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與推進,使更多的中國企業選擇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貿易投資。由于所投資國的政策與法律差異、復雜多變的經濟與金融市場以及外部環境與安全威脅等問題的制約,中國企業在選擇跨國投資時仍面臨諸多風險及挑戰。通過充分識別各類風險、積極防范并采取相應的防范策略,將為我國企業順利進行跨國投資、幫助更多企業“走出去”創造良好條件。
關鍵詞:“一帶一路”;中國企業;防范策略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不僅有利于促進與歐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友好往來,還能提升沿線各國與中國的經濟水平,推動共同繁榮。在“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中國企業積極“走出去”,投身于跨國投資的事業中。而在與沿線國家的跨國投資中,不僅為中國企業實現外貿升級轉型帶來了可觀前景,同時企業面臨著諸多風險,可謂機遇與挑戰并存。國內外專家學者就企業如何把握戰略機遇、應對挑戰也開展了相當多的討論,對于跨國投資更是要采取審慎的態度考察各類風險因素,做好防范風險預案,以保障投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企業跨國投資現狀
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中國與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就在不斷擴大。截至2017年,參與的國家和國際組織多達100多個,其中40多個國家與中國簽署了經濟合作協議。中國對沿線國家的投資,累計超過了180億美元。眾多中國企業積極擴大跨國投資,投資領域不斷拓寬:涵蓋機械與裝備制造、封裝電子與集成電路產品、信息與通訊等高端科技。投資方式也更為多元:不僅是對外直接投資,還有企業并購、股權收購與技術轉讓、開展跨國經營等。同時,中國政府也在積極鼓勵企業“走出去”,健全和完善跨國投資的政策與法律、帶動建立與外國政府和國際組織間的企業合作交流機制、督促外貿企業全面完成轉型升級,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經濟與技術合作、貿易投資往來等。
另一方面,盡管中國企業享受到政府為“走出去”創造了良好的國內條件,也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在跨國投資中仍面臨諸多風險,機遇與挑戰并存。投資國的政治環境、國家安全狀況、政策變動與法律制度差異、經濟和金融市場動蕩等因素切實影響著投資安全性。此外,目前我國企業跨國投資的領域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與產能合作,其他高新技術與低耗能的行業投資較少,這也是未來需要加強的重點合作領域。
2.中國企業跨國投資風險分析
在決定跨國投資前,中國企業應當對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客觀評估,以防投資出現問題甚至導致失敗。
2.1政治安全風險
政治環境安全穩定與否,是許多企業投資關心的首要問題。首先是東道國的政局與內部環境是否安全。“一帶一路”倡議實施所處的歐亞地區、沿線國家地緣政治長期存在突出矛盾、各個國家之間利益錯綜復雜、宗教和民族問題相互交織;而推進又多在高風險地帶,缺乏多邊自由貿易的安全體系和有效的投資合作機制,使“一帶一路”建設面臨巨大的地緣政治風險。另外,沿線許多國家多存在傳統與非傳統安全風險。傳統安全風險包括大國地緣政治的博弈、領土爭端及區域內國家政局動蕩等。非傳統安全風險涉及恐怖主義、能源安全、氣候變化、重大傳染性疾病等,全球性挑戰不斷增多。
其次,對“一帶一路”政治態度:一方面,由于“一帶一路”倡議惠及沿線亞非歐60多個國家和地區,盡管多數國家樂意與中國友好合作;但考慮到國情和國力的差異,他們對中國倡議的立場和態度也各異。有些國家口頭支持,但實際上態度曖昧,甚至采取平衡的策略;也有的國家對“一帶一路”存有誤解,將其看作是中國的全球化擴張主義戰略,帶有敵意態度。因此,對企業實行跨國投資而言,必須要取得合作各方的認同、理解及支持,達成真正的共識才能保證合作順利進行。另一方面,要進行跨國投資,就要面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始終存在著“反華”勢力的干擾。另外,許多沿線國家正處于政治轉型,如一些非洲國家的國家政權更迭導致未來政府的傾向甚至政權性質存在不確定性,都會對順利開展跨國合作造成政治障礙。
