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丹峰 萬甜甜
摘 要:學科專業是高校學生類型劃片的“標簽”,具有一定程度的“學科類屬”和“心理歸屬”,支部建在“專業上”具有歸一性,是諸多高校的共同模式,而在此基礎上建立的黨建工作室則具有一定獨立性、接地性、創新性和靈活性。但結合“學科專業”特性,有針對性開展品牌化分類培育,尤其在具體的基層黨建實踐中,既要把握事物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矛盾,也要將“靜態”的理論轉變為生動的實踐,要將“木槳”變成“螺旋槳”,“專業+工作室”模式為高?;鶎狱h建品牌培育創新提供了新的路徑。
關鍵詞:專業+;黨建品牌;分類培育
高?;鶎狱h建工作是構成高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新時代下高?;鶎狱h組織建設面臨新時期的新矛盾,并應時代之變帶來紛繁復雜綜合影響。對于基層黨建的工作方式、工作內容、工作效能提出了深層的考驗,極大地提升了工作的難度。面對瞬息萬變的時代境遇,如何拋開基層黨建工作“刻板化、模式化、固定化、生硬化”藩籬,如何在廣大師生和普通群眾心中樹立良好的“組織形象和口碑”,有效地提升黨建工作實效性,提升黨組織工作的生命活力具有重要意義。
一、立足專業,高校基層黨建品牌分類培育的現實性
在傳播學原理中,品牌包含了標志性符號、理論框架、戰略決策、操作手段、傳播媒介、信息受眾、發展周期以及受外界變量影響的效果與價值評估。在經濟學理論中,品牌的定義更指向區別于同類的特色服務,具有一定辨識度,可以作為標簽幫助消費者辨認的產品和后續服務,它的目的是將自身“特殊化”以區別同行業競爭的對手,而產生特定、穩定的受眾群體。因此,創建品牌的過程,也是樹立特殊標簽的過程。
立足專業,將品牌引入高?;鶎狱h建工作,一方面是結合高校基層黨建工作對象的特點,其是提升高?;鶎狱h建工作實效性的有力助推器;另一方面,從專業入手,建立黨建工作品牌本身具有同一性和歸屬性。目前,高校超過一半多的基層黨支部建立在系部、專業之上,而專業本身就是區別于“其他”同類特殊標志,從某種意義上說“專業就是一種品牌”。但黨建品牌更指的是,區別于日常的黨建工作,并依托學科專業,所以更加科學的定位來尋找合適的載體進行核心價值的有效外化,這也為分類培育高?;鶎狱h建品牌提供了現實環境。因此,高?;鶎狱h建工作品牌的培育即以專業為基礎單位和標簽具有“天然性”,以專業劃別同類群體,莫種意義上說也是最大的共同性征。這也為品牌與黨建的深沉次融合提供了天然的契合條件。
二、總體建構,分類分層展現“因材筑夢”培育模式
在高校二級學院黨委層面,其實我國的絕大部分高校二級學院都有自己的學生黨建工作辦公室(黨員之家辦公室);一般都是直接受學院院系黨委領導,由學生黨員組織構成,完成黨建基本工作任務包括日常黨務工作、理論學習、黨員教育培訓、黨日活動宣傳策劃、黨員的自我管理等,其主體工作架構是“金字塔”型,即從學?!獙W院——支部——黨員本人。因此,在二級學院層面,構建黨建品牌必須做好頂層設計,圍繞專業立德樹人、圍繞學生成長發展、圍繞學校同屏共振,才能把握好分層分類的目的和基準線。
事實上,不同學科專業的基層黨建工作開展都是基于其不同的專業特色和文化進行的,它在師生培養、學校建設中以本專業為標簽,具有不可比擬的向心力、凝聚力、輻射力,具有同一性、歸屬性和傳承性。因此,高校要創建基層黨建工作品牌就要充分將本專業的特色發揮出來,以專業搭建“橋梁”(例如結合示范專業搭建師德之橋,其他專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分層分類搭建學風建設之橋、專業文化之橋、考研幫扶之橋、就業激勵之橋等),根據現有學院的各項資源,進行分層分類整合,展開充分、合理的資源重整,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切實、有效、可行的黨建品牌建設工作計劃,在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材筑夢,符合高校特色發展的條件下提供黨建品牌建設的新思路。
