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鵬
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近年來我國逐漸加大了對招投標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企業在招投標領域面臨機遇和挑戰,因此項目招投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招標和投標的過程中,經常發生違反法律法規以及破壞市場壞境的不良行為,嚴重制約了企業的發展,影響了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本文針對中國企業招投標管理中的現狀,分析了招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對招標過程中的標準化管理提出了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招投標管理;存在的問題;標準化管理;合理建議
伴隨著國內企業不斷發展壯大,于是對資源整合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企業可以依靠科學有效的資源整合,在嚴峻的市場環境下提高自己的競爭力。但是,招投標管理工作是資源整合的基礎,在此方面下功夫,可幫助企業能夠比較迅速地取得效果,也只有招投標工作真正的實現了“公平、公正、公開”,我國的項目市場才能有一個良性的發展軌道。
一、招投標實務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招投標作為一種標準化,合法且具有競爭力的交易方式,已被廣泛用于許多商品和服務的采購。在中國開放的市場下,許多交易者雖然已經獲得了開放、公平、公正,透明和誠信的優勢,但企業招標采購范圍越來越廣,采購量越來越大,企業物資采購招標管理也越來越多,所以在招投標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根據調查,企業招投標實務管理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串標、多頭報名等違法行為的規范機制不完善
在招標過程中,欺詐現象,串聯和提價仍然存在,嚴重違反了公開招標的公平、公正、公開這三項原則,導致了非法轉包的產生。例如,一些本身不具備施工資質的施工單位借用其他企業的資格進行投標,然后在中標后轉包和分包,以獲取利益。一些單位利用機會加入符合建筑資格的公司,并以聯合申請的形式來獲得資格。這種多包應征導致一種腐敗的現象,即中標單位和最終承包的單位不一致[1]。在多次聯合申請的形式下,許多公司在中標后可能將建設權轉讓給沒有建筑資格的單位,使項目的整體招標規范受到嚴重破壞。
在建設項目招標過程中,行政的監督并不到位。事實上,招標投標法等相關法律缺乏對政府行政部門監督的具體實施細則,導致招投標部門的自由裁量權不受限制,容易導致越位的現象,讓投標人有法律漏洞可鉆。另外由于人為分離,行政部門的人力資源分布不均,導致了浪費,從而削弱了監管權力。在規范招投標企業行為方面,行政部門只采用懲罰性措施和其他一些稍加彌補的方法,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這種做法直接或者間接地限制了合理化招投標的市場。現有的規章制度根本無法有效地限制濫用權力、非法承包、串標等這些行為。
2.不健全和不完善的監督制度
市場經濟的競爭機制是建立在公平公正的競爭基礎之上的,只有建立嚴格有效的監督機制,市場經濟的自由競爭才不會淪為獲取巨額利潤的條件。不然,就會導致招投標出現重大的紕漏,讓不良的經濟行為蔓延。比如,由于施工企業的需要,競標方可能會利用微利、無利潤等形式達到中標的目的,導致招標準備缺乏標準化。我國如今在對建筑投招標的管理中,設置有許多部門,但部門之間職責不夠明確,存在多方管理的現象。無論是在中央部門還是各省市,都存在著各種管理招投標的部門,他們還有屬于自己的招投標代理機構。兩個機構部門根據工作范圍和項目內容相互關聯,并且實施之間的招投標規則體系,這使得原有的綜合體系被分為兩個部分。每個部門都進行自己的招標,在每個白色領域形成壟斷[2]。因此在某些地方,招投標系統不夠健全,從而導致出現了重大的泄漏,所以市場和政府都必須進一步研究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
3.缺乏公平、準確、科學的評標方法
我國目前還尚未建立比較完整的專家數據庫系統,以及缺乏對評估人員的專業知識和職業道德思想的培訓。甚至在某些小城市,都沒有建立信息評估系統,這樣很容易導致招投標管理部門的成員缺乏專業素質,為了達到目的而導致評估標準不夠專業,出現低職業道德的現象。如果沒有相應的可靠、公認的基礎和數據來確定報價是否低于成本價格,則審查結果的可信度和公平性會大大的降低。如果對技術指標的評價缺乏一個量化標準,導致談判現象盛行,那么一些單位就會故意對評估人員施加影響,想通過不正當的手段來達到中標目的。
為了使現有或潛在的供應商出局,一些不懷好意的供應商提供虛假的質量、價格、品種和其他信息。還存在一些供應商與其他投標人串通投標,對于這種情況的管理仍處于真空狀態,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投標管理。許多虛假信息是由企業和其他投標人存在相關的利益產生的,評估缺乏詳細評估投標的定性和定量標準,因為投標主要依據是投標價格,而非投標單位的綜合評價,這樣非客觀因素、隨機性大大增強。而且一個或多個評估師,無法保證堅持公平公正的評標原則,導致那些明明具有成本效益優勢的投標公司沒有競標成功。
