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潤帥
班級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任務,同時也是培養學生紀律行為和集體榮譽感的重要途徑。良好的管理思路和方法能讓班級有序的運作,但是在具體的管理操作上不能僅僅靠班主任一人事無巨細的去做,而是應該在管理中收放有度,讓學生在班級生活學習中把外在的紀律要求變成內在的自我需要。
一、“放”與“收”管理的實質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和工作內容的原因導致班主任工作千頭萬緒、十分繁瑣。為了讓班級管理產生實效,不少教師往往習慣全天“盯梢”的方式,把對學生的管理框在狹小和嚴絲密縫的紀律中,長此以往,學生會變成老師眼里的“乖”學生,但是卻沒有在管理中成長為有良好行為習慣、有紀律的優秀學生。為此,教師應該在班級管理中掌握好“收”與“放”的度,所謂的“放”就是指教師在管理中更加注重學生成長和個性發展的需要,各種管理準則的形成要有學生的思想共識,日常管理適當的放給學生,讓學生在不斷的實踐中將外在要求進行內化。而針對“收”的管理,則是以強化教育管理的方式,嚴格學生某些品性和行為,讓學生在問題中成長。
二、班級管理“收”的實踐
嚴格要求是正被管理中收的重要表現,但是,為了讓班級管理有條理、有次序,一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科學的管理方法,另一方面,把學生的思想意識凝聚在一起形成共同的力量。 ????????????????小學班級管理在實際工作中首先要做好基礎工作,其中包括學生對相應的學生守則、日常行為規范進行學習,讓他們對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有明確的認識,并在日常的管理中不斷提醒和糾正不良行為的出現,例如低年級的小學生在課堂上總是容易管不住自己,缺乏課堂紀律的意識,針對這個現象教師應該問題發現時及時管理、及時教育,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行為不被允許,進而有意識的進行改進。此次,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學生將外在規定內化為自我意識的重要表現, 也是班級管理老師所要實現的目標。為此,在班級“收”的管理中老師應該時時關注學生,幫助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例如,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發言常常比較隨意,當老師沒有選到自己回答問題時總是對正在發言的學生視而不見,針對這種現象教師應該及時管理和教育,讓學生意識到傾聽別人發言是一種禮貌和尊重。再如,在教室衛生的清潔問題上,常常出現打掃不干凈或者學生沒有值日的意識,針對這種現象教師應該時常提醒讓學生嚴格履行值日生的職責,并提醒學生時時注意身邊的清潔衛生。
此外,班級管理的“收”還體現在時間段上,每學期的開學之初、每周的星期一班主任都需要重點進行管理。由于放假期間學生思想行為都比較松散,回到課堂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針對這樣的現象班主任需要給學生做“收心”工作,然后在通過班級和任課老師在課堂中給學生明確的目標和任務,讓學生在做事的過程中逐漸把注意力和精力放到學習和學校中來。
三、班級管理“放”的實踐
教育家葉瀾說:“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的氣息。”事實上就是在說班級管理需要以學生為主體,需要充滿以人為本的精神。因此,在班級管理中教師需要適當的放權,建立班級中學生自我管理的機制,實施民主管理,避免讓學生在管理中產生被“管”的消極意識。
注重班干部的選拔和培養,形成分級管理和流動管理的形式。發揮班干部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形成班級管理的核心力量,并通過班干部的模范作用去引導和形成班集體中良好的風氣和精神面貌,基于此來調動其他學生,例如,在班上要學生形成良好的衛生和清潔習慣,除了每周進行檢查督促學生請剪指甲、保持衣服整潔干凈等措施,老師可以建立以班干部為模范的方式讓其他學生進行學習。通過同學之間的相互影響,這些管理中的外在要求就會變成學生自覺自愿的個人行為。此外,在實施班干部管理中還要注重管理的流動性。及時發現有進步和積極參與的學生,讓表現優秀的學生成為相應的管理者,用自己的行為去影響其他同學并加強其個人對良好行為習慣的保持。
此外,在“放權”的班級管理中,教師還需要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在班集體中由于學生的性格特點和成長環境不同,總是會出現各種出乎意料的問題,針對這種現象教師應該避免用“別人都能做好,你為什……”類似的語言去引起學生對相應問題的注意,相反,教師應該細致觀察全面了解學生的情況,在這個基礎上再進行有針對性的管理和教育。通過語言和誠心去喚起學生積極改正的心理,并增強學生相信自己能做好、學好的信心。
四、結語
班級管理工作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提高效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探索管理的方法,把相應的方法與實際的班級情況集合起來,注重班級管理中“收”與“放”相輔相成的內在關系,通過學生和老師的合作把管理的力度、方法進行有效整合,堅持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把日常的行為管理轉化成學生奮發向上、努力拼搏的優秀班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