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玲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變革,各種壓力接踵而至,家庭暴力事件增多,特別是對婦女的家暴事件。婦女家暴在摧毀婦女的尊嚴和損害她們的身心的同時,破壞了整個家庭系統融洽,而且對社會的安定與和諧產生極大的威脅。婦女作為弱勢群體,她們的合法權益總是被危害。社會工作作為一門專門為弱勢群體服務的科學,肩負解困,助人維護社會穩定和諧的重大責任,對于家庭暴力受害者的介入和幫助是社會工作專業重要的內容之一。因此,社會工作亟須介入婦女家暴。本文主要從社會工作介入婦女家暴面臨的倫理困境和基本原則出發,結合安徽省某貧困農村婦女家暴案例進行分析,提出社會工作者在介入家暴案例主要面臨的倫理困境和需遵守的倫理原則,并及時進行反思,爭取在之后的婦女家暴個案服務中更好地保護婦女權益促進家庭和社會和諧。
關鍵詞:家庭暴力;社會工作;倫理困境;倫理原則
一、婦女家庭暴力問題
家庭暴力是指發生在家庭成員之間的,家庭成員中的一方用殘忍的手段傷害家庭成員,主要是進行身體或精神等方面的殘害行為。家庭暴力簡稱家暴,根據被家暴對象的不同,可以分為兒童家暴和婦女家暴等。[1]本文主要講的是農村地區家庭中丈夫對妻子進行的暴力行為事件,即婦女家庭暴力。
收集資料發現,聯合國在相關文件中指出:婦女家暴是基于社會性別的差異,不分公共和私人生活對婦女進行各種傷害的暴力行為。[2]王思斌在分析和研究中國傳統的求助關系時,把中國的傳統文化稱為“求助恥辱文化”,他認為婦女在遭受丈夫的暴力時,選擇默默容忍,不愿向外界訴說并求救。[3]最近幾年,中國的家庭暴力問題日漸突出,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其中政府格外重視。因此,政府需及時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并且合理利用社會上的其他社會資源。其中社會工作為解決家庭暴力問題做出了很大貢獻,政府十分重視社會工作的專業力量,希望社會工作能夠在未來發揮更大的作用,在維護家暴婦女合法權益方面,特別是維護農村地區的家暴婦女合法利益。但是一些家暴婦女,因為自己沒上過學或只念過小學,文化程度較低,不知道可以采取法律的手段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并且很多農村婦女常年在家照顧子女上學,沒有工作,導致自身沒有經濟來源,只能依賴丈夫,丈夫認為是他一個人養活了整個家,婦女感覺自己低丈夫一等。另外農村婦女受傳統社會性別意識和“家丑不可外揚”等思想的腐蝕,她們認為丈夫對自己的暴力行為是理所應當的,自己不應該反抗,也沒有反抗意識,長期忍氣吞聲,不愿被別人知道,害怕被鄰居嘲笑,也拒絕別人幫助,即使是社會工作者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為其提供的幫助。[4]家暴被認為是家丑,婦女通常默默忍受。
二、主要面臨的倫理困境和應遵循的倫理原則
家暴問題具有隱蔽性,被家暴的婦女不愿提及,怕被他人嘲笑,擔心對孩子造成危害,通常選擇默默忍受。導致社工介入婦女家暴時,會面臨倫理困境,同時也需要遵循的相關倫理原則。
三、案例分析
案主,李某,女,49歲,文盲,農民,3個子女,籍貫安徽。案主丈夫,52歲,初中文化水平,農民。案主丈夫因其父母重男輕女,從小被嬌慣,脾氣暴躁,易發火。并且對孩子管教嚴格,相信“棍棒下出孝子”,經常毆打孩子。另外案主丈夫打麻將成癮,不務正業,導致夫妻經常打架。案主經常被打的全身淤青,有一次案主甚至喝農藥自殺,多虧領居及時發現,送到醫院搶救,才避免悲劇的發生。案主認為這是家丑不愿向其他人訴說,也曾想要離婚,但是考慮到母親的責任,放棄離婚,默默忍受。由于案主居住在貧困農村,那里還沒有專門的社會工作機構為其提供幫忙。有人向市里的社工機構反映,了解情況后愿意為案主提供幫助,但是案主開始是拒絕的,在交談之后才愿意接受幫助。不難發現這個案例中隱含許多社工倫理議題。
(一)主要面臨的倫理困境
1.案主利益至上與案主自決
尊重案主的決定,讓案主自己做出選擇。社會工作者絕對不可以利用自己職位之便剝奪案主的權利,也不能主觀引導案主做出選擇,更不能為案主做任何決定。在進行服務的過程中案主的利益是至上的,要積極維護案主的利益。案主李某被動接受服務,她受傳統思想的影響,拒絕社會工作者的幫助。此時社會工作者也應尊重李某的選擇,讓李某回家,盡管回家后可能會被丈夫打。這種情況下,社會工作者將面臨尊重案主自決和案主利益至上的倫理困境。
2.保密與隱私
社會工作介入婦女家暴進行服務時,難免會涉及案主的一些隱私問題。保密要求社會工作者在沒得到案主的同意的情況下,把案主的個人信息向任何個人和團體泄露,除非案主違反法律法規,社工需要配合司法機關提供案主信息。但是這時社會工作者把案主的信息透露給相關部門是否會危害案主利益,同時不利于案主問題的解決。案主李某認為丈夫打自己以及自己喝農藥自殺都是家務事,屬于她的隱私,不能和別人說,社會工作者也應為她保密,她并不想丈夫因為家暴問題被處罰。這時,社會工作者將面臨保密與隱私的倫理困境。
