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東 高晨曦 魯卓 李小林
摘 ?要:醫療,一直都是關系民生的熱點話題,隨著社會的發展,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并沒有得到顯著改善。近幾年來,隨著3D打印技術與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使傳統醫療與大數據和3D建模結合成為可能,大數據、3D打印與醫療資源相結合是前所未有的創新,其成果對于社會公共醫療資源分配都有及其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大數據;3D打印機;醫療資源,分配;解決方案
項目基金:西安石油大學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資助項目。
一、解決方案
(一) 我國醫療概況
目前國內公共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勻,優質醫療資源覆蓋面低、百姓就醫渠道少、人民醫療成本高、基層醫療機構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人們不管大小病都涌去大醫院,而基層社區醫院則鮮有人去,醫療信息沒有共享機制導致病人煩瑣的就診手續,這些醫療問題已經嚴重的影響了社會和諧發展。以 “看病難看病貴、水平參差不齊”為代表的醫療問題成為了社會焦點問題,嚴重影響了人民幸福感。所以醫療行業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融合了大數據及3D打印技術的新醫療系統,以促進醫療資源的公平分配。
(二)解決方案
大數據及3D打印技術融合進醫療可以使醫療資源分配不平衡的問題從技術、服務、便捷性、科技性等方面得以改善。我國老齡化已經來臨,在可預見的時期內居民的醫療需求更大,醫療機構壓力更大,所以結合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智慧醫療勢在必行。
大數據和3D建模結合的醫療方案并不是對傳統醫療體系的顛覆,而是對傳統醫療與新技術的融合改良。首先,患者可以在基層醫療機構就診,患者自述病癥,醫生可以參考結合了大數據技術的輔助診斷系統給出初步診斷意見,然后患者根據醫生的建議去做相應的檢查,輔助診斷會自動獲取檢查數據,并與數據庫中的海量病例進行比對,最終得出診斷書,給出治療方案。如果需要進行手術治療,輔助診斷系統會將檢查數據整合為三維可視化模型,給出手術意見并推送到患者主治醫生的工作電腦,醫生根據三維可視化模型對手術意見進行優化,還可以將手術部位用3D打印技術打印出來,醫生可以在打印的組織上進行現實中的模擬手術,進一步優化手術方案。這樣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誤診幾率,降低手術風險,實現了醫療資源的再分配。
二、3D打印技術及三維建模在醫療領域的應用
(一)3D打印技術的概況
隨著3D打印技術飛速發展,其應用領域已經從工業制造拓展到生物醫療領域,目前3D打印技術主要應用于假體的個性定制和手術器械的設計制造,同時國內外科研機構也在器官打印有著積極探索。3D打印與醫療的結合為傳統醫療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機。
(二)三維建模技術在手術方案設計中的應用
目前,所有器質性疾病都是依據二維圖像資料如CT、MRI做出定性診斷,傳統的CT、MIR機只能形成二維圖像,普通診斷全靠醫生的經驗和想象,而如果醫生資歷不夠、經驗不足,在一定幾率上會存在誤診的可能性。而且此類疾病一般都需要手術治療,醫生只能根據CT、MRI提供的二維圖像資料在腦海中形成三維圖像設計手術方案,手術的成敗取決于醫生的臨床經驗與三維空間想象能力。因此醫生迫切需要將傳統二維圖像轉換為立體三維可視化模型,以便輔助診斷與術前方案輔助設計。
首先,通過CT、MRI等傳統方法獲取人體組織結構的掃描數據信息后,將二維數據重建為三維可視化模型。三維可視化模型可以向醫生提供有真實的、立體的三維解剖結構模型。醫生可以直觀的觀察組織器官,并可在計算機上模擬手術操作,有效的輔助手術方案優化設計。
三、大數據醫療
(一)大數據醫療的概況
隨著醫療信息技術的發展,醫療行業有大量的數據,一般的醫療機構每年會產生數十太字節的數據,所有醫療機構的數據可以被整合、開發,實現智慧醫療,達到便利患者、疾病智能診斷、醫療信息化一體化的目的。
(二)大數據醫療在基本診斷方面的應用
在大型醫療機構中病患多,醫生壓力大,容易發生誤診漏診的現象?;颊咧按嬖谳^大差異,疾病繁雜且常伴有并發癥,所以診斷自動化很難實現。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疾病自動化診斷帶來了新的解決方案,只需采集到患者的數據信息,將數據信息輸入到系統中,系統通過與疾病數據庫中的大量病例進行對比分析,結合患者的健康數據,可以快速準確地得出診斷意見。并且醫療機構之間數據互通,可以方便獲取患者以前就醫信息與治療情況,實現患者無縫轉院,避免患者轉院后重復檢查,節約了患者的醫療成本,避免了醫療資源浪費。
基于大數據的醫療自動診療模式,整合全科全網的優質醫療服務,縮小醫療資源分配差異,為患者提供了無差別的、優秀的醫療診斷系統,有效緩解醫療資源分配不均。
(三)大數據醫療與個人健康監測
數據傳播的即時性,可實現個人健康監測。隨著互聯網的重心向著物理網發展,智能穿戴設備越來越普及,可以實現對個人基本體征的監控,并將數據實時傳輸到個人醫療信息庫,與以往的數據比對,做出疾病預判,及早發現疾病,可以避免疾病突發,錯過最佳治療時期。如果檢測到生命體征不正常,可以自動報警,并將定位信息發送到急救單位,避免錯過最佳搶救時間。
四、總結
綜上所述,新技術為傳統醫療行業帶來了新的活力,為傳統醫療提供了新的出路。同時,我們應認識我國3D打印技術與智慧醫療的發展現狀落后于國外,許多關鍵性的技術受制于國外,因此加大力度進行技術突破很重要。目前3D打印技術與大數據智慧醫療還在探索階段,本文以期能為醫療事業的發展添磚加瓦,為緩解人民就醫問題提供新思路。我們應緊抓3D打印技術與大數據的發展,積極探索3D打印技術與大數據和傳統醫療的融合模式,讓這兩種新興技術為我國醫療事業做出貢獻!
作者簡介:
李旭東(1997.11-),男,漢族,陜西西安,學歷:本科。
高晨曦(1998.8-),男 漢族,陜西咸陽,學歷:本科。
魯卓(1997.12-),男,漢族,陜西漢中,學歷:本科。
李小林(1998.1-),男 回族,青海海東,學歷: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