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靜
摘 要:中國有這樣一個特殊群體有他們的夢想,這夢想并不偉大,他們希望有一天他們的孩子能像普通孩子簡單快樂的運動。當前為了實現這個夢想,我從本班學生的康復開始研究,基于本班學生的個體差異較大,體質健康發展狀況令人堪憂,運動發展能力也較普通學生望塵莫及。本班四位學生,兩女兩男,情況截然不同,個別化教學尤為需要,鑒于師資力量不夠,又不能耽誤特殊學生關鍵的發展期,分層康復訓練勢在必行。
本文旨在通過對2018屆臨安區特殊教育學校第一屆學前班學生的感覺運動進行分析,探究本班學生的個體差異,為臨安區特殊教育學前班的發展出謀劃策,為新建的學前班康復訓練課提供一定的方法和實踐依據,為實現家長的這個普通夢想而出點自己的綿薄之力。
關鍵詞:運動康復;分層訓練;個別化教學
新學年來了,特殊學校迎來了一批小小的可愛的但是有那么特殊的人,他們好小,他們好可愛,但是他們卻不是那么活潑。因為他們臉上永遠有著那呆滯的目光。
生一(安安):威廉姆斯綜合征,女孩,2103年出生,無語言。媽媽抱著孩子走進教室,她不會走路,生活自理都不會,連坐爬跪都不會,情感較好,有意注意較弱。
生二(辰辰):自閉癥,男孩,2012年出生,這是唯一一個“活潑好動”,大運動最好的一個,但是他喜歡趴在地板上,愛大聲叫喊,愛聽球落地的聲音,注意力極弱。
生三(亮亮):唐氏綜合征,男孩,2011年出生,在此之前未接受過任何訓練,運動能力較弱,任何一個身體運動都不具備規范性。
生四(璟兒):自閉癥,女孩,2012出生,各方面能力都較弱,眼神對視,運動能力異常。
當這些學生每個人的起點都不一樣時,康復運動這門學科走進大家視野,一對一的訓練形式也隨之出現,個別化教學模式也隨處可見。但是鑒于中國的師資力量是無法達到一對一的比例來實施教學的,那怎么辦?我想用自己的一些課堂經驗告訴大家,不是不可能達到一對一,而是老師的分層訓練,目標設定被傳統的教學模式禁錮了。
一、關察學生,尋找內容
本班四位新生,雖然特殊類型各不相同,能力千差萬別,但是他們有著共同的伙伴球,不過他們都沒辦法駕馭球。有句話說的很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融入集體,球是他們中間的橋梁,這橋梁的建造者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在這些不同的個體之間進行建造,讓他們融為一體又能單獨活動。
(一)綜合能力簡單測評(根據各年齡階段嬰幼兒發展表做簡單的測評)
安安:運動能力水平在兩周歲左右,認知理解表達處于牙牙學語和肢體表達階段,主動意識差。
辰辰:運動能力和模仿能力較強,理解和交往能力較弱,注意力極度弱,綜合能力也在三歲左右。
亮亮:有模仿意識,但是動作模仿弱于語言模仿。粗大精細動作極弱,無生活自理能力,愿合作但方式不對。
璟兒:能生活自理,但是永遠處于迷茫狀態,世間一切都跟她無關,無法融入集體
(二)球技的簡單測評
球的玩法千萬種,對于高手玩家方法千千萬,然而對于特殊的孩子們,我該怎么辦呢?連坐在凳子上都有難度的學生,我該怎么測孩子的能力。我認為安安若能做到以下幾點,我就可以讓安安參與到球技的康復訓練中。因為手腳是我們生活中完成活動不可或缺的重要肢體,所以我要確定安安辰辰璟兒在單一情況下能否完成以下動作。
能否雙手伸直舉過頭頂,并且保持5秒以上。
能否雙手側平舉,手心向上,并保持5秒以上。
能否雙手背后交叉相握,保持5秒以上。
能否坐姿下雙腿并攏,腳尖點地,保持5秒以上。
辰辰需要以下這些項目的水平能力
能否拍球(任何形式的拍球);能否推球;能否拋接球;能否投籃;能否踢球。
(三)各個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問題所在
兩位自閉癥孩子的主要問題是,有意活動和有意注意力少之又少,這是他們能否融入課堂的關鍵問題。唐寶寶的運動能力弱,持續性太短但還具有可塑性。威廉姆斯主要無法獨立在課堂中運動,無生活自理,需要時刻陪讀。
二、分析學生,分層教學
對于教師來講,教學是一種工作,但更是一種創作。傳統課堂是老師上學生聽,在特殊課堂上,尤其是面對一群無語言又無社會交往的學生,你認為他會聽你在說什么嗎?
