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影
摘 要:青春期作為人生發展的重要時期,是身體發育、智力增長的快速時期,也是從未成年向成年轉變的過渡期,同時容易產生困惑并且導致各種不良影響。這一時期的青少年一旦因為叛逆產生偏差的行為和心理,極易引發日后更為嚴重的越軌行為和社會問題。在此,可以引用社會工作的專業方法予以介入并解決,幫助青少年平穩、健康的度過這一時期。青少年叛逆問題一直是社會工作研究領域的重要課題,實踐證明,運用社會工作的專業知識和方法,可以有效改善青少年的叛逆問題,幫助廣大青少年順利度過這一時期,并且培養其健康的思維和觀念。
關鍵詞:青春期;叛逆問題;青少年社會工作
青少年一直是社會關注的對象,在人的生命中青少年時期是最美好的時期并且此時期也是人生最重要的轉折階段,在青少年時期養成良好的品格將受用一生。但是在青少年期間很多人都會出現叛逆現象,如果對青春期少年的逆反現象不加重視就會形成一些問題,嚴重的會導致犯罪。因此我們對青少年逆反問題絕不能輕視。
一、青春期叛逆問題研究
(一)青少年青春期的界定
青少年社會工作是社會工作重要領域之一,但是對于青少年問題的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卻很少,社會學領域研究較多。青少年青春期是青少年的重要時期,要徹底解決青少年的問題需要長時間、高投入,解決青少年問題的重要路徑就是提前預防及時改正。
“青春期”一詞最早源于拉丁文“Puberfas”意思是“具有生育功能”或者“成熟年齡”,是指個體的第二性征出現和個體生殖器官功能已經成熟。
著名心理學家埃里克森認為青春期是個體心理成熟的第二個關鍵期,青少年在這個時期的主要任務是建立自我統一性。在12-18歲之間的人喜歡獨立和體驗自己的限度,找尋新的角色定位,所以比較易于出現逆反心理。
筆者認為青春期是人生必須經歷的階段 ,通常表現為生理和心理變化,生理變化主要包括身高體重的增加,在雄性激素的刺激下男生會長胡須,喉結,女生會出現月經等;心理變化包括自我意識逐漸增強、叛逆、害羞、情緒起伏較大易怒,對成長充滿好奇等;除了這些筆者還認為人際關系的變化也是青春期的一種表現,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逐漸脫離父母、老師開始結交新朋友,逐漸擴大朋友圈。
(二)青少年叛逆問題的表現
叛逆是青春期少年常見問題,大多數青少年在青春期階段都會遇到此問題,只是每個人的叛逆表現形式不一樣。鄧宏寶(2012)等人認為,青少年逆反心理是青少年親社會行為缺失的一種表現,主要表現為表現為親社會行為的不信任,冷漠,缺乏合作,甚至犯罪。
丁淑婧、馮維、梁曉燕等通過研究和調查指出:大多數青春期青少年在感知到自身的自主權受到威脅時,往往會表現出不認同,抗拒情緒或反抗的行為傾向,這也就是青春期逆反行為出現的問題所在。
羅觀翠(2014)表示大部分青少年在經歷青春期時都會出現一些叛逆行為,情緒容易激動,與父母老師等作對,有時甚至為了叛逆而叛逆,否定一切,拒絕一切,可是在叛逆的背后青少年往往隱藏著內心的孤獨和依賴。每個從青春期走過來的成年人都經歷過這個心理階段。
南開大學閆磊(2010)在淺析問題青少年行為矯治與社會工作的介入中提到青少年偏差行為主要表現為情感異常、思想空虛、消極懶惰、奢侈浪費等。
綜上所述針對青少年叛逆的表現形式每個學者都有不同的見解,筆者將青少年叛逆表現概括為:在青少年時期做了違反社會普遍規則或者偏離了公眾所期望的成長軌跡的行為統稱為叛逆問題的表現,叛逆問題最嚴重的是不采取他人的意見,為了逆反而逆反。
(三)青少年叛逆問題的成因
由于不同個體身上有不同的叛逆表現,所以不同個體叛逆的原因也不盡相同。孔莉(2014)認為青少年產生叛逆心理的主要原因有生理發展與心理成長不同步、獨立意識與自立能力不同、青春期萌動與自我意識之間的沖突等。
曹曉明(2014)認為青少年叛逆心理的成因可以從主觀和客觀兩方面來分析,在主觀方面青少年的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逐漸增強,在大多數情況下自尊心無法滿足并且經常以自我為中心,拒絕有意幫助,自控能力較差,由于他們社會化還沒有完成,在認識事物和看待問題上存在偏差,所以會出現叛逆心理。在客觀方面認為父母與家庭以及學校與老師都是影響青少年叛逆的心理的關鍵因素。心理學研究表明父母對子女過分溺愛或者過于強勢會使孩子養成反抗和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從而易產生叛逆心理。在學校方面,學校是青少年成長和社會化的重要場所,學校的不良因素也會使青少年產生叛逆,例如老師對學生輕視,對學生缺乏耐心等都容易使學生產生對立心理。
郭融融(2016)提出青少年叛逆心理形成原因有四個方面,包括家長和孩子在認知上的不統一,溝通方式不正確以及青少年缺少合理掌握情緒的能力和家長角色定位的沖突。
東北師范大學賀兵兵(2007)指出青春期叛逆心理形成的原因包括以下幾點,首先青少年獨立意識增強不愿聽從父母安排,但是由于經濟不獨立生活經驗不足對父母依然存在依賴性,此矛盾心理造成叛逆心理;其次青春期少年突出的表現是成人感,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和尊重,但是由于年齡不足,做事幼稚容易盲目,會出現逆反心理。最后青春期青少年自制性增強,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主觀上希望自己能遵守規則但是客觀上又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易沖動。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青少年叛逆的原因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首先是青少年對自身認識不足,處于初長成的青少年往往獨立自主意識逐漸增強,倔強難以聽取他人意見,抱著只有試過才知道的信念去探索新事物,但是他們并不知什么是自己不能觸及的事物,所以會出現逆反行為;其次是家長對孩子不理解,在生活中家長長時間處于主導地位,在孩子表現出他們不能接受的事情時,他們總是給予糾正而不是尋找原因,這就容易導致問題發生;最后不良的社會信息易使青少年形成逆反心理,隨著青少年的好奇心不斷增強,學習能力不斷增加,當社會媒介傳播的不良信息與親社會行為發生沖突時就容易導致逆反現象。