二、針對招投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的對策分析
1.建立電子信息平臺和企業信用體系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電子信息管理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平臺。在市場中,招標管理的電子信息網絡平臺因地而異,甚至參差不齊,這與各地區的和經濟發展水平和市場環境息息相關。項目的招投標管理沒有電子信息平臺,這樣大大的限制了企業走出地方,向外發展的步伐,尤其是在社會經濟快速的當前時期。因此,電子信息網絡平臺的建立勢在必行。相關部門有必要整合當前企業的信息,建立完整的數據庫,將各類信息資料上傳到網上,從而形成數字系統[3]。招標管理也要建立企業信用體系,先進的招標管理制度,以及制定嚴格的行業標準,都必不可少。同時,可以借鑒美國建立招投標評估體系,建立自己的企業物質采購法,主要內容包括采購類型,采購方法和采購規則還有采購合同管理。有依法管理的特殊投標市場,采用完整的企業物資采購綜合評價管理制度,通過這種方法,可以給招投標部門提供有序而且又高效的投標專家數據。
2.加強市場監管和輿論監督為主體的監督體系建設
加強招投標管理的監督體系建設,還要從輿論和市場監管兩個方面入手。首先,加強輿論監督,政府主管部門可以通過網絡或者報紙等大眾傳媒進行宣傳管理,公開透明化,提高相關人員的教育意識,以此來糾正在招標活動中的不正之風,而且通過宣傳,可以充分發揮公眾的監督作用。
在市場監管方面,政府作為市場管理的主體,要不斷完善和鞏固法律法規的制定,進一步加強了法律法規的實施,建立完善的招標投標規則。我們必須關注當下的社會經濟條件,以使招標活動和招標法受法律和社會的約束。同時,應該發展和完善法律法規,使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決不能忽視法律對經濟基礎的反作用。主管部門應當規范自身行為,制定合理的評估規則,去除水分。另外,加強單位,中介機構和承包商三者之間的管理,重點監督單位項目的資質和效益成本,防止違規行為。在準備項目過程中,主管部門也要加強管理,防止招標定價、參與單位等內容泄漏。
3.建設市場競爭機制,規范招投標單位的競爭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自由競爭機制雖然發揮著重大的作用,但也有可能導致不公平競爭,所以國家需要在市場經濟的前提下,制定相關的規則,在項目招標的過程中,秉承 “公開、公平、公正”三大原則。相關管理部門可以通過資格預審和評審這些方式,從而有效的緩解企業之間不正當的競爭,不僅控制參與競標企業的數量,還能增進參加類似項目的單位質量。
4.加強招標和定標的控制
單位的年度采購計劃和物資采購資料的特點,是企業物資擬定采購招標計劃的兩大重要依據。一方面,如果招標采購計劃超出了規定的數量,那必須得有政府相關部門以及招標管理所的批準。招標單位應根據招標方案的要求整理好企業的所有招標文件。相關部門必須要有一套嚴格的標準,專業評估部門應當從性能要求、資格要求、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技術參數等因素方面分析,嚴格審查招標單位的資質,從而達到招標控制[4]。
另一方面,定標的過程也是應當規范,無論是評估還是選擇供應商,招標人在招標結束后一定時間商定相關事宜。同時,起碼得有三個或者以上的部門負責人同時在場,以保證公開公正,開標人總結當日的開標情況,雙方的正式簽名得到確認,相關部門對中標單位發出中標通知,并通知其他投標人最后結果,最后一步是與中標企業簽署采購合同。通過對招標和定標的控制,可以有效實現招投標實務工作的管理。
三、結束語
如今市場開放和良好的經濟狀態離不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然而現在很多的企業卻面臨著嚴峻的市場競爭,在暗礁涌流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合理的招標工作在項目的每個階段都具有重要意義。所以企業應積極探索新方法,不斷分析和總結招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完善和發展我國建設項目招投標制度,并且制定相應的策略,加強對項目招標的管理,以提高單位的市場競爭力,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張社.企業物資采購招投標管理實務探討[J].江蘇企業管理,2007(1):37-38
[2]何紅鋒.招標采購實踐經驗的總結與分析——評岳小川先生《<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招標投標管理辦法>解讀》[J].中國政府采購,2018(09):43
[3]魏星.做好招投標中造價管理工作的方案分析[J].建材發展導向,2017(11)
[4]王嫻.加強建設工程招投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建材與裝飾,2018.No.540(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