2.2政策與法律風險
首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數量眾多,各國在政策制定和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差異也尤為突出。跨國投資是一系列復雜法律行為的組合,對東道國法律和政策環境及商業習慣不了解,往往使一些中國企業背上了法律和商業風險,甚至是政治風險。例如,某些沿線國家司法環境與中國不同,投資企業面臨法律問題時會訴諸政府外交解決相關法律問題,但缺乏對當地的法律差異風險防范。部分沿線國家,由于政局不穩定導致該國家政策法規的變化,都會給中國企業進行跨國投資帶來損失。
其次,具體到投資涉及的法律。由于不了解東道國法律,中國企業對外投資時也面臨著相當多的限制。比如,中資企業在境外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受限,導致企業成本上漲;中國企業在投資過程中,多會面臨當地企業保護主義威脅,造成法律爭端;還有涉及雇傭海外勞工的人身安全及福利保障、與當地社會的關系問題、環境保護政策等方面的問題。
2.3經濟投資環境風險
首先,由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一定程度上會制約區域內合作的深度和廣度,還會導致東道國運營環境風險增加。總體而言,比起歐美發達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運營環境不容樂觀:國家與區域整體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市場規模有限、受區域外經濟波動沖擊影響較大。另一方面,中國在沿線國家的投資回報率較低,其中一部分投資成為壞賬。部分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國家存在巨額的經常性項目赤字,使其成為高風險債務人。這意味著中國如果向這些國家提供資本和融資項目,將面臨巨大的違約風險和投資壓力。
其次,就金融市場的情況而言,由于中外金融體系不匹配、稅收、融資、匯率變動,以及有形和無形資產定價等因素的變動,可能會導致跨國投資的項目達不到預期效果,甚至卷入東道國的債務危機。加上某些國家存在嚴重的通貨膨脹、經濟結構單一、金融體系總體發展滯后,投資可能給企業帶來巨大損失。
3.中國企業跨國投資風險策略研究
針對上述可能存在的風險,中國企業在進行跨國投資時應當采取謹慎的態度、做好前期的調查準備工作,并就風險類型制定相應的應對策略。
3.1全面審視外部環境,加強自身應對能力
針對政治安全的風險防范,可從國家和企業層面分析。首先,對于“一帶一路”倡議存在的誤解,政府要加大宣傳力度、變被動為主動、化消極為積極,讓更多沿線國家了解、認同和支持“一帶一路”倡議,積極影響更多國家參與“朋友圈”建設。要爭取沿線國家成為利益相關者和堅定支持者,變獨奏為合唱,最大限度地化解來自各方面的疑慮和阻力。其次,建立和完善的跨區域協調機制、多邊與雙邊合作機制,有效進行重大規劃和項目對接,為風險管控奠定重要基礎。目前在政治安全領域建立的合作機制有上海合作組織(簡稱上合組織,SCO)、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簡稱亞信,CICA)、東亞峰會等,在實施“一帶一路”倡議時,需要處理好與這些機制間的關系。
企業在跨國投資前,應當全面綜合地審視和考察東道國的外部環境,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第一,跨國投資應當選擇相對穩定安全的投資環境,確保合作不會因政治沖突中斷。可優先選擇已與中國簽訂了雙邊投資保護協定的國家,利用政府間的相互關系增加對東道國的責任約束。第二,投資前要加強對東道國的國情與文化的學習和研究,多方收集信息,確保不會因為宗教、社會及文化差異引起投資受阻,甚至影響國家關系。第三,在與東道國企業合作時,要與當地政府建立良好互信關系,尋求與跨區域協調機制、多邊與雙邊合作機制順利對接,投資出現問題時可訴求幫助。
3.2加強學習政策法律,建立防范機制
跨國投資是一項復雜的經濟法律活動,加上各國往往會為自身利益而調整其政策與法律,對外國進入投資加以限制。投資之前,企業要對投資風險進行全方位調查,獲取一手的資訊,跟進投資策略調整。