3.個人價值觀與專業價值觀
在進行社會工作服務時要求社會工作者堅持價值中立原則。但在社會工作者介入婦女家暴時,社會工作者多少會對案主產生影響,有時社工個人價值觀與專業價值觀會產生沖突,導致陷入倫理困境。案主李某在遭遇家暴后一再妥協,因為作為母親的責任打算回家繼續生活,如果這是社會工作者是女性,她的家庭中也出現過家暴,是家暴中的受害者,她的個人因素將會影響其服務。
4.社會資源的有限性
社會工作作為舶來品,傳入中國較晚,一直不受重視,導致目前中國的社會工作發展較慢,比起美國等發達國家,不夠完善。而且中國人口眾多,產生的問題比較多,服務范圍較廣,再加上缺乏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社會工作者自身的有限性,導致社會工作介入婦女家暴時可利用的社會資源有限,特別是農村地區,一些偏遠的農村地區沒有社會工作機構。案主李某在安徽農村生活,那里沒有社工機構,社會資源有限。
(二)應遵循的倫理原則
1.保護生命原則
保護生命是社會工作者應遵守首要原則。李某的生命安全是第一位。 在李某最終因擔心自己的子女選擇回家,這時社會工作者要考慮到李某回家后的人身安全,及時告訴李某這種情況,并且與李某商討解決措施,盡量減少李某回家后被丈夫傷害。
2.保密與隱私
尊重案主的隱私權是社會工作者在服務過程中應遵守的原則,要求社會工作者在案主不知情的狀況下,不能泄露關于案主的個人信息。有村民打聽李某的個人信息,社會工作者也不能泄露,不能把李某遭受家暴的事情說出去,避免傷害李某。
3.案主自決原則
尊重案主的自決權是社會工作者在服務過程中應遵守的原則。其中案主自決:積極自決和消極自決。因此,社會工作在介入婦女家暴案例時,在關注家暴婦女的消極自決時,更要關注家暴婦女的積極自決,維護家暴婦女的積極自決權,幫助家暴婦女獲得更多的資源,促進家暴問題的解決,為家暴婦女爭取更多的合法權益。在社會工作者幫助李某分析清楚她的處境后,她仍然選擇回家是消極自決,社會工作者關注到了這個情況,同時也看到李某為自己的孩子負責任,選擇合理解決家暴問題,此時李某做出了積極自決。
4.獲益性原則
獲益性原則要求社會工作者要為案主獲取合法權益。社會工作者針對李某的實際情況,為李某分析,并積極商討措施避免李某回家后再次遭受家暴,保護李某的權益,促進李某的成長。
5.尊重女性的價值地位
男女平等是社會公平的一方面。一般來說,文化水平較高的女性,比較追求平等,也會積極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即使自己嫁為人婦。但是案主李某屬于文盲,沒有男女平等的意識,這時社會工作者需要讓李某意識到男女是平等的,她有自己的價值,要積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三)案例反思
首先,社會工作者需要和家暴婦女建立一個良好的專業關系,尊重她們,學會傾聽,同時站在案主的角度為她們思考問題,努力獲得她們的信任。社會工作者在為家暴婦女服務過程中,要始終遵守社會工作原則,做到服務過程中價值中立和案主自決。[5]家庭暴力集中反映了一個社會問題——性別不平等,威脅家暴婦女的人身安全,需采用法律手段解決,并加強宣傳男女平等思想。另外,社會工作者要幫助家暴婦女鼓起勇氣反暴力,鼓勵她們自身獨立;還幫助她們提升自我保護和防暴抗暴意識,鼓勵她們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6]
四、總結
近年來,我國婚姻暴力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婦女家暴問題備受關注,對專業社工需求增大,因此社會工作介入婦女家暴具有必要性。在社會工作介入婦女家暴過程中會面臨一些倫理困境,需要社會工作者嚴格遵守倫理原則,維護家暴婦女的利益。既要努力為整體社會謀福利,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也要有效保護婦女的合法權益。另外,社會工作者不僅要自身和機構的作用,還應該幫助家暴婦女尋求其他資源,促進家暴問題的解決和社會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小紅.家庭暴力社會工作的倫理困境與抉擇[J].人間,2016.
[2]郭建梅.家庭暴力與法律援助[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43.
[3]羅肖全.踐行社會主義[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社,2005:136.
[4]王琛瑩.面對家暴沉默忍耐會導致更多極端事件[N].中國青年報,2015—03—23(07).
[5]李玲芳.婚姻暴力的社會工作倫理議[J].社會工作下半月,2016.
[6]蔡曉冬.家庭暴力危機干預的實務研究--以 D 家綜 C 個案為例[D]廣州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