三、局部靈活,“專業+工作室”模式打破固式藩籬
目前看來,我國大部分高校的黨建工作圍繞學校、院系、專業三個“同心圓”展開,看似黨建工作已經深入群眾,層層包含,實則不然。例如,專業學生被動參加黨日活動或者學習,即非學生所愿,也非組織所愿。此間,其主要割裂了黨建“自上而下的模式”與“自下而上的需求”,即二級學院基層黨建目前的工作要求是從學校——學院——專業支部——黨員本人,而真正的決定性需求來自于支部黨員和學生群體,它是逆向的。在同一專業領域,學生的學業需求、心理狀態、成長需求、就業環境、未來發展都存在根源性的相似,尤其是學生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是類同的。因此,構建“立足專業,以服務學生發展的立交橋”(即“專業+工作室”)的黨建模式卓有必要。它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同時又保留的專業的同一性和歸屬性,它切實地體現新時期黨建工作的“群眾路線”,從學生需求、學生特點到“專業+模式”。例如,嘉興學院文法學院的“初心”工作室,倚靠中文專業學生的“創作熱情”建立了“紅色原創話劇”工作室,通過文學愛好者的集中萌發,產生了原創紅色話劇《初心》,其成功演出17場獲得了央視新聞聯播等社會媒體的高度贊譽,并由此帶領了一大批中文學生“見賢思齊、奮發圖強”。又如,“追光者普法公益”是倚靠法學專業學生,以“法理情懷兼濟天下”,服務社會,打造了一支具有地方影響力的公益志愿者隊伍,其榮譽感、榜樣性、師范引領效果對于普通同學不言而喻。
四、知行合一,打造黨建品牌分類培育的實踐高地
從黨建品牌到品牌實效外化,并不只需要理論的貫通,更要在實踐中的得受眾的認可和歷史的檢驗。立足專業,打造正能量的“實踐高地”,用實踐外化于行,“在行百里路”中感知“萬卷詩書”。傳統的黨建工作方式(行政命令式、單純業務式、流水作業式等等)中一些方式方法都已過時,是缺乏“深度認知”、“脫離時代要求”的做法。相較于傳統自上而下的“金字塔”模式,以“專業”搭建“學生成長成才的立交橋”,以黨建品牌做橋頭堡展開分類引導,以“正能量”實踐為高地,培育“知時代冷暖,曉民生大義;走萬里長路,讀萬卷詩書”的新時代青年的模式具有一定創新性。并且,結合本專業特點,分類分層進行黨建品牌的培養創新,以服務育人不斷反哺,形成實踐育人的良性循環和品牌高地具有重要意義。
五、結語
綜上所述,“專業+工作室”模式本身是基于“專業+”視域下,以專業搭建服務育人的立交橋,為學生學業成長、就業發展、身心健康等服務的一種模式。在此基礎上構建的黨建品牌具有“以人為本”、“為學生服務”的本質屬性,它是體現是“為人民服務的群眾路線的本質特征”。高校基層黨建的改革,其方向一定是廣大師生的民心所向,其落腳點一定是為了立德樹人。發揮專業的最大公約數,建立與實際相結合的“專業+”黨建模式,例如“專業+特色”、“專業+技能”、“專業+創業實踐”、“專業+公益服務”、“專業+就業、“專業+學院文化”等不同模式,打造高校二級學院基層黨建“總體建構,頂層引領,和而不同,欣欣向榮”的有力局面,打造基層黨建工作的先進性和創新性,將經驗推廣,將品牌做響。高?;鶎狱h建工作品牌的建設有先進性、推廣性、創新性的要求,也只有做到了以上幾點,才能真正樹立基層黨組織的典型形象,提高黨建工作質量,才能對社會產生有力、正面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楊曉平,沈博,李聞達,創建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品牌的理論與實踐 ——全面提高黨建工作質量[J].智庫時代,2019(5):18.
[2]黃高鋒.高校基層黨建工作開展品牌創建的探索與實踐——以許昌學院為例[J].教育觀察( 上半月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