具體策略如下:首先,企業須在投資之前認真研究東道國政策法律,以防投資陷入法律糾紛、甚至是政治糾紛。如果企業發覺難以控制和化解當地潛在的風險,應當及時更換投資對象。其次,要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人民銀行、國資委、外匯局、全國工商聯等七部委聯合發布的《企業境外經營合規管理指引》來指導和規范我國企業境外經營的管理規定。第三,決定投資后,應與準備投資的國家的相關機構或部門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對準投資國的法治環境、法律文化、執法與司法能力等角度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尤其是涉及競爭與反壟斷、勞務糾紛、知識產權、環境保護等要格外注意,以防產生爭議。對涉及上市公司的還要對其證券管理部門進行查詢并全面了解證券資本市場規定。第四,一旦確定了投資對象,就要嚴格遵守投資所在國的政策和法律法規,并制定相應的風險防控體系,建立預防機制。
3.3完善經濟風險管控,制定市場運營策略
“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不僅對中國的經濟結構調整、金融市場發展以及人民幣國際化等會產生積極影響,也會為包括亞洲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提供更多的市場空間和投資合作的機遇。不過,投資要面臨的經濟和金融風險也當引起中國政府和企業的重視。
首先,針對投資可能出現的經濟不穩定性和金融市場波動帶來的損失,政府作為宏觀調控的有力武器,要積極發揮杠桿作用,依托國際金融機構、成立政策性金融機構和金融穩定基金、深化金融監管與合作,為“走出去”的企業防范金融風險保駕護航。進一步完善風險管理體系,為針對跨國投資的企業建立更多風險補償基金,提升企業的信心和海外投資風險的緩釋能力。
其次,跨國投資的企業,也要借助“一帶一路”倡議不斷加強自身運營能力、為升級轉型做準備。第一,要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提高自身的國際經營水平和風險管理能力。第二,要針對自身專業能力和水平,結合所投資國家國情、市場進行充分調研,確定合理合法、有前景的投資項目。在跨國投資前,企業可以尋求專業的信息咨詢機構來了解投資對象的資源優勢和缺陷,揚長避短,制定全面系統的海外投資策略和風險防控預案。第三,是防范金融和匯率風險。已經入手海外投資的企業,要時刻關注東道國金融市場和匯率的波動,合理利用金融避險工具來加強對匯率風險的管理,降低財務風險。
結語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體現了中國全面對外開放戰略和在世界經濟舞臺發揮更大作用的偉大決心。有利于促進中國整體經濟的轉型升級,帶動沿線國家經濟發展、建設共存共榮的亞非歐“經濟帶”“朋友圈”。不僅為中國企業實現國家化轉型和升級帶來了可貴機遇,也讓企業迎接諸多挑戰。本文通過客觀分析中國企業跨國投資現狀,總結出企業可能會面臨的風險,分別存在于政治安全、政策法律以及經濟投資環境等。針對這些風險提出應對策略:要全面審視政治安全環境,加強自身應對能力;加強學習政策法律,建立防范機制;還要完善經濟風險管控,制定市場運營策略。總之,企業在實行跨國投資時要審時度勢、采取合理的策略,積極規避和應對風險,才能最大程度提高投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中國經濟網.過去4年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年均增長6.9%[EB/OL].
[2]人民網.去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達145.3億美元[EB/OL].
[3]習近平: 邁向命運共同體開創亞洲新未來——在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上的主旨演講[N].人民日報,2015-03-29.
作者簡介:
謝炳軒(1967.2- ?),男,漢族,甘肅天水人,蘭州大學法律專業畢業,本科,經濟師,天水華天電子集團法律顧問,首席律師,研究方向:公司項目投資及合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