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陜地域廣闊,資源豐富,生態優美,是西安南枕的綠色屏障,是鑲嵌在秦嶺上的一顆綠色寶石。人均擁有林地50畝,林地總面積33萬公頃,森林覆蓋高達90.2%,是“中國天然氧吧”,也是植物的王國,天然的生物基因庫、天然的野生動物園。全縣集體林地總面積306.2萬畝,涉及1.7萬戶。
建立和實施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是黨中央、國務院研究確定的一項重要改革事項,也是推進簡政放權,提高政府治理效率和水平,更加便民利民的一項重要工作。開展林權類登記是落實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的必然要求。2017年陜西省安康市開展林權不動產登記試點工作,將試點放在寧陜縣。寧陜縣政府確定太山廟鎮油房村、雙建村為我縣實施不動產統一登記林權登記試點村。寧陜通過開展試點研究、總結試點經驗、研究制度成果,形成一套具有操作性強、拓展性好的“寧陜林權不動產登記工作實踐”,在全省和全市廣泛運用與推廣,助力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一、主要做法
1.深化組織保障。林權不動產登記試點工作,政策性強、涉及面廣、情況復雜、任務重、難度大、要求高,是一項系統性工程。為順利推動工作,協調解決試點工作出現的問題,成立寧陜縣林權不動產登記試點項目工作領導小組。縣長任組長,主管自然資源工作副縣長任副組長,縣宣傳部、信訪局、監察局、自然資源局(不動產登記局)、財政局、林業局、農業農村局、司法局及試點鎮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和工作小組,主要負責統籌協調、資金保障和組織專業技術人員研判團,定期組織專項會議,建立林權不動產登記試點項目運行制度,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做好林地權屬、勘界確認、林木種類等確認工作、研究林權登記試點工作中涌現的新問題,化解試點改革工作中出現的矛盾糾紛等。
2.強化科學操作。完全依靠實測難度系數高,采用遙感影像調繪,使用固定翼無人機搭載高清相機進行垂直攝影完成航片采集,輔助RTK、全站儀等測繪儀器協同并用,確保分辨率滿足1:2000比例尺精度。以地籍調查為基礎,以宗地為依托,充分利用林地“一張圖”數據庫、國土二調數據庫和已有的成果資料,通過控制測量、正射影像工作底圖制定內、外業調查步驟,完成林地權屬調查及測繪工作。
3.細化作業方式。空間數據調繪采用實地調繪,無法到達某個點時由村組人員對正射影像圖指認,查清位置、四至界限、形狀、空間分布及面積。外業實地調繪完成后,內業使用ArcGIS對照外業調繪底圖在正射影像完成內業勾繪并做矢量化處理,對二調數據庫中的林地范圍與林業部門最新林地權屬范圍比較分析、核實,疊加測區影像圖,裁剪成以組為單位的公示圖。公示圖向本組村民進行公示,公示期為15日,公示期內無異議或者異議不成立者,經該組權利人共同簽字確認;有異議且異議成立者則及時修改,進入二輪公示,公示期滿權利人再次簽字確認。
權屬調查采取以《地籍調查規程》和《不動產權籍調查技術方案》等技術規范為基礎,結合試點村實際情況,逐宗調查每宗林地權屬,查清調查區內每宗林地的位置、范圍、形狀、面積、四至界限、空間分布、土地利用現狀及共有情況。確認無異議后,權利人現場在界址簽章表上簽字摁指紋,并經村委會法人代表簽署意見加蓋村委會公章。權籍調查過程中,收集資料貫穿始終,資料收集嚴格按照《寧陜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開展林權不動產登記試點工作有關事宜的通告》進行。
二、取得成效
一是查清了每宗林地的權屬、四至、實際面積和已發林權證記載面積的關系等情況。二是換發林權不動產權證書,換證率達到95%以上。三是實現自然資源部門林權登記信息的統一管理,提升林權登記的社會化服務功能。四是保障群眾權益,包括山水林田湖在內的自然資源,是資源、資產、資本的“三位一體”。森林資源通過明晰產權成為一種資產,將其盤活為資金、資本,成為助力脫貧攻堅新亮點。
三、存在問題與建議
通過試點發現,制約林權不動產登記的進程,歸納起來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信息不詳實。過去頒發的林權證存在登記信息不詳、權屬界址不清、圖地不符等現象,很難準確反映權利人的林權真實狀況,是造成林權糾紛的主要原因。二是信息更新緩慢。部分宗地信息處在動態變化中,因林地的劃分及征、占、用和家庭成員自然增減等信息發生變化,若按原林權登記信息難以真實有效反映權利的實際狀況。三是認定標準不一。同一宗地,林業、農業農村、自然資源等部門的行業認定標準不同,出現同宗地重復發證、重復計算面積,與耕地或林地總量面積不符。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筆者建議從三個方面改進。
1.加強頂層設計。強化不動產統一登記配套措施。林權不動產登記是加強生態保護、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性制度。不動產統一登記的四梁八柱基礎已經建立、制度體系也亦成型,但是林權類登記的配套措施還不足。應該從國家層面,繼續加強頂層設計,盡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立、改、廢和修訂,繼續加強《不動產統一登記暫行條例》與林權類登記法律法規以及自然資源確權調查的有效銜接,出臺涵蓋房產、土地、林業、水利、農業等登記業務的自然資源調查技術規程,施行一套規程管全程。
2.統一調查基礎。林權不動產登記面對的是廣大農民群體,涉及面大、范圍廣,必須統一基礎。在自然資源調查技術規程未出臺前,應以地籍調查作為不動產權籍調查的基礎,堅持已有地籍調查成果作為調查銜接的主要依據。堅持多規程并行,繼續沿用現行的各類不動產權籍調查標準,協調一致,避免現行調查標準、認定上的技術差異。
3.運用“互聯網+”。“互聯網+”模式是創新不動產登記服務的重要舉措,“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是依托“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通過數據共享應用,向公安、林業、民政、法院、農業農村、住建等部門實現互聯互通,數據共享,信息共用,監管共管的格局。充分運用信息化技術,打破壁壘,消除信息孤島,便于監管或登記部門及時掌控最新信息變化、更新信息數據庫,保留過程數據及圖冊的演變痕跡,達到家底清、數據明、信息新的自然資源新時代的制度維度。
作者簡介:
崔世華,系安康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副科長,寧陜縣自然資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