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云


摘 要:本文通過對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靖西夾砂陶及相關產品進行調研,并以百色麼乜造型為設計參考,將夾砂陶這種材質與麼乜造型進行設計結合,賦予產品以熟悉又獨特的審美文化,并在制作過程中對夾砂陶的材質進行創新型的改良。創作一系列具有鮮明百色文化特征的夾砂陶產品。
關鍵詞:夾砂陶;麼乜;造型設計;工藝創新;文創產品
一、研究現狀
靖西夾砂陶于2012年4月被列為第四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之一,靖西夾砂陶制作技藝歷史悠久,靖西的壯族先民至少在一萬多年以前就開始掌握了夾砂陶的制作技藝,夾砂陶制作技藝因此被稱為“活化石”,而夾砂陶被稱為是廣西“三大”名陶之一。靖西市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的保護工作,目前,已經建好了兩個夾砂陶傳承展示基地,將利用這些基地,培養各種夾砂陶的傳承人,以確保技藝得到傳承,并以此為平臺,向游客展示非凡的靖西傳統技藝和文化。其中,地州鎮龍騰村中屯自治區傳承人劉承杰師傅燒夾砂陶的巖洞至今還在投入使用,可參觀學習到錘石、和土、拉坯、燒制的全部制作過程;祿峒鎮福進村黨支部書記岑永確,憑借個人的書法、繪畫、雕塑等特長及工作經驗,對靖西夾砂陶制作技藝進行傳承和創新,將原來作為生活生產用品的陶瓷產品提升到具有收藏價值和欣賞價值的工藝美術品。
二、存在問題
靖西市在博物館、景區的展示與宣傳夾砂陶文化已經日趨完善,通過一系列對夾砂陶的傳承活動也大大促進了夾砂陶的生產制作與銷售渠道,促進了靖西地區的經濟發展,擴大了夾砂陶的知名度。但在文創產品的研發方面還有極大的提升空間,實用創新型的產品極少,經調研,目前夾砂陶產品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大多數產品仍以傳統器具制作為主,即便有關于本土元素的植入,也多是直接套用為主,視覺上缺乏美學特征,轉化較生硬;二是制作工藝及原料沒有進行深加工,手工藝制作為主,缺乏設計思維,制作器物以大型或較大型生活器皿為主,缺乏精致而又方便攜帶的實用美觀產品;三是本土文化特色體現較少,沒有與形成系列文化衍生品,傳承活動較單一,缺乏深入挖掘。
由此看來,夾砂陶在與同為陶制品的欽州坭興陶、云南建水陶等周邊地區相比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總結其原因,主要是其產品造型單一、傳統手工藝思維普遍、工藝較粗糙、藝術效果較差等,無法與現代人的審美觀念或區域文化相結合起來,缺乏實用性及體現文化價值的產品。
三、設計緣起
基于以上調研分析,本文將選取“麼乜”這一百色市右江上游地區壯族特有的民間吉祥飾物作為茶壺造型設計來源,茶壺的主要原料為夾砂陶泥,以此進行創意設計。
“麼乜”是當地壯族民間傳統工藝品之一 ,大小不一、五顏六色,其造型是勇士伸開四肢擁抱龍珠,立體感很強,寓意是守護太陽、擁抱希望,在端午節、婚嫁禮俗是經常出現的禮品,也是平日送友人親人的絕佳禮品。 如今,人們在傳統“麼乜”工藝的基礎上,開始融入百色壯族本土蠟染、土布、壯錦、竹編等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資源和現代生活元素,制作出耳環麼乜、手機麼乜飾佩、手機座等符合現代人生活習慣的產品,深受人們的青睞。摩乜作為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其特殊的造型、美好的寓意已成為百色人心中獨特的文化角色,是百色傳統文化的情懷承載體,在造型上、色彩上頗具設計空間,可以將其造型與色彩融入現代茶壺設計中,這也是對麼乜文化的一種傳承,也是夾砂陶產品轉型文化創意載體的較好示例。
四、創意設計
1、“麼乜”造型的茶具設計主要體現在對其人物形象的變形、簡化,色彩與裝飾設計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對麼乜裝飾紋樣進行提取和運用。如圖:
2、對夾砂陶泥料及工藝的改良。在夾砂陶產品成型工藝方面做了很多次嘗試,主要體現在夾砂陶泥色澤單一厚重、燒成溫度曲線以及夾砂泥及粗糙質感的去留問題上。市面上很多適合夾砂陶燒制溫度范圍的釉料,但是泥料的本質面貌就會被覆蓋,作為茶具,釉料較厚,含有茶成分的水分子也無法與陶壁相結合,產生反應,留住茶香。因此將采用化妝圖或細陶與夾砂陶泥料結合的方式,設計效果圖如圖所示。既改變了泥料的色澤單一、厚重的特點,又改變了泥料的成分與質感,通過新的燒制的曲線可以使得泥坯的收縮率降低,開裂概率降低,從而成品率提高,實現了制作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