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1972年中國與日本邦交正常化47年來,雙方經貿關系也走向正常化,隨著合作關系,合作領域日益擴大,機遇與挑戰并存,摩擦與糾紛也一直隨著兩國的政治關系不斷產生,但是兩國之間有著明顯的經濟互補和依賴關系,目前努力實現中日經貿的互利合作、共同發展和達到“雙贏”局面,是兩國為了其根本利益需要做的正確選擇。
關鍵詞:中日經濟;對外貿易;合作互利
一、中日兩國經貿發展的現狀
自1972年中日建交,到進入經濟發展全球價值鏈時代,中日貿易迅猛發展,從1972年的10.4億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3300億美元;2008-2012年,日本為中國的第一大進口來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場,截至2018年,雙邊貿易額達約3300億美元,中國成為日本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國。2018年中國成為日本雙邊貿易伙伴排名第一位超過了美國,美國位居第二,第三為韓國其次為澳大利亞等。
近年來,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打破了和日本發展的互補依賴關系,據日本海關統計,2018年日本與中國雙邊貨物進出口額為3175.3億美元,增長6.8%。其中,日本對中國出口1439.9億美元,增長8.4%;自中國進口1735.4億美元,增長5.5%。日本與中國的貿易逆差295.5億美元。日本與中國的貿易逆差越來越明顯,證明了日本對中國的貿易依賴程度提高,這意味著兩國的貿易依賴關系發生逆轉,日本對中國貿易依存度開始提高,而中國對日開始降低。兩國貿易現狀發生轉變。
二、影響中日經貿發展的主要問題
(一)中日經貿關系僵化由歷史問題造成
近年來,影響中日經貿關系的重點就是政治問題。日本領導人參拜靖國神社,并且不承認侵華戰爭的事實,對于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的傷害試圖篡改美化。以及“釣魚島事件”使中日關系進入僵化。旅游業中中國游客數大幅下降,開始大幅度的抵制日貨活動,兩國經濟發展開始出現減緩。
(二)日本貿易保護主義的增強,貿易摩擦增多
近年來日本國內自經濟結構開始出現問題,其資源的匱乏使其國內生產不能自給自足,兩國間的貿易摩擦不斷產生,日本國內開啟了貿易保護主義。日本本國由于產業結構不合理,便開始采取各種手段保護其缺乏競爭力產業。這些行為和手段嚴重影響了兩國經濟貿易發展。
(三)“中國威脅論”影響中日經貿關系發展
近年來中國經濟的迅速崛起使中國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之一,中國產品強大的競爭力使得日本產品在世界市場上的份額減少,日本企業對華投資的增加也導致日本國內“產業空心化”。從而日本開始鼓吹“中國威脅論”。但中國發展起來是目前世界經濟的現狀,日本要認清事實,從實際發展。
三、中日經貿關系發展對策與展望
發展對策:
(一)正視歷史問題,直面未來
影響中日兩國經貿正常發展的歷史問題一直是重要因素,想要改變這一問題的方法就是日方在此問題上應正視歷史,尊重客觀史實。歷史不可磨滅,日本曾經給中國造成的傷害是不可否認的。日方的正確做法就是應正視歷史及祭拜神社和購島等事件,給兩國建立友好合作關系創造新的機遇,使得兩國經貿關系正常發展。
(二)加強經濟交流,協商貿易壁壘
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在一定程度上給日本的經濟造成很大的沖擊,但是日本不應該因此采用貿易和技術壁壘等手段限制中國發展。這樣不利于兩國經濟發展。中日兩國應多加協商,促進合作,避免貿易壁壘,減少貿易不公平現象。這樣才能使兩國正常發展,達成互利共贏。
(三)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實行市場多元
現階段我國傳統出口的產品具有許多的技術性問題,再加上市場結構不合理,導致了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比較弱,很容易受到貿易壁壘和關稅制裁。對此,我國應加大科技投入,優化升級產業結構,調整產業結構走向多元化發展,提高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發展前景展望:
近年來,中國的快速崛起,加之日本經濟低迷,使得日本重新調整了產業結構,想要改變國際分工體系,而中國的迅速崛起為日本提供了廣闊市場。但日本近年來減少對華投資,這從長遠來看會嚴重影響兩國經濟發展,阻礙兩國互惠互利的合作關系,所以日本應重新思考對華合作投資問題,減少投資不利于日本經濟發展。
在經濟結構,中日兩國有很大的互補性,日本自中國進口的主要商品為機電產品、紡織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2018年進口額分別為789.0億美元、218.8億美元和107.5億美元,增長4.7%、2.0%和1.3%,占日本自中國進口總額的45.5%、12.6%和6.2%。在日本市場上,中國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占有較大優勢,如紡織品及原料、鞋靴傘和箱包等輕工產品,這些產品在日本進口市場的占有率均在60%左右,在這些產品上,中國市場具有廉價勞動力而日本具有資金和技術正好實現優勢互補,所以兩國應加強經貿合作推動經濟發展,實現互利互惠。
近幾年來中日兩國由于各種原因導致兩國關系出現了裂縫,中國更因“釣魚島事件”抵制日貨使得兩國經貿矛盾進入白熱化。目前,兩國關系仍處于低沉,但日本國內老齡化和人口紅利問題會使其經濟依舊持續依賴國外。而中國區域發展不平衡會給日本投資帶來機會,彌補經濟發展不對稱。所以從長久利益上來看兩國應加強合作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參考文獻:
[1] 康成文 .中日貿易潛力及其分析走勢 《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5.15
[2] 趙虎林. 中日經貿關系的現狀分析及展望 《中國包裝》2016.01.18
[3] 廉曉梅.中日貿易關系的發展與存在的問題[J].
作者簡介:
胡宇婷(1998-),女,遼寧鐵嶺市,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研究方向:世界區域經濟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