得是上了一節課,而是覺得聽了一個故事,幫助了小叮當和大雄解決了很多難題,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甚至是見證了一個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束,自己也成為故事中的主角,主動的參與到其中,在一定程度上節省教師書寫板書的時間,以便有更多時間進行講解,與學生交流。另一方面選取生活中常見的一個情節畫面,呈現形象的視聽覺刺激,激發學生思考,以起到突出重點,集中學生注意力的作用。生動活潑的畫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學生學習內容的印象和理解。據對我校班級課件使用情況調查顯示,多數同學認為,自從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以來,老師上課生動了許多,課堂氣憤活躍了許多,而且豐富的畫面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聽課效率提高了許多。體會教學雖然結束了,但教學效果在學生的大腦中余音繞梁,影響深遠。
2.5.1 練習(見圖5)
題目逐條出現,在此基礎上估算1/2;在1/2基礎上估1/3;在1/3的基礎上估1/6。
2.5.2 鞏固分數的含義的理解(見圖6)
2.5.3 近步理解分子和分母的涵義(見圖7)
對于教學中的練習部分利用課件展示,能夠清晰呈現練習內容,比傳統的教學來得更直接、更實用、更省時省力,操作簡便,及時鞏固,即時反饋。同時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要對課程有完整體系的認識。其次,要掌握學生的認知規律,能預設到課堂上學生的種種回答,了解學生的思維和認知才能利用課件創設出更好的例子和情景。最后,還有具備制作多媒體課件的基本技能,熟練運用制作課件的軟件,并在恰當的時候選擇適合自己教學風格的軟件,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能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另外,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對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樣,選用教學媒體時必須顧及他們的年齡特征。多媒體課件對年齡層次較小的孩子有一定的吸引力,本節課教師選用學生比較喜愛的動畫片人物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但對于年齡層次比較大的孩子來說,多媒體課件已經不能滿足她求知的欲望了,這時教師就要想其他的多媒體教學軟件來輔助教學。
總之,筆者認為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必須從實際出發,注重實效。對于教學媒體的選擇和運用要依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條件,要考慮媒體的特性,以及使用成本,可獲得性、便利性。確定教學媒體時,根據學校的資源和自身的技能選擇低成本的教學媒體,因地制宜的選擇、科學合理的使用。我們一定要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心理特點、教學內容、教學任務、學生學習實際等諸多因素去綜合考慮,選取多媒體的最佳切入點。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在為教學提供更多的方便的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位教師應成為研究者,成為“專家型”的媒體使用者,才能更好地發揮多媒體的作用,擴充新的教學經驗。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終身不斷地為自己“充電”,充分了解現代化技術中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充分發揮多媒體的特殊功能和藝術魅力,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