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瑞雪
摘 要:本文將從高職會計專業以往采用的單向輸入式教學的不足入手,分析處于移動互聯網背景下混合型教學模式在高職會計專業教學當中運用的方式,進而探究這一模式未來發展應該重視和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高職會計專業;移動互聯網;混合型教學模式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整個社會信息化的步伐在不斷加快,移動智能終端設備占據了當代高職學生的大部分時間,使他們獲得大量信息資源更加容易。而正值我國大力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創新發展的重要時期,作為一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師,筆者應該主動探索高職會計專業混合型教學模式,并把它運用到實際教學當中。從而進一步提升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他們的專業綜合素質,培養出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高水平、高技能型會計人才。
一、傳統單向輸入式教學模式在高職會計專業教學中的不足
以往,高職會計專業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總是采用一種以教師、書本和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并形成了教師單向灌輸、學生被動接收的局面。這種傳統單向輸入式教學模式存在著一系列問題,如課程重點難點掌握不好、學生厭學、學生在課堂上參與度不足、教學交流單一化等。而導致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除了學生自身因素與社會因素以外,單一的教學模式,創新性不足也是重要原因。
(一)教學模式設計不完善
在高職會計專業的課堂教學當中,比如《成本會計》和《財務管理》這兩門課當中理論性的教學內容所占的比例偏大,在教學模式設計中又往往采用傳統單向輸入式,從而使得教學難度和強度更大,學生對這些專業課也逐漸產生厭煩的心理。
(二)傳統教學模式的評價方法單一
高職會計專業的課程本應當是理論知識和具體實踐密切結合的一門課程,但在傳統的單向輸入式的教學模式下,具體實踐往往只是流于形式,不能使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此外,以考試為導向的教學模式設計的偏差使學生單純以應付考試為目的而片面背重點,無法實現課程初始的教學目標。
(三)缺乏教學互動
因為受教學資源限制,很多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教學規模都比較大,但教學課時卻比較少,這種情況下老師往往為了完成教學計劃而進行單向輸入式教學,使得師生交流更少。這樣雖然能夠滿足大規模教學的需要、能節省課時,但是卻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會計人才培養要求。
二、移動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會計專業混合型教學模式的運用
為了進一步提升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他們的專業綜合素質,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的厭學問題,我們引入了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實現移動智能數字化教學,并與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勢進行了融合,形成一種新型的高職會計專業混合型教學模式,并把它運用到實際教學當中。在教學中既要發揮老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其教學模式運用如下:
(一)預習階段進行數字化學習,強調個性化教學
在預習階段,老師會把一周的學習安排都放到教學平臺上,讓學生自行選擇學習時間、地點和媒體材料。比如進行“會計憑證的傳遞與保管”的教學時,老師會將同樣的知識點通過電子講義、視頻、微課等教學資源提供給學生,這樣學生就可以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資源進行學習,然后完成相應的基礎測試題。在這一過程中,大部分學生從視頻開始學習,然后通過講義和微課來進行系統深入的學習,更扎實的掌握相關知識點,最后完成課后測試。
在這一階段,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智能終端設備就表現出重要的工具作用,使學生成為中心,做到了可以在任意時間、地點,通過任意方式和節奏進行自主學習。這樣進一步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讓每個學生都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節奏和方式,老師只要分析學生們的測試情況,找到他們學習的難點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就可以,這樣課堂效率更高。
(二)課堂教學以老師為主導,數字化教學為輔