既然他不愿意聽,那就讓他們跟著一起做起來吧。
(一)找共同點
缺乏集體生活和集體意識,需要統一的步調,注意時間短暫,行為方式比較單一,這要求我設置課時,要統一組織,集體配合,方式多變。
統一指令:上課抱球。(邊示范邊指令)
統一指令:拍球問好。(邊示范邊指令)
集中簡單的指令,讓孩子知道球技課開始了。
統一指令:拍球說再見
統一指令:下課放球
注意這當中的指令必須是清晰明了,又有足夠的反應時間。這一過程讓孩子感知到這是上課的一個回合,也是一個流程。
(二)找出彩點
你會我不會的情況貫穿整堂課,從統一上課到統一下課就不斷出現問題,而這個問題需要在他們的優勢劣勢中進行協調。
例如:對于無法完成拍球問好這一項活動的學生而言,需要老師的輔助和辰辰的正確示范。拍球問好是辰辰的強項,在其他學生無法完成時,需要通過辰辰的示范和老師的手把手輔助完成統一指令。這就是我們利用某學生的優勢來幫助老師完成示范。
再比如說:安安沒有獨立站立的能力,但是她會尋求幫助,她會抓住旁邊幾位學生的衣服,并完成蹲下起來這一動作。趁這個時間反復訓練她的站立能力。
亮亮總是先學習老師的指令,再模仿老師球運動,利用他的的優勢,我經常讓孩子發指令,來引起其他學生的注意,課不是老師一個人在上,大家要關注所有人的行為。
璟兒是何為球都無從知道,但是她有一點好,我一數數她就能在輔助下安靜的做完每個動作。
我需要的訓練不是單一的教與學的關系,我也不是非要在一定時間內教會他們拍球的這一技能,而是借助這技術和興趣,讓孩子在每一個不同指令和不同訓練方式中找到與人相處和交流的技巧。
(三)找突破點
在拍球、拋接球、投籃、踢球等單個項目的訓練康復中每一個孩子的起點是不一樣的,因此找出每個孩子每個項目的關鍵點是我教學的重中之重。
安安和璟兒的拍球能力為零,辰辰的單手拍單球已經爐火純青了,亮亮的手指力量無法連續拍球,只能靠慣性拍1到2個球。
基于此條件,我為安安璟兒設置的拍球方式是,球放置學生正前方,學生蹲下雙手共同用力有節奏地拍球。亮亮完全可以讓他一個指定位置,練習單手拍球(左右手分開練習),辰辰練習雙手拍雙球。
突破點找到,就要為他們的訓練重點規劃一下。雖然他們的活動都與球有關的,但是目標卻不盡相同。
例如,安安蹲下拍球再站起來再蹲下再拍,并不是為了讓孩子拍的過程,在于練習她的蹲起,因為連站都不會拍球拍得再好也無法融入社會。
璟兒也一樣,她最缺乏的就是目的性連貫性訓練,蹲下拍起蹲下拍起,過程連貫性和目的的明確性才是我對璟兒的評判標準。
亮亮拍球是為了解決他手無處可放這一大問題的,他只要手空閑著,就拿著小物件不停的敲打自己的下牙。
辰辰雙手連續性拍雙球,是為了更好地開發左右腦,鍛煉持續地注意力。
三、豐富內容,創造驚喜
教學內容是我們課堂的靈魂,所以豐富課堂內容,形式多樣化是我們教育者創造驚喜不可忽視的方面。
(一)變換課堂
基本課堂內容是撿球、推球、扔球、拋球、接球、踢球、拍球。在這幾項球技中,根據孩子的興趣濃度,系統的循序漸進的適時更換內容,讓孩子始終保持新鮮感。
其次變換場地,不斷適應各種場所的球技練習。
最后根據各個孩子訓練進度適當更換個別學生的課堂內容。
(二)整合課堂
讓球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球技僅是我們課堂內容的一種,而當中的每一個項目都是各項運動的集合,甚至可以說是運動能力都可在這項運動中體現,所以我們要整合課堂內容,不光是從形式上,內容上,還可以從某一個單一動作開始整合。他不會拋球,那就練習雙手舉高姿勢為之后拋球做準備。就像讀課文一樣,指讀不好就看仿讀行不行,仿讀不行就試試聽,再不行就讓學生在人的讀聲中感知其中的樂趣。
(三)深化課堂
當學生的差距也越來越大時,這時深化課堂不僅僅局限于換個內容,換個形式,換各場所,需要的是游刃有余,因為自閉癥孩子有一個特點,他們學會了,就會一直樂此不疲地做這件事情,不愿回到最初的狀態,比如說辰辰已經能夠熟練地雙手拍雙球,但是你讓他在單手拍一個球時,他會抗議并且甚至出現負面情緒。此時我們要做就是化繁為簡,回到原點,快速讓孩子在簡單與復雜之間轉換,此時其他學生還能向辰辰學習,從另一角度為辰辰樹立了成就感和自豪感。
特殊學生的特殊體現在很多方面,任何一個特殊學生都需要我們去抽絲剝繭,在加工成美麗的成品,只有這樣,特殊學生家長的夢特教老師的夢才能像中國夢那樣時刻被提及,始終堅信這夢想我們是能實現的。因為每剝一層我們都看見了新的希望,每縫一針,我們又離目標進了一步。為了讓更多地特殊學生進入社會我們盡量去刨根問底,細細盤問發掘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