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琴
【關鍵詞】 農村;教學點;學前教育;小學化;危害
【中圖分類號】 G6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0—0039—01
一、目前農村教學點學前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 農村教學點學前教育教師專業化亟待提高。目前,由于農村土地流轉,隨著一部分年輕父母帶孩子外出打工,農村教學點幼兒越來越少,每個班只有四五個幼兒,導致學前教育教師配備大多老齡化。他們沒有接受過學前教育專業培訓,甚至只會運用陳舊的教學方法教給幼兒一些零碎的字符和數字,不會考慮幼兒活潑好動的特點,經常對“不聽話”和“不老實”的幼兒責怪、體罰。
2. 學前教育觀念陳舊落后。農村教學點的幼兒多半是留守兒童,由爺爺奶奶代管。由于老人的傳統觀念比較陳舊,認為把幼兒送到幼兒園后能認識很多的字,會算簡單的加減乘除,才能算得上老師教得好。在這種傳統觀念的影響下,很多的教學點為了留住幼兒,使得教師順應家長的要求和愿望,使學前教育課堂小學化,在考核教師時對幼兒進行所學內容的測試,并以此來考核教師。
3. 農村教學點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嚴重。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是教育的兩個不同階段,前者是非義務教育,后者屬義務教育。兩者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方面都是不同的。從教學內容來看,小學教育的教學內容以書本知識教育為主,兼對德育、體育、美育教育等各方面的發展教育。幼兒教育的教學內容是根據《幼兒教育工作規程》和《幼兒教育指導綱要》中規定的幼兒園保育與教育融為一體的教育內容。從教學方式來看,小學教育一般都是通過課堂教學模式的形式進行組織教學,每個學科都有比較明確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幼兒教學就不同了,一般都是以游戲活動為主,讓幼兒在生動有趣的游戲中獲得知識,增進了解,幼兒在玩中學,邊游戲,邊學習,興趣濃厚,不會感到枯燥無味。然而農村的學前教育卻提前進行了小學化教學。
二、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危害
1. 不考慮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導致幼兒學習興趣下降。3~6 歲的幼兒對外界事物都感到特別新鮮和好奇,對什么都特別感興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極為強烈。這時,教師要積極引導,及時告訴幼兒原因,以滿足幼兒的求知需要。如果按照小學教學模式按部就班地組織教學,就會抹殺幼兒的這種求知欲。久而久之,會使幼兒喪失積極探究的興趣,甚至會讓幼兒對學習產生恐懼和厭惡,導致厭學。
2. 抹殺幼兒活潑好動的天性,不利于幼兒的身體發育?;顫姾脛邮怯變旱奶煨?。學前教育的教學模式主要是在各種游戲活動中讓幼兒“玩中學”“學中玩”。幼兒在游戲時通過觀察人和事物增強注意力,培養想象力,提高思維能力。如果進行學前教育小學化教學,把幼兒每天關到課堂上,長時間要求集中注意力,他們的大腦就容易疲勞,就會對神經系統產生傷害,使幼兒表情變得呆板;由于限制了幼兒活動的自由,使幼兒缺乏骨骼和肌肉運動,會使幼兒過早產生駝背,不利于幼兒骨骼、肌肉的發育;如果讓他們長時間低頭寫字,且很容易使視力減弱。由于幼兒的肌肉發育很不完善,手指的動作也不靈活,而且幼兒過早握筆寫字,不但影響手指肌肉的自然發育,而且會使握筆姿勢變形。
3. 阻礙了幼兒智力的全面發展。幼兒園應該成為幼兒的樂園。游戲、玩耍應該是他們在幼兒園里的主要活動。要在玩耍中培養他們對學習的興趣,讓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以及人際交往能力,培養他們堅韌的品質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這才是幼兒園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務。如果使學前教育成小學化模式而忽視語言能力、探索能力、運動能力、審美能力、音樂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想象力、創造力及觀察力等各類能力的培養,其實進行的只是單方面的智育,這種只重視單方面智育或某種單一技能發展的教育,實質上是忽視了人的全面性發展要求的。
綜上所述,雖然目前我國教育制度還在不斷改革的過程中,但農村教學點的學前教育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學前教育主要是以游戲的方式培養幼兒對知識的興趣,而小學教育是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是完全不同的,決不能將二者混淆。因此,把握兒童每一階段的心理特征,因材施教才是促進兒童健康成長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