此時,需要重視老師在課堂教學當中的主導作用,同時也不可以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都會在學生自主預習的前提下,著重講解學生測試時遇到的問題,一步步引導學生思考,提升教學效果。這時就可以利用手機來進行小組討論、成果顯示等,有效提高課堂互動的教學效果。在討論結果提交之后,老師可以通過手機與投影儀連接來對學生的討論結果或者成果顯示進行點評。
采用這種方式既能夠讓學生獲得針對性的點評指正,還可以培養他們的團隊意識。這一階段尤其要重視混合型教學模式改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的目標,因此可以說數字化教學是課堂教學的有利擴展,是教學模式方面的重要創新。
(三)課后學習數字化,重視及時評價和反饋
因為課后學習的時間、地方更加不固定,因此實行移動學習更加方便有效。當前有很多移動學習的軟件,設置有提交作業、測試以及答疑等各個模塊,這些為老師安排課后學習內容提供了便利,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自主的移動學習。比如《會計專業英語》課程,課后學習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因為其中涉及的專業英語必須得多練多聽。這樣,學生拿到了課堂教學的音頻就能反復的聽和讀,可以有效的彌補課堂上因時間不足而沒有學透的缺陷,改善學習效果。
這一階段的學習,老師起到了主導作用,要逐步引導學生完成一系列教學活動,同時為學生答疑解惑,絕不能單純依靠軟件,這樣才能實現最佳效果。
(四)教學評價重視過程,將課堂教學與數字化學習評價相結合
教學評價方式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具有直接影響。若一味強調結果會使得學生過于注重分數,忽視學習過程,死記硬背應付考試,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是極為不利的。采用課堂教學與數字化學習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可以促進形成過程性的評價,有利于獲取更加客觀有效的評價結果,促進學生形成重視長期學習過程的良好習慣。
比如《財務管理》課程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利用相關應用軟件當中的學習過程記錄功能,在每次完成一些學習任務時就能夠得到相應的經驗值,老師也能夠通過“教師評價”模塊為優秀作業增加一定的經驗值。這樣就可以把經驗值作為學生學習的平時成績,學生能隨時看到自己的平時成績,有些學生覺得成績低也能夠通過更加認真的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而提高。
三、移動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會計專業混合型教學模式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學校的大力支持
電子教學資源是移動互聯網下學生移動學習的前提和基礎,但它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人力、物力。比如說電子教材,一套優秀的電子教材往往需要花費數萬元的成本,老師和學生顯然無法承擔,只能由學校劃撥相應的經費才能夠實現。因此,學校在資金、人力、物力方面的支持是進行教學模式改進創新的重要物質前提。
(二)教師的長期付出
混合型教學模式利用了移動智能終端設備的線上和線下混合教學,在獲得良好學習效果的同時也進一步加大了老師的工作量。從收集制作教學資源、設計教學環節到課堂上及課下的教學引導、互動,直至反饋與答疑解惑、過程性的學習過程評價,都比以往單向輸入式教學的操作難度和工作量大。因此,混合型教學模式要想得到有效的實施,是需要參與其中的每位教師長期付出的。
(三)學生的積極配合
采用混合型教學模式,盡管學生學習的個性化需求都得到了滿足,但與此同時對學生的學習自覺性、自主性的要求都進一步提高,學習難度也隨之加大。而且受以往長期單向輸入式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對混合型教學模式還需要一定的適應過程。因此,怎樣改進和創新教學模式都需要學生和老師進行有效溝通,并且積極配合,只有學生普遍認可、接受了,才能使其得到推廣,否則再創新的教學模式也只能形同虛設,得不到實際應用效果。
四、總結
在移動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會計專業混合型教學模式改革是一項重大而長期的工程,需要不斷摸索和創新。它與移動智能終端設備的有效結合,使這種教學模式的優勢更加突出。移動學習已經逐漸成為課堂教學的有利補充,但是要在高職會計專業課程教學當中得到進一步推廣應用,還需要更多的老師、學生以及專業團隊深入實踐。
參考文獻:
[1]張丹.案例教學模式下的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改革分析[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3:44-46.
[2]周遊.移動互聯環境下高職財會專業混合型教學模式探索[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16,05:27-32.
[3]王中艷.移動互聯網下高職院校會計人才培養新模式研究[J],時代農機,2015,06:148-149.
[4]孫玲,趙建梅.“互聯網+”時代下改進高職會計專業教學的幾點思考[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5,11:64-65.
[5]耿劍衛,顧玉萍.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職業技術,2013,09: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