二、青少年青春期叛逆問題的社會工作介入
(一)社會工作介入青少年叛逆問題
叛逆期的青少年敏感,對他人冷漠不信任,自我意識不斷增強,存在抗拒情緒和反抗行為等面對這樣的弱勢群體,我國傳統解決問題的方式主要是用強制的法律手段,缺少人性化而且效果不明顯,面對這種特殊群體采用強制手段并不適合。采用社會工作方法更關注服務對象的優勢和需求,能夠從服務對象的角度看待問題,社會工作注重鏈接社會資源,考慮多元化因素,避免單一性,從而能夠更好的預防和解決問題。
閆磊(2010)認為要有效預防青少年問題應是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有機結合。在介入方法上運用傳統的個案工作方法幫助青少年調整心理狀態,個案工作者協助個人和家庭充分了解自身資源和潛能,逐漸增強社會生活適應能力。運用小組工作方法協助服務對象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他們的自信心從而改變不良行為;運用社區工作方法將社區內被矯治的青少年組織起來,開展社區活動內容,從而增強其融入社會的能力,更好的學習親社會行為。
韓羽、司漢武(2016)提出叛逆青少年社會工作的介入途徑可以從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兩方面著手。運用學校教育中的小組工作體用叛逆青少年容易產生共鳴的心理特點,建立小組通過小組活動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在家庭教育輔導中運用結構家庭治療模式,社工要抓住叛逆少年的敏感性,從家庭功能,家庭結構入手,改善家庭氛圍,重建親子關系。
楊濤(2012)叛逆期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典型困境,他主張運用優勢視角理論為指導,幫助青少年發現自身以及其社會環境中的優勢資源,從而使青少年擺脫困境,最終實現健康發展的目標。
筆者認為社會工作介入青少年叛逆問題應該將學校社會工作、家庭治療模式以及優勢視角理論三者結合,在介入方法上主要運用個案研究方法,有針對性的培養青少年自我認知能力和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這充分體現社會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使青少年在不斷增能過程中更好的預防和處理青春期叛逆問題。
(二)社會工作介入青少年叛逆問題的優勢
青少年問題一直受到各界的關注,包括心理學領域,法學領域,教育學領域等對青少年問題都密切關注,在面對青少年問題上各個領域的解決方法也不盡相同。如心理學解決叛逆青少年問題時偏向于問題角度,法學領域關注青少年問題是站在維護社會秩序的角度,而社會工作更多的是站在服務對象的角度看待問題,人性化的服務方式以及解決辦法,挖掘青少年的潛能,使青少年自己面對解決自己的問題。
三、結論
青少年時期社會化還沒有完成所以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也俞多樣化,復雜化,避免以后出現更大的麻煩,在青少年時期一定要養成親社會行為。筆者認為青少年時期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叛逆,叛逆期是青少年形成偏差行為的基礎,青少年在叛逆期如果能更好的認識自己,了解社會,那么定會減少青少年偏差行為。如果說青少年是人生的重要時期,那么叛逆期一定是青春期的重要時期,我們要積極預防和解決青少年叛逆問題。
參考文獻:
[1]王登開.優勢視角下青少年青春期逆反問題的個案工作介入研究[D].吉林農業大學,2017.
[2]韓羽.青春期叛逆少年的個案工作介入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6.
[3]鄧宏寶.心理學基礎——青少年發展與實習[J].科學出版社,2012(6).
[4]丁淑婧,馮維,梁曉燕.青春期學生逆反心理問卷編制與一般特征[J].中國健康育,2011(12).
[5]羅觀翠.青春期教育社工指南[M].社會社科文獻出版社,2014.
[6]郭融融.家庭教育中青少年逆反心理成因及若干建議[J].亞太教育.2016(01).
[7]閆磊.淺析問題青少年行為矯治與社會工作者的介入[J].社會工作(下半月),2010(04):27-29.
[8]賀兵兵.青春期學生逆反心理的表現與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
[9]韓羽,司漢武.叛逆期青少年行為表現及其矯治[J].商.2016(03).
[10]曹曉明.談青少年叛逆心理產生的成因與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4(17):5.
[11]楊濤.優勢視角下青少年成長困境的社會工作介入——以優勢發展為核心的案例分析[J].青年探索,2012(04):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