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義強
摘 要:“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的這段話,其含義十分深刻,是我們深刻理解中國必須走社會主義道路和評價改革開放歷史地位的最基本的依據。70年的風雨歷程和40年的改革開放及當今中國的發展事實無可辯駁地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中國將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堅持改革開放,決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也不決走封閉僵化的老路。
關鍵詞: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發展
我們剛剛隆重紀念了改革開放40周年,今年又迎來新中國成立70周年華誕。歷史可以告訴未來。70年的篳路藍縷、艱辛探索,40多年的柳暗花明、滄桑巨變,驗證了一個科學的論斷,熔鑄成一條堅定的信念: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指出:“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笔糯髨蟾嬷械倪@段話,其含義十分深刻,是我們深刻理解中國必須走社會主義道路和評價改革開放歷史地位的最基本的依據。中國將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堅持改革開放,決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也不決走封閉僵化的老路。
一、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1.社會主義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所作出的歷史性選擇
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四分五裂,社會戰亂不已,人民水深火熱。近代中國的歷史就是中國人民奮起抗爭、追趕潮流,救亡圖存、奮發圖強,謀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從洋務運動、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到孫中山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都未能把中國從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悲慘境況中解救出來。只是在中國工人階級及其先鋒隊——中國共產黨登上歷史舞臺后,中國革命才掀開了嶄新的一頁,古老的東方大地才透出復旦的曙光。歷史證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救國于危亡、拯民于水火的領導責任歷史地落在了工人階級及其政黨——中國共產黨的身上。
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自從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引和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中國革命的面貌就峰回路轉,煥然一新。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斗爭中逐步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開辟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這種新民主主義革命本質上是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以社會主義為發展前途的。用一種形象化的說法,它是通向社會主義的“直通車”。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乃是歷史的必然、人民的選擇。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宣告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統治的結束。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新中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徹底改變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飽經苦難的中國人民,從此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中國的現代化從此有了社會制度的基本條件。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這就是近現代中國史的一個根本結論。正如毛澤東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這篇重要著作中所說:“我國現在的社會制度比較舊時代的社會制度要優勝得多。如果不優勝,舊制度就不會被推翻,新制度就不可能建立。……當人民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之后,中國要向哪里去?向資本主義,還是向社會主義?有許多人在這個問題上的思想是不清楚的。事實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新中國成立后,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為從中國實際出發建設社會主義進行了艱辛的探索,形成了許多寶貴的思想成果,在短短十幾年內取得了舊中國幾十年所不可能有的建設成就,為中國的現代化打下了重要的基礎。但是,社會主義是一項前無古人的事業,由于國際國內種種原因,在相當長時間內,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思想上,“左”的思想逐漸占了上風,使得我們黨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許多難能可貴的正確認識沒能貫徹和堅持下去,直至發生了“文化大革命”那樣的全局性悲劇。
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轉折,我們黨義無反顧地帶領人民走上了改革開放的新征程,同時開始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新探索、新思考。1982年在為黨的十二大所作的開幕詞中,鄧小平同志強調:“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边@是我們黨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時代命題。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的發展,我們黨的全部理論創新和實踐活動,就是圍繞這樣一個鮮明的主題展開的。這是一個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無比生動的、辯證發展的進程,是一個理論創新、實踐創新的過程。正是這樣一個歷史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上煥發出勃勃生機,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潮流,13億中國人民穩步走上了富裕安康的道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燦爛曙光已經照臨東方的地平線。
40年來,中國的發展成就如同一幅逶迤而又氣勢磅礴、雄渾而又絢麗多彩的畫卷,展現在世人面前按照世界銀行標準,我國已由低收入國家躍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國家行列。我們不僅在經濟建設上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中國奇跡”,而且在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上也取得了巨大進步,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升,社會主義中國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屹立在世界東方。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在國際國內多個重要場合闡述中國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重要意義,從“一帶一路”倡議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完善全球治理建言獻策,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和贊譽。
在當代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而沒有別的什么旗幟能夠最大限度地團結和凝聚不同社會階層、不同社會群體的智慧和力量,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道路而沒有別的什么道路能夠引領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而沒有別的什么主義能夠引領中國的發展進步。
二、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只是為中國社會的發展打下一個必備的堅實的基礎,只是開創和展現了一個中國社會發展的光明前景。由于經濟文化基礎薄弱、社會主義建設經驗缺乏、各項制度不夠成熟等原因,加之世界新經濟變革、科技革命、社會變遷的加速發展,使得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成為關系到社會主義興衰成敗的迫切問題,如何來發展中國,這是擺在中國共產黨人面前新的、更為現實緊迫而又艱巨的任務,也是一個嚴峻的考驗。結合世界形勢發展的新特點,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中國共產黨人提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從而找到了發展中國的正確道路。
從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改革開放與中國發展的關系才被從理論上逐步明確闡述、實踐上大膽穩步的實施。鄧小平提出“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強調改革不是也不允許否定和拋棄我們已經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而是要使這一制度得到自我完善和發展,它的實質目標是從根本上改變束縛我國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和其他方面的體制,以實現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關于對外開放,鄧小平把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的發展聯系起來,認為搞建設“關起門來不行,不動腦筋,永遠落后不行”。“關起門來,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是發達不起來的。”鄧小平強調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開放也是改革,改革需要繼續開放。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到1987年黨的十三大召開時,對改革開放指導思想也更加明確,指出:我們黨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所制定的一系列方針政策,最主要是改革和開放政策。改革是全面改革,包括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和相應的其他領域的改革;開放是對世界所有國家的開放,對各種類型的國家的開放。在黨的十三大上,把改革開放正式寫入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作為與四項基本原則相互聯系的兩個基本點之一。此后黨的改革開放思想內容不斷豐富,并指導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成為中國能夠發展到今天最重要的動力之一。
時代發展不會停步,改革開放沒有止境。黨的十八大以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改革開放進入了全面深化新時期。新時代的改革開放,不僅面臨觀念更新、體制轉換等老問題,而且面臨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以及利益調整等一系列新問題,改革更需要堅強的動力、毅力、定力。
40年改革開放成為我們新時期最鮮明的特征,成為中國能發展到今天程度的最重要的動力之一。40年來中國社會各方面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是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這一結論的最好證明。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的:“改革開放40年來,從開啟新時期到跨入新世紀,從站上新起點到進入新時代,40年風雨同舟,40年披荊斬棘,40年砥礪奮進,我們黨引領人民繪就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歷史畫卷,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奮斗贊歌”。
參考文獻:
[1]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人民出版社第一版,2017年10月
[2]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02版,2018年12月19日
[3]人民日報理論部編寫.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若干重大問題解析.人民日報出版社,2007年10月
[4]李振宇.歷史轉折中的社會主義改革.長白學刊,1998年2月
[5]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
[6]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編寫.理論熱點面對面2007.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
[7]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編寫.理論熱點面對